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生态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尝试解释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的作用及相互联系。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分析,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观察能力和识图能力,发展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思维迁移能力。通过阅读文本,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讨论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与和谐,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增强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培养热爱生命的美好情感。教学重点:举例说出你所熟悉的生态系统。说出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举例说明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的作用。教学突破:对于“生态系统的成分”,利用同学们比较熟悉的生态系统实例:自己学校的花坛,洙水河公园一角和自己门口的菜地,让学生看一看,找一找,想一想不同的生态系统其组成成分是怎样的。根据各种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尝试归纳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联系。通过学生的“角色扮演”及“争功”的课堂活动,使学生认识各种成分的作用及相互联系,进一步理解生物和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是密不可分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教学方法:教:引导、启发、观察、分析、讨论、归纳等学:自主、合作、小组讨论、分析等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视频——莱西市姜山湿地。师:视频结束后,请学生们展开想象:假设你是这片湿地里的一只水鸟,想象一下:1.当下雨时会怎样做?2.当鹰飞来时你又会怎样做呢?生1:下雨时,赶紧躲避在巢里,免得淋湿翅膀。师:那么,你的天敌老鹰来了呢?生2:立马找我的伙伴寻求帮助,或者是藏进芦苇丛里。师:同学们,就这样你这只水鸟通过避雨躲鹰,和周围的雨等非生物因素,鹰等生物因素发生了相互作用。通过对前面的第一章第一节的学习,了解到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统称为环境。你能离开环境而独立存在吗?生:不能师:那么,生物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称为什么呢?生:生态系统。师:什么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又有哪些组成成分呢?下面我们一起走入本节课来学习。本节的“学习目标”,请一位同学大声朗读。2.讲授新课一、自主学习—生态系统的概念(板书) 首先,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本53页,完成以下2个问题(3分钟):(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范围:找到后,请同学们速记。生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生2:生态系统的范围有大有小。师:生态系统是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大家注意:这里的“环境”和我们地理上理解的“环境”意义不同,它既包括非生物因素还包括生物因素。开始请同学扮演“水鸟”就提到了。生态系统的范围有大有小,大家能举出一些生态系统的例子吗?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块草地、一条河流,一座城市等,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师:那么,地球上最大生态系统是什么?为什么?生1:生物圈生2:因为它包括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环境。师:学到这里下面的问题可以解决吗?(PPT展示问题)下列可看作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草原上的一群羊草原上的所用生物草原上的一群羊和其生活环境一个草原生1:B生2:D生3:C D师:现在有三种观点,你支持哪一个,为什么?生:第三个,因为根据生态系统的概念,要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它必须包括生物和环境两部分, 所以 C D都是正确的。AB都没有环境因素。师:非常好!师:同学们,我们如何判断给出的一个体系是不是生态系统呢?必须了解其组成成分。二、合作探究—生态系统的成分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师:前面提到的森林、河流、农田、城市、池塘等不同生态系统,这些不同生态系统中,其生物的种类、数量及生活环境是千差万别的,但它们的组成成分都是一致的。PPT展示:校园花坛、洙水河公园和家门口的菜地图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成校园花坛代表组、洙水河公园代表组和家门口的菜地代表组。先进行小组讨论,然后请小组代表发言。生1:来到校园花坛,有植物、花、蚯蚓、蝴蝶、蜜蜂、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2:步入洙水河公园,柳树、鱼、蚯蚓、细菌、真菌、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等。生3:走进菜地,各种菜、蚯蚓、微生物、人、水、阳光、土壤等最后归纳PPT展示: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成分(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和非生物成分(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等)2、生态系统各成分的作用及地位师:各组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分别扮演什么角色,它们的作用和地位如何?以小组讨论,组员分别扮演植物、动物、微生物等角色,并以第一人称的形式来介绍自己的大家族,并点明他们各自的作用及地位。参考格式:我们为植物家族代言,我们担当的角色是 ,我们家族可以 。(全班共八组,分组如下:1、2组为植物组,3、4组为动物组,5、6组为微生物组,7、8组为非生物成分组)开始讨论。 讨论结束,第一步,按家族顺序各组派代表分别发言,其他同组同学可随时补充。第二步,自由“争功”。最后达成共识:在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且储存在体内,所以它扮演的是生产者;动物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只能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物,所以它扮演的是消费者;细菌和真菌能把动物体和植物体的遗体或遗物分解,它扮演的是分解者。另外,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若离开非生物成分,分分钟都不能生存。师生共同总结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及非生物成分的作用和地位并得出“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的结论。老师最后总结在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某种成分发生变化,往往会引起其他成分相应的改变,甚至引起整个生态系统发生改变。三、课堂小结本节学会了什么,又有哪些收获和启示呢?请学生分别说明展示。四、课堂检测下面我们一起来做几条练习,来巩固一下刚才所学的内容。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个池塘就一个生态系统 B、一片森林中的所有生物就是一个生态系统 C、一片农田中的生物和非生物构成生态系统 D、生态系统中能够制造有机物的叫生产者2、生产者为消费者和分解者提供了( ) A、有机物和能量 B、水分和无机盐 C、氧气和无机盐 D、二氧化碳和能量 3、虫吃草、鸟吃虫、草、虫、鸟死后都将被细菌等分解掉。在这一过程中,属于消费者的生物是( ) A、虫和鸟 B、草和虫 C、鸟和细菌 D、细菌和草4、在生物圈中,人属于(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消费者和生产者 D、分解者5、生物体的遗体,经分解者分解后,可为生产者提供( ) A、二氧化碳、水、无机盐 B、糖类和无机盐 C、蛋白质和脂肪 D、维生素和葡萄糖6、连接生命世界和无机自然界的两个重要环节是( ) A、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 B、消费者和非生物成分 C、生产者和消费者 D、生产者和分解者参考答案:1-6 B A A B A D拓展延伸探究题:密闭的生态瓶内有小鱼、水藻,底部有泥沙,怎样做才能保证: 1、小鱼和水藻都是活的? 2、生态瓶内各生物成分及非生物成分间是怎样联系的?请学生探究某一生物因素或非生物因素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写出探究过程并实施探究实验(设计参照课本56页第3题)并完成上述问题。板书设计: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教学反思:本节课开篇以一段莱西市姜山湿地视频配上动听音乐,一下就将学生带入如画的自然景观中,从而激起学生兴趣。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设计有效的的问题例如“假如你是一只水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了学生参与的兴趣。结合学生身边实际例如校园花坛、家门口的菜地等,给学生有“说话”的机会,展示的机会,体现了学以致用的理念。同时,采用“分角色、争功、说联系”的课堂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