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3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通过本节学习能描述生态系统中由食物关系构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关系”的活动,提高学生对资料分析和利用图文及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的相互关系及食物链和食物网,渗透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形成热爱自然,爱护生态环境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1、知道由食物关系构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2、认识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存在着食物关系。 二、教学难点: 理解由食物关系构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方法】 1、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组织好学生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3、充分发挥多媒体和图片的作用,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分析。【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图片。 学生:预习本节内容。【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策略】 < 一 >引言:前面两节课我们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今天我们来学习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 < 二 > 新知学习 一、食物网 1、播放“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动画片视频 2、学生观看 3、教师设疑: (1)视频展示的是什么谚语? (2)黄雀与螳螂存在怎样的关系? (3)与其他生物存在怎样的关系? 4、学生分析、讨论、展示;教师点评。 5、教师引导: 生物之间通过吃与被吃形成食物关系。图片展示、举例。 6、活动:“分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关系” (1)学生仔细观察课本P72图23-4 (2)合作探究活动中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巡视。 (3)学生展示合作探究的结论,教师点评。 7、教师引导: 以图中一条不同生物之间形成的食物关系为例,引出“食物链的概念” 8、教师点拨: 食物链的书写形式 (1) 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是最高级别消费者(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 (2)箭头相连的生物之间存在捕食关系,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3)食物链中不能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因素 9、课堂练习。 二、食物网 1、学生结合图23-4分析讨论: 图中吃草的只有昆虫吗?昆虫只是蟾蜍的食物吗? 2、展示图23-4中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1)教师点评“学生合作探究”中,教师巡视所发现的问题。 (2)设疑:图中有多少条食物链? 3、教师引导: (1)由此可见,一个生态系统中有许多条食物链。各条食物链并不是孤立的,而是错综复杂,彼此交错,形成网状。 (2)食物网的概念。 4、课堂练习。 < 三> 课堂小结 < 四> 课后巩固【板书设计】 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食物链 生产者 消费者 ······ 最高级别消费者 二、食物网【教学反思】 本节课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动画片开始教学,即结合生活实例,又有听视觉效果,拓展了课程资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通过活动,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教师引导和点拨,学生理解了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掌握了食物链的正确书写形式。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