资源简介 学校全称 授课教师 班级 任教学科生物课 题生态系统概述课程标准1、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概念。2、通过对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分析,理解各种组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3、通过了解生态系统类型的分布与特点,渗透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以及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辩证观点。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包括“森林是一种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由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组成”两部分。其中第一部分较为简单,教师可以通过故事的形式简要介绍凯巴森林的情况,建立生态系统的概念。第二部分主要是通过对凯巴森林相关问题的分析深入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各种组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学情分析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包含的内容对学生来说十分陌生,学生初学根本无法了解,掌握起来比较困难。教学目标1.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2.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概念。3.通过对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分析,理解各种组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4.了解生态系统的种类和范围。重点、难点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生态系统中各种组成成分的作用。2、分析森林中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课件、图片、卡片、小生态球。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完成导学案的预习导学部分。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展示美丽的校园一角图片1、同学们,你们对这些景物熟悉吗?这些地方美吗?2、我们的校园就是一个生态系统,那么,什么是生态系统呢?带着这个问题,大家先了解下今天的学习目标。3、检查学生完成导学案的预习导学部分内容。认真观看图片2、学习了解本节的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任务。3、各小组汇报导学案的预习导学内容。通过直观的熟悉的校园图片引出生态系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生态系统的概念1、[多媒体展示“生活在凯巴森林中的各种生物”图片]请大家阅读课本第68页最后一自然段,并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完成导学案活动一的内容。(1)展示“归纳总结”的图片(2)通过对凯巴森林中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分析,同学们能否归纳总结出生态系统的概念?2、展示“生态系统的概念”图片。(1)大家能否举例说出身边的生态系统呢?3、展示“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图片。4、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小生态球(1)同学们,这是一个生态系统吗?(2)这只小乌龟想要长期生存下去,我们还得往小生态球中增加什么成分?各小组进行观察——分析——讨论——交流——并汇报导学案活动一的完成情况。并总结出生态系统的概念小组讨论,交流并回答:我们的校园、一块农田、一个池塘、一片森林、一片草原……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 3、通过观察图片,认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4、通过观察小生态球进行讨论发、思考并回答: 绿色植物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唤起主体意识,分享彼此的知识经验,共同提高。通过交流展示,认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生态系统的组成展示“凯巴森林中的各种生物”图片(1)同学们刚才所看到的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都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呢?2、学生在回答活动二的有关问题时,教师分别展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图片(1)通过上面的学习,同学们都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了吗?(2)下面请一位同学上来完成生态系统的组成图解部分。分组观察进行观察——分析——讨论——交流学生上讲台完成生态系统的组成图解部分。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活动中探究问题的结论。2、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的关系展示图片你们了解图中的生物之间的关系吗?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能够分离开来吗?要保证图中各种生物的生存还应具备什么条件呢?请大家认真观察“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关系”图片,并回答自学稿中活动三的问题。展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图片)分析三者与无机环境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分解者紧密联系,彼此作用,构成一个整体。通过我们的学习,你觉得本节课有哪些收获?你学到了哪些知识?4、展示“本课小结图片”5、请各小组再认真分析、讨论完成活动四的内容。分组观察、分析、讨论、交流并汇报小组完成活动三的情况。一起回忆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3、(分析、讨论、交流)回答活动四的有关问题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2、促使学生形成条理清晰的知识结构,巩固本节知识要点。【板书设计】第2节 生态系统概述 概念: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生产者:植物组成 生物 消费者:动物生态系统 分解者:细菌、真菌 非生物环境:阳光、空气、 水、温度、土壤等 各种成分的关系:紧密联系,彼此作用随堂反馈见导学案活动四部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