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体的免疫功能》教学设计年级:七年级 科目:生物 课题名称人体的免疫功能课时1课时授课人 教材分析与构想(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及功能; 2.说出人体免疫的概念、功能、抗体和抗原之间的关系;3.说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异同;4.举例说明计划免疫的概念、意义,并认同其作用。教学重点知道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及功能。(重点、难点) 教学难点说出人体免疫的概念、功能、抗体和抗原之间的关系。(难点)教具准备PPT教学方法讲授法导与学的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随笔设计意图 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着大量的细菌和病毒,细菌、病毒有些是致病的,我们却很少得病?为什么? 学生根据自己积累的生活经验展开讨论、交流后,回答你所能解答的问题。人体本身具有一定的免疫力。导入新课学习目标导入新课导入(过渡)科学家们做了一个实验,把一种致病的链球菌涂在健康人洁净的皮肤上。三分钟后检测细菌数量为3000万个,60分钟后细菌数量为170万个,120分钟以后细菌的数量仅为3000个。思考:① 为什么涂在清洁皮肤上的病菌会很快死亡?② 这个现象说明皮肤具有什么样的功能?同学思考并讨论问题。 自学指导知识点一:与生俱来的免疫力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105—106页有关内容, 观察与思考:要求学生认真观察下列图片,思考后完成以下问题: 完成下列问题:皮肤的功能有哪些?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归纳第一二道防线共同特点是什么?什么是非特异性免疫?点拨精讲: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外界的病原体要想侵入人体,首先要突破人体的第一、第二道防线,大家来总结一下,人体的第一、第二道防线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小结:是人体与生俱来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因此叫非特异性免疫。知识点二:后天获得免疫力过渡:如果病原体进入了人体内部,突破了人体的第一道、第二道防线,我们将怎样对付它们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106-107页内容,然后完成下列问题:什么是抗原和抗体?什么是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有什么构成的?什么是免疫?免疫的功能?知识点三:计划免疫请学生阅读教材107-108页内容,然后完成下列问题:1、什么是预防接种?预防接种为什么能预防疾病?2、什么是计划免疫?3、人体接种疫苗而获得的免疫是属于那一种免疫呢?疫苗属于抗原还是抗体?4、计划免疫接种的程序是什么?阅读教材108页3.6-1表格中的计划免疫程序表,对照自己的接种证,看一下自己已接种了哪些疫苗?还有哪些没有接种?了解疫苗名称及对应预防的疾病。点拨:预防接种是利用人工制备的各种疫苗,对易感人群进行接种,疫苗注入人体后,一般不产生疾病的症状,而体内能产生抗体,使人获得免疫力,这种免疫是特异性免疫,从而提高人体对这些传染病的抵抗力。学生认真看书,讨论交流,并且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互动交流合作探究:下面,我们以腮腺炎病毒入侵人体的过程来探究,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是怎样将腮腺炎病毒消灭的呢?(展示腮腺炎病毒入侵人体的过程图片和动画,指导学生观察动画,通过动画可以看到抗体)思考下列问题: 腮腺炎病毒第一次侵入人体腮腺炎病毒第二次侵入人体腮腺炎病毒与抗原之间是什么关系?抗体是怎样产生的?3.当侵入人体的腮腺炎病毒被清除后,抗体也随之消失吗?它属于什么免疫?4.当腮腺炎病毒再次侵袭时,原来的抗体还能清除它们吗?5.清除腮腺炎病毒的抗体能否清除乙肝病毒或其他病毒?为什么?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提高同学们的合作探究能力展示提升自我提升填写下表比较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有何异同?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形成生来就有的后天获得的范围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特性非专一性专一性作用弱强总结:免疫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外来侵害物质,以及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护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选小组填表格,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当堂反馈课堂练习:1.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作用是( ) A.杀菌作用 B.清扫异物 C.吞噬病菌 D.保护作用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 A.唾液的杀菌作用 B.接种百白破疫苗 C.白细胞吞噬病菌 D.皮肤的屏障作用3.下列有关抗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抗体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 B.抗体是一种蛋白质 C.一种抗体能消灭多种抗原 D.抗体是在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产生的学生巩固练习考察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程度。板书设计人体的免疫系统一、与生俱来的免疫力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第二道防线:杀菌物质、吞噬细胞二、后天获得的免疫力第三道防线:免疫细胞、免疫器官 特异性免疫作业设计练习册:人体的免疫功能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可多应用实例把知识与生活连接起来,帮助同学识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