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一、教学目标1.概述泌尿系统的组成。2.说出肾单位的组成,概述尿液形成和排出的过程,能分析说出尿液、原尿和血浆的成分区别。3.描述其他排泄的途径。4.认同肾脏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二、教学重难点重点: 肾单位的组成,尿液形成和排出的过程,排泄的途径。难点:尿液形成和排出的过程中物质变化。(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肾脏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器官,当肾衰竭而无法正常工作时体内的废物就不能排出,人就会因中毒而死亡。肾功能衰竭的人可以使用人工肾脏。人工肾脏是根据肾脏的工作原理而制成的一种医疗仪器,它可以模拟肾脏的工作,过滤人的血液,进行血液透析。想一想,议一议:人体内的废物有哪些?通过哪些途径排出体外?(PPT2)(二)学案导学 自主学习1.教师明确任务,学生独立自主学习。阅读分析教材P72内容,结合观察P73图4-43泌尿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回答课前预习中的相关问题。阅读分析教材P73~75内容,结合观察P73图4-44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及P75图4-45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回答课前预习中的相关问题。2.教师巡回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学法指导: 学案导学、观察分析、自主学习。3.对学生学习的效果展示和交流,学生初步了解本节知识要点。4.学生自我矫正错误、增强对知识的认识与记忆。(三)合作探究 点拨升华1.两人合作探究互相提问,本节课在围绕哪些知识进行学习,获得对知识的初步认识。2.小组合作探究探究问题:问题(1)①推测一下血液如何进出肾脏的。 ②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什么关系?问题(2)①原尿与血浆的成分有什么不同?②尿液主要含有哪些物质? ③人排出体内的废物有哪些途径?通过探究活动,学生合作交流分析。初步获得知识,知道:(1)排泄的概念;(2)泌尿系统的组成;(3)肾脏的结构;(4)尿液的形成。学生提出探究中的问题与疑惑。3.师生互动活动 教师点拨、讲解: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排泄可以通过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皮肤三条途径。(PPT3)观察泌尿系统的组成,认识泌尿系统的器官。(PPT4)问题:(1)根据肾动脉的颜色、肾静脉的颜色、肾的颜色,推测血液如何进出肾脏。(2)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什么关系?(PPT5)介绍:肾脏的结构。点拨: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肾脏的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每个肾单位由肾小球 、肾小管、肾小囊等部分组成。肾小球是个毛细血管球。(PPT6~7)资料分析:血浆、肾小囊中液体、尿液各成分的比对。教师解释、生理过程:一是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过滤作用;二是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肾小囊中液体称为原尿。(PPT8~10)图解、动画展示尿液形成过程中物质的变化。(PPT11~14)指明:原尿与血液的区别是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二者都含有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肾小管中排出的液体称为尿液。它与原尿的区别是不含葡萄糖。小结:(1)排尿的意义。(PPT15)(2)泌尿系统。(PPT17)认识:皮肤的结构——汗腺。(PPT18)4.教学评价活动 在探究过程中,对学生的表现给出鼓励式、赞扬式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5.知识拓展介绍科学·技术·社会栏目中提及的血液透析和肾移植知识。(四)知识梳理 归纳整合1.学习本节课后,学生回顾:你知道了什么?会解决什么问题?还想了解什么?2.学生说出:(1)排泄的途径;(2)肾脏的结构;(3)尿液形成的过程。 3.根据学生的回答,梳理本节知识。板书: (PPT19 )(1)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2)肾的结构和功能——肾单位 (3)尿的形成和排出:①尿的形成: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形成原尿)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②尿的排出:肾单位形成的尿液→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排出体外。 (五)达标检测 巩固提升1.随堂知识训练 (PPT20~21 )2.达标检测学生独立完成学生用书中针对性练习题。教师及时反馈校正、点评。3.巩固提升学生完成学生用书中练习题。四、反思与评价完成本节学习情况记载与教学评价。自我评价 过程与方法 评价等级 教学效果 学生学习行为 教学过程 中再优化 优化问题 优化方法1 2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