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一、教学目标1.描述心脏的结构,认识心脏的功能。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3.认同心脏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体育锻炼有益于心脏。二、教学重难点重点: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难点:血液循环的途径。(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血管是一条重要的人体运输线。血液在血管中持续不断地流动,是谁在提供动力?《射雕英雄传》是很多同学爱看的一部电视剧,多数同学对英雄产生无尽的向往,其中对西毒欧阳锋练就的“蛤蟆功”印象深刻。据说练了“蛤蟆功”可以血液逆行,经脉倒转。血液逆行有科学道理吗?猜测一下,我们一起来揭开事实的真相。(PPT2)(二)学案导学 自主学习1.教师明确任务,学生独立自主学习。阅读分析教材P60~62内容,回答课前预习中的相关问题。阅读分析教材P64内容,结合P63血液循环示意图,回答课前预习中的相关问题。2.教师巡回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学法指导: 学案导学、观察分析、自主学习、总结规律。3.对学生学习的效果展示和交流,学生初步了解本节知识要点。4.学生自我矫正错误、增强对知识的认识与记忆。(三)合作探究 点拨升华1.两人合作探究互相提问,本节课在围绕哪些知识进行学习,获得对知识的初步认识。2.小组合作探究探究问题:问题(1)①心脏壁主要由什么组织构成?推断它具有什么功能? ②心脏四个腔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③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相连的动脉之间有什么特殊结构?这些结构起什么作用?问题(2)①在人体的两条循环途径中,血液的成分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②在血液循环中静脉血经过什么途径,以什么方式变成动脉血? ③动脉血是怎样变成静脉血的?通过探究活动,学生合作交流分析。初步获得知识,知道:(1)心脏的结构;(2)血液循环的路线。学生提出探究中的问题与疑惑。3.师生互动活动 介绍:心脏的位置。(PPT3)观察与思考:心脏的结构与功能。图片说明:心脏的外形与解剖图。(PPT4~5)教师点拨:心脏中及相连的瓣膜。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有瓣膜,它们的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PPT6~8)教师结合书本中观察与思考,讲解心脏四腔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与左心室相连、右心房与右心室相连。左心房与肺静脉血管相连,左心室与主动脉血管相连; 右心房与上下腔静脉血管相连,右心室与肺动脉血管相连。(PPT9~10)讨论问题: (1)心脏壁主要是由什么组织构成的?由此可以推断它具有什么功能?(2)从心脏壁的厚薄来看,心房与心室有什么不同?左心室与右心室又有什么不同?请试着解释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PPT11)引申:心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说明心脏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从心脏壁的特点来看: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壁厚,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壁厚,心壁最厚的是左心室。这些特点与它们输送血液的功能相适应。(PPT12)介绍说明:心脏工作过程。(PPT13~16)梳理:血液流动的方向。小结:心脏的位置和结构。(PPT17)问题:①动脉血与静脉血的区别。②体循环的起点是什么?终点是什么? 肺循环的起点是什么?终点是什么?(PPT18)点拨问题:动脉血和静脉血。(PPT19)共同认识:体循环和肺循环。(PPT20~22)综合说明:血液循环的路线。(PPT23~24)分析达成共识:血液循环按途径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的途径:血液由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的变化:动脉血→静脉血。肺循环的途径:血液由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血液的变化:静脉血→动脉血。问题:动脉流动脉血,静脉流静脉血,对吗?(PPT27)4.教学评价活动在探究过程中,对学生的表现给出鼓励式、赞扬式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5.知识拓展介绍心率、出血的初步护理。(PPT29)(四)知识梳理 归纳整合1.学习本节课后,学生回顾:你知道了什么?会解决什么问题?还想了解什么?2.学生说出:(1)心脏的结构。(2)体循环和肺循环。3.根据学生回答,梳理本节知识。板书:(PPT30)心脏及血液循环(1)心脏结构:左心房——肺静脉,左心室——主动脉,右心房——上、下腔静脉,右心室——肺动脉,瓣膜——防止血液倒流。(2)血液循环的途径血液循环按途径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左心室→ 主动脉→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 →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动脉血 → 静脉血)肺循环:右心室→ 肺动脉 → 肺部毛细血管网 → 肺静脉→ 左心房。(静脉血 → 动脉血)(五)达标检测 巩固提升1.随堂知识训练 (PPT31~33)2.达标检测学生独立完成学生用书中针对性练习题。教师及时反馈校正、点评。3.巩固提升学生完成学生用书中练习题。四、反思与评价完成本节学习情况记载与教学评价。自我评价 过程与方法 评价等级 教学效果 学生学习行为 教学过程 中再优化 优化问题 优化方法1 2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