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十五章 第三节《免疫》教学设计 第三节 免疫【设计依据与构想】 本节课涉及的名词多,概念多,又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在设计时应尽量采取联系生活、活动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组织学生观看动画卡通图片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的热情,利用图解演示抗原与抗体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锻炼学生的观察与思考能力,再结合学生的知识积累,密切联系社会和生活实际。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全员参与的机会。在教学中力求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面向全体,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2.举例说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提高类比推理结构与功能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关注健康、珍爱生命、关心他人的情感。【教学重点】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2.说明三道防线的结构和功能【教学难点】举例说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免疫的有关课件,准确表现有关免疫的知识。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免疫相关知识。【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设置情景:师:老师昨天做梦了,穿越到了古代,成为了一名将军,但是敌人人数众多,我需要修建坚固的城池,同学们分析一下,城池需要哪些条件。生:坚固城墙,严密防守的城门二、学习新课:活动一:学习第一道防线1、皮肤的功能——类似于城墙2、黏膜的功能——类似于城门3、皮肤与黏膜的分泌物还有杀菌的作用。总结第一道防线的功能。活动二:学习第二道防线1、有了城墙与城门,需要注意哪些?城墙破损如何处理?2、第二道防线都包括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3、观察吞噬细胞的具体总用方式活动三:总结第一道第二道防线的共同点。第一道防线包括皮肤与黏膜,第二道防线包括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共同点是:先天性与非特异性,引导先天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活动四:学习第三道防线引导学生分析,用特殊部队对抗特殊敌人,效果良好。介绍抗体发现的故事,从而揭示抗原刺激淋巴细胞,分泌抗体。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杀灭病原体。活动五:练习题与思考题对各项免疫活动进行分类,强化基础知识。思考过敏反应与器官移植时的免疫排斥反应。课堂小结: 免疫防线 组成 功能免疫类型 第一道 防线?皮肤、黏膜阻挡、抑制、杀死病原体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 防线? 杀菌物质、吞噬细胞第三道 防线?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产生抗体、清除相应的抗原?特异性免疫布置作业:完成思考题。板书设计: 免疫 胸腺 皮肤 阻挡 杀菌物质 溶解 免疫器官 淋巴节病原体 分泌物 杀菌 溶菌酶 杀灭 产生 脾 黏膜 清扫 吞噬细胞 吞噬 免疫细胞 吞噬细胞 第一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 淋巴细胞 非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 先天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后天性免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