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第一节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2.通过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问题的创设联系实际,使学生能学有所用。2.通过学习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树立健康意识。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尿液的形成过程。难点:学生对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的理解。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人体细胞内的有机物经过消化系统的分解后会产生许多的废物,它们在人体内积聚多了,对人体有害,必须及时排出体外。人体是怎样将这些废物排出体外呢?引出新课的学习。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常见的人体废物有哪些?人体排出这些废物的途径有多种,但以尿液为主要形式。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一下尿是如何形成和排出的?排尿是排出人体废物的主要形式,那必须了解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今天我们要学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之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新课讲解1、排泄的概念人体将体内的尿素、多余的水分和二氧化碳等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我们日常生活中有排便这一说法,那么排泄与排便有什么不同?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对比:二者的排出物分别是什么?分别在身体的什么部位产生的?排出的途径各是什么?排泄的主要途径是什么?2.观察泌尿系统的挂图,认识泌尿系统的组成,了解各个器官的主要功能。引导学生说一说泌尿系统的组成,说一说泌尿系统的器官的主要功能,并能知道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3.通过观察活动,认识肾脏的内部结构:通过PPT观察肾脏的内部结构,通过观察使学生自己归纳肾单位的结构。(由学生小结肾脏的结构。)教师:通过PPT展示肾单位的各部分结构。4、尿液的形成(1)学生:观察活动。教师:准备动态的视频材料,让学生仔细观察后说出尿液形成的第一步即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教师:同学们想一想,由入球小动脉流入肾小球的血液,在出球小动脉运出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2)我们来分析一下课本23页的数据资料。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分析资料的方法。学生:通过动态的观察和材料的阅读找出了尿液形成的第一步是过滤作用。教师:可以通过表格把血液和原尿进行比较。学生:比较血浆和原尿(肾小囊中液体)成分的变化,发现肾小囊中液体的葡萄糖、无机盐、尿素和血浆中完全相同,水略有增加,而蛋白质只有极少量。这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可以透过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等小分子物质,而大分子的蛋白质一般很少透过。教师:通过数据的描述,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天所形成的原尿约有150L,而尿液只有1.5L,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尿液比原尿少了那么多?去哪里了?教师也可以展示尿液和原尿的比较表格,引导学生思考。学生:肾小囊中出现葡萄糖而在尿液中并没有,这说明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葡萄糖被肾小管重新吸收了。(3)我们已经知道肾脏是形成尿的场所,又知道肾脏是有100多万个肾单位构成的,又知道血液与尿液的成分差异,那么,尿是怎样形成的呢? 参照尿的形成示意图,看书21页与26页并思考以下问题。①???? 尿的形成过程包括两个连续的阶段——滤过和重吸收。②???? 肾单位的哪些结构特点与完成滤过和重吸收作用相适应?③???? 如图,在尿的形成示意图中,左上方血液进入球小动脉,左下方血液流出肾单位,血液在肾单位中发生了什么变化?④???? 如图,在尿的形成示意图中,出球小动脉的血在汇入肾静脉的过程中又发生什么变化?⑤为什么健康人每天形成的原尿有150升,而每天排出的尿只有1.5升?⑥尿的形成示意图中肾小管中的尿流向何处?学生:尿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阶段。5、尿液排出的意义教师引导学生总结:1、可以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2、调节体内水份和无机盐的平衡3、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课堂延伸 教师给学生延伸课外知识即尿毒症患者的相关介绍。课堂小结请学生总结本课的知识:排泄的概念、泌尿系统的组成和肾脏的结构、尿液的形成和排出以及排尿的意义。四、板书设计第一节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一、排泄1、定义:人体内的二氧化碳、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2、排泄的方式:呼吸系统——二氧化碳、少量水;皮肤——部分水、少量无机盐、尿素;泌尿系统——绝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尿素等。二、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三、尿液的形成1、肾单位: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2、尿液的形成过程: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四、尿液排出的意义: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调节体内水份和无机盐的平衡 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五、巩固练习六、教学反思: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学情特点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为了让学生直观的理解本节课的内容,课前准备了相关的图片,但本节课的内容偏多,教学节凑稍快,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稍短,可以在以后的教学环节中注意重难点知识的时间合理分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