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教学设计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说出现代类人猿和现代人类的相似性;理解人类和现代类人猿有着共同的祖先;简述森林古猿进化为类人猿及人类祖先的大概过程。(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现代类人猿与现代人类的相同特征的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及比较能力;通过探究人类起源和进化中手进化的意义,提高分析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科学家对人和类人猿之间的比较研究,以及外部形态、面部表情、身体结构及行为表现等方面的相似性研究,认同人和类人猿之间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认识人类是由森林古猿进化而来的,培养正确的人类起源观点。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类人猿和人类特征的比较;由猿向人的过渡和人猿分界的标志。教学难点由猿向人的过渡。三、教学准备:设计学生学习任务单;收集科学家研究人类和类人猿亲缘关系的解剖学、古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证据;收集类人猿和人类相似性比较相关(外部形态、身体结构、面部表情及行为表现等)的图片资料;收集造山运动及气候变化的图片资料;收集类人猿生活的图片资料;四、教学设计思路:教材处理:本节内容属于“第21章 生命的发生和发展”。教材把人类作为生物世界的一员,从整个生物进化的角度来探讨人类起源和进化的问题。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以讨论人类和类人猿的亲缘关系为切入点,继而讨论它们之间的相似性,从而引出猿向人的过渡问题,思路清晰,逻辑清楚,可以按照材料顺序进行教学。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补充了一些教学资源(如古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相关资料),来更好地完成教学过程。设计思路:本节内容为“第21章 生命的发生和发展”“第3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由列举生活中与人相似的动物引出现代类人猿的概念,通过比较分析现代类人猿和人类极为相似之处,结合补充的资料(科学家从古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得出现代类人猿和人类有着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然后分析森林古猿进化的原因(环境的改变:造山运动和气候剧变)得出猿向人进化的过程,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类起源观点。五、教学过程:教学内 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导 入 课前活跃氛围,提问:同学们,今天紧张吗? 不用紧张,我们有着共同的祖先。大家知道地球,有着46亿年的历史,最初本没有生命,但随着长期的进化演变,逐渐形成了如今的500多万种生物,构成了一个巨大的生物圈,我们人类,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员,是怎样出现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节,人类的起源与进化(第1课时) 我们知道有目标,才有前进的方向,请同学们看到学习任务单锁定今天的学习目标(教师板书: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第1课时) 下面我们来逐一完成今天的学习目标。倾听认同锁定学习目标导入新课类人猿和人类之间有着极其相似的特征提问:哪些是现代类人猿?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20-21页相关内容,找出哪些是现代类人猿。阅读教材P20-P21。回答问题:猴子、猩猩、黑猩猩、大猩猩通过观察比较归纳,人类与现代类人猿有着较近的亲缘关系展示现代类人猿图片提问:现代类人猿的生活环境及食物?简述现代类人猿的生活环境及食物提问:是否觉得小猩猩长大了就是大猩猩,毛色变黑了就是黑猩猩,变红了就是猩猩呢? 不是的,它们是三个不同的物种。倾听理解认同展示金丝猴图片,提问:突然蹦出来的金丝猴是不是类人猿呢?为什么?不是,金丝猴有尾巴。倾听讨论认同展示图片,请同学们看学习任务单第一个学习任务表格,引导学生从外部形态、身体结构、面部表情、行为表现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并完成表格。观察对比讨论分析完成表格有人说,现代类人猿与人类有着如此多极为相似的特征,认为他们有着共同的祖先,能说明吗?介绍古生物学研究成果:科学家发掘出猿、人、猪的头骨化石,进行比较,发现猿和人的头骨化石最像,都是颜面扁平,双眼在同一平面。倾听思考比较、分析,从古生物学角度进一步认识到它们之间的联系现代类人猿与人类有着共同的祖先现代类人猿与人类有着共同的祖先介绍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成果:DNA是这些生物的遗传物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分子生物学家从微观的角度比较了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DNA及同一氨基酸种类的差异,发现黑猩猩与人的DNA差异最小,为0.01%;黑猩猩与人的细胞色素氨基酸差异数为0。综合科学家以上研究,可以证明现代类人猿与人类有着共同的祖先。比较、分析,从微观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到它们之间的联系。提问:共同的祖先是谁?指导同学阅读教材22 -23页相关内容。提问:森林古猿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生活在非洲热带雨林,以树栖生活为主,主要以植物为食。提问:环境发生什么变化?造山运动和气候剧变,引起森林大面积减少。提问:环境变化有什么后果?食物减少,生存空间减少,生存斗争加剧,迫使弱者下地生活,最终进化成人类的最早祖先;继续生活在树上的森林古猿则进化成现代类人猿的祖先。 倾听思考理解认同直立行走是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 要标 志直立行走是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 要标 志直立行走是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 要标 志提问:随着环境的变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下地生活,它们会面临哪些新的问题呢?寻找食物,防御敌害(食物是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它们为了生存,不得不寻找新的食物,而且还面临新的敌害)。讨论倾听理解认同让学生认同人、猿有着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并理解森林古猿进化的原因。理解直立行走是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理解手在人类起源与进化中的意义理解直立行走是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巩固新知在他们繁殖的过程中,一部分不适应环境的森林古猿死去,另一部分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产生变异,这些有利变异逐代积累和加强,前肢逐渐退化,后肢越来越粗壮,就由四肢着地逐渐进化成两足直立行走。有了两足直立行走,前肢才得到解放,手逐渐进化,手指分开。讨论倾听理解认同提问:在生活中,手指分开有什么好处?活动:准备胶带、剪刀,分两组分别完成扎头发和扣纽扣的活动。方法步骤:1. 请3名同学上台(其中2名长头发女同学),其中1名同学协助将2名长头发女同学的拇指和食指用胶带缠住,模拟非灵长类动物的“手”,先向大家展示“双手”,再背向同学们完成扎头发动作,教师记录时间;2. 第3名同学将胶带解开,模拟灵长类的手,让其面向同学展示自己的手,背向同学们准备完成扎头发动作,教师记录时间;3. 对比“双手”处于2种情况完成同一动作所需时间,分析讨论手在人类起源与进化过程中的意义;进行活动,记录结果,讨论提问:通过这个活动,能得出什么结论? 拇指不灵活时,完成这两个动作的时间都延长了,说明当拇指不能活动时,完成一些精细动作时就会遇到障碍。所以,这个模拟活动让我们感受到了在人类进化过程中,拇指与其余四指对握的方式使人类的手越来越灵巧,准确完成动作,有助于人类使用和制造工具;同时促进脑的发育,有利于人类的进化。思考理解认同提问: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什么?直立行走的方式使前肢获得解放,在生活过程中尽可能的发挥手的作用,而学会了使用和制造工具,在与环境斗争的过程中,双手变得越来越灵巧,制造工具的能力越来越强,大脑也越来越发达,从而促使了语言的产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形成。所以,两足直立行走是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思考讨论理解完成达标学习任务单达标检测总结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两足直立行走是人猿分界的标志六、板书设计 21.3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第1课时)现代类人猿与人类有着极为相似的特征外部形态、身体结构、面部表情、行为表现、其他现代类人猿与人类有着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两足直立行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