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一、教学目标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2.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3.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4.尝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5.能认同人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二、教学重难点重点: 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难点: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复习:1.食物中的六大营养物质。2.糖类、脂肪、蛋白质共有的作用,各自发挥作用的主要方面。3.各类维生素的食物来源,以及缺乏症。4. 无机盐的种类,主要来源,缺乏症。(PPT2)(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中国古代许多成语出自生物知识。肝胆相照、五脏六腑是其中的两个,肝胆相照是说肝与胆关系密切,互相照应。比喻互相之间坦诚交往共事。肝与胆在人体的什么位置?又各有什么作用呢?五脏六腑指了哪些器官?学习本节课后你将会知道得更多。(二)学案导学 自主学习1.教师明确任务,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学生活动一:阅读分析教材P26~30内容,回答课前预习中的相关问题。学生活动二:阅读分析教材P30~31的内容,回答课前预习中的相关问题。2.教师巡回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学法指导: 学案导学、观察分析、自主探究。3.对学生学习的效果展示和交流,学生初步了解本节知识要点。4.学生自我矫正错误、增强对知识的认识与记忆。(三)合作探究 点拨升华1.两人合作探究互相提问,本节课在围绕哪些知识进行学习,获得对知识的初步认识。2.小组合作探究探究问题:问题(1)①人体消化系统消化道有哪些器官? ②人体有哪些消化腺?各分泌哪些消化液?小肠内含有哪些消化液?③糖、脂肪、蛋白质各从消化道的什么部位开始消化?问题(2)①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小肠还是大肠?②小肠具有哪些结构特点适于吸收营养物质?通过探究活动,学生合作交流分析。初步获得知识,知道:(1)食物的消化。(2)营养物质的吸收。 学生提出探究中的问题与疑惑。3.师生互动活动 想一想,议一议,观看图片,说明母亲的话有道理吗?(PPT3)教师介绍、说明:消化是指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过程。人体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PPT4~9)结合图片。学生说出: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 、肛门 。消化腺中唾液腺分泌消化液是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胃腺分泌胃液,含有蛋白酶,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肠腺分泌肠液,含有消化糖、脂肪、蛋白质的酶,胰腺分泌胰液,含有糖、脂肪、蛋白质的酶。4.小组合作活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PPT10~12)5.师生互动活动 问题:馒头为什么变甜了?(PPT13)引申: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PPT14~16)小结:糖类、蛋白质、脂肪的消化及消化后的产物。(PPT17)教师点拨、说明:食物的消化过程包括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PPT18)资料分析:食物的消化在小肠,还是在大肠?(PPT19)教师点拨、说明:小肠的结构特点:①小肠很长 ,一般5~6米。②小肠的内表面具有皱襞和小肠绒毛 ,大大增加了内表面积。③小肠绒毛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小肠是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PPT20)6.教学评价活动 在探究过程中,对学生的表现给出鼓励式、赞扬式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7.知识拓展技能训练——解读曲线图。(PPT21)(四)知识梳理 归纳整合1.学习本节课后,学生回顾:你知道了什么?会解决什么问题?还想了解什么?2.学生说明:(1)消化系统的组成。(2)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 (3) 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地方。3.根据学生回答,梳理本节知识。板书: (PPT22)(1)消化系统的组成(2)三大能源物质的消化过程营养物质 初始消化部位 最终消化场所 最终消化成分 参与的消化液淀粉 口腔 小肠 葡萄糖 唾液、肠液、胰液蛋白质 胃 小肠 氨基酸 胃液、肠液、胰液脂肪 小肠 小肠 甘油等 胆汁、肠液、胰液(五)达标检测 巩固提升1.随堂知识训练 (PPT23~27 )2.达标检测学生独立完成学生用书中针对性练习题。教师及时反馈校正、点评。3.巩固提升学生完成学生用书中练习题。四、反思与评价完成本节学习情况记载与教学评价。自我评价 过程与方法 评价等级 教学效果 学生学习行为 教学过程 中再优化 优化问题 优化方法1 2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