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一、教学目标1.能够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2.尝试实验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现象,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二、教学重难点重点: 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难点: 实验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现象。(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想一想,议一议:我们的全身遍布各种血管。生活中,一不小心擦伤,会看到血液慢慢地渗出;小刀不小心切到手,血液不停地流出;还有些意外,会看到血液呈喷射状射出。有时流出暗红色血液,有时是鲜红色。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出血情况。人体究竟有几种血管?血液在其中的流动情况又如何?(PPT2)(二)学案导学 自主学习1.教师明确任务,学生独立自主学习。阅读分析教材P57内容,回答课前预习中的相关问题。阅读分析教材P58的内容,回答课前预习中的相关问题。阅读分析教材P59的内容,回答课前预习中的相关问题。2.教师巡回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学法指导: 学案导学、观察分析、自主学习。3.对学生学习的效果展示和交流,学生初步了解本节知识要点。4.学生自我矫正错误、增强对知识的认识与记忆。(三)合作探究 点拨升华1.两人合作探究互相提问,本节课在围绕哪些知识进行学习,获得对知识的初步认识。2.小组合作探究探究问题:问题(1)①动脉有什么结构特点? ②毛细血管有什么结构特点?③有炎症时,白细胞是如何穿过毛细血管的?问题(2)①手臂上的“青筋”是什么血管?②在输血和输液时,你知道这时针刺入的是什么血管?为什么将针刺入的部位上方手臂上用胶皮管捆扎起来?请解释原因。③比较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血流方向和血流速度。通过探究活动,学生合作交流分析。初步获得知识,知道:(1)血管内有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2)毛细血管适于血液和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学生提出探究中的问题与疑惑。3.师生互动活动 分组实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PPT3~6)学生汇报实验现象。(PPT7)教师简介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学生指明血流方向:由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小结:实验结果(PPT8)(1)血管的粗细是________。(2)血液的流动是有________,血液从________血管流向________血管;再汇集到________血管。(3)血液的流动速度是_______。启发:你知道了什么?(PPT9)学生合作说明:血管的种类及其特点。(PPT10~14)问题讨论:请画图表示氧气、养料、二氧化碳、废物在细胞与毛细血管间的交换方向。(PPT13)教师点拨: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送到身体各部分的血管。动脉的结构特点:管壁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多分布较深。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它数量多、分布广;管内径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毛细血管的功能:这种特点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的结构特点:管壁较薄、弹性较小、血流速度较慢、多分布较浅。小结:血管的关系及特点。(PPT15~16)思考:1.根据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分析,血液的营养物质在哪里最适于交给组织细胞,为什么?2.在输血或输液时,你知道针刺入的是什么血管吗?为什么要将针刺入部位的上方(近心端)先用胶皮管捆扎起来?请解释这样做的理由。(PPT17~18)教师点拨:血液在三种血管的流向:心脏→动脉→毛细血管→十二分静脉→心脏;血液在三种血管的流速:动脉 >静脉>毛细血管。4.教学评价活动 在探究过程中,对学生的表现给出鼓励式、赞扬式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5.知识拓展介绍静脉曲张。(四)知识梳理 归纳整合1.学习本节课后,学生回顾:你知道了什么?会解决什么问题?还想了解什么?2.学生说出:(1)血管的类别及区分方法。(2)毛细血管的适于其功能的结构特点。3.根据学生回答,梳理本节知识。板书: (PPT19 )血管血管 结构特点 功能动脉 管壁较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 把血液从心脏送到身体各部分静脉 管壁较薄,弹性较小,血流速度慢 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毛细血管 管内径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 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五)达标检测 巩固提升1.随堂知识训练 (PPT20~22 )2.达标检测学生独立完成学生用书中针对性练习题。教师及时反馈校正、点评。3.巩固提升学生完成学生用书中练习题。四、反思与评价完成本节学习情况记载与教学评价。自我评价 过程与方法 评价等级 教学效果 学生学习行为 教学过程 中再优化 优化问题 优化方法1 2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