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一、教学目标1.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3.能够简单分析血液常规指标,提高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重点: 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难点: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小调查:1.血液是什么颜色?2.如果一个人大量失血,会怎样?3.你认为血液() A.重要 B.不重要 C.非常重要(PPT2)想一想,议一议:1.血液对人体有什么作用?2.根据前面学过的知识,猜测血液中应该含有哪些成分?3.为什么把血液称为流动的组织?血液属于什么组织?(PPT3)(二)学案导学 自主学习1.教师明确任务,学生独立自主学习。阅读分析教材P50~52内容,回答课前预习中的相关问题。阅读分析教材P53~54的内容,回答课前预习中的相关问题。2.教师巡回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学法指导: 学案导学、观察分析、自主学习。3.对学生学习的效果展示和交流,学生初步了解本节知识要点。4.学生自我矫正错误、增强对知识的认识与记忆。(三)合作探究 点拨升华1.两人合作探究互相提问,本节课在围绕哪些知识进行学习,获得对知识的初步认识。2.小组合作探究探究问题:问题(1)①血液由哪两部分组成? ②血浆有什么功能?③血液为什么成为流动的组织?问题(2)①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人,进入高原的初期,血液中红细胞数目为什么会增加?②白细胞有什么功能?③血液中如果血小板过少,会有什么危害?通过探究活动,学生合作交流分析。初步获得知识,知道:(1)血液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2)血细胞的类别、特征与功能。学生提出探究中的问题与疑惑。3.师生互动活动 资料分析:血液的分层现象。观察血液的分层现象,回答(1)分成了几层?每层什么颜色?(2)这几层分别是什么物质?(3)为什么血液是红色?(PPT4~5)学生说明: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介绍:血浆的成分和功能。(PPT6)分组实验: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完成讨论:(1)人血涂片中数量最多的是什么细胞?(2)怎样区别红细胞和白细胞?(3)你能看到血小板吗?(PPT7)教师介绍:红细胞的形状、特征及功能。(PPT8)问题:红细胞为什么能运输氧呢?说明:血红蛋白的特点。(PPT9~10)模拟互动:诊断病症——如果一个人的化验报告单上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都低于正常值,会有什么症状?(PPT11)指出:贫血患者多摄入含铁的食物和蛋白质。(PPT12)介绍: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形状、特征及功能。(PPT13~16)小结:血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功能。(PPT17)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三种。血液不仅具有运输作用,而且还具有防御和保护功能。4.教学评价活动 在探究过程中,对学生的表现给出鼓励式、赞扬式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5.知识拓展介绍科学·技术·社会栏目中提及的造血干细胞知识。(PPT18 )(四)知识梳理 归纳整合1.学习本节课后,学生回顾:你知道了什么?会解决什么问题?还想了解什么?2.学生说出:(1)血液的组成;(2)血细胞的特点与功能。 3.根据学生回答,梳理本节知识。板书: (PPT19 )血液的组成与功能血浆 成分:水、葡萄糖等 功能:运输物质、运载血细胞 缩写 大小 形态 细胞核 数量 功能血 细 胞 红细胞 RBC 较大 双面凹的 圆饼状 无 最多 主要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白细胞 WBC 大 圆形或 椭圆形 有 较少 吞噬病菌,保护人体健康血小板 PLT 较小 不规则 无 有促进止血、加速凝血的作用 (五)达标检测 巩固提升1.随堂知识训练 (PPT20~22)2.达标检测学生独立完成学生用书中针对性练习题。教师及时反馈校正、点评。3.巩固提升学生完成学生用书中练习题。四、反思与评价完成本节学习情况记载与教学评价。自我评价 过程与方法 评价等级 教学效果 学生学习行为 教学过程 中再优化 优化问题 优化方法1 2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