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4单元 第10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 人体能量的供给 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属于苏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十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中第五节人体能量的供给。本节课主要描述了组织细胞利用氧将细胞内的营养物质氧化分解,产生能量,以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维持正常的体温。本节课有利于学生认识到人体是一个协调统一的整体。本节的知识主要涉及:说明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说出体温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及维持体温恒定的重要性。 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以第九章及第十章的内容为基础,使学生进一步深化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这部分内容。因此在能量供给这一知识目标的处理上,多次采用学生小组讨论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学以致用的能力。使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以学过的知识为桥梁,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体温这一知识目标的处理上,由于内容浅显易懂,因此采用自主学习,小组汇报的形式进行学习。整节课以一名即将参加马拉松比赛的运动员为故事背景,分析他的饮食与着装,将所学知识贯穿其中。情境设计有助于学生激发探究欲望,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贯穿教学始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说明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2)说出体温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及维持体温恒定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学以致用的能力。3.情感目标:关注人体健康,树立健康的生活意识。关爱父母及身边的人。四、学情分析:学生通过第九章及第十章的学习,对人体的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有所了解。通过七年级上册植物呼吸作用的学习对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学生对各系统如何配合完成人体的能量供给这一抽象的生理过程还没有整体的认识。五、教学重、难点:说出人体内能量供给的过程。六、教学策略:1、运用多媒体课件构建互动课堂。2、学法:讨论、交流。七、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课前尝试测量自己及家人体温。课时安排:1课时九、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二、人体能量的供给活动1:小组讨论,多媒体演示能量释放过程活动2.“小小营养师”小组配合评估食谱能量供给的科学性体温活动3:“头脑风暴”自主学习,小组汇报活动4:“我来辨析”各抒己见发热利弊本节课我们来共同学习《人体能量的供给》。这是老师昨天收到的微信。一位朋友想寻求一些建议,老师想请大家共同出谋划策,好不好?“你知道,我一直是马拉松运动爱好者,后天终于有机会参加人生中的第一次马拉松比赛了,我有以下困惑想寻求帮助:好奇的问一下:食物中的能量是怎样在比赛中源源不断的提供给我的?这两天该选择怎样的饮食?比赛前怎样快速补充能量?4.选哪套运动服去比赛好呢?”[思考]首先,帮助他解决第一个疑惑:食物中的能量是怎样释放出来的?[思考]这就要从我们吃进去的食物说起。食物在体内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营养物质最终被运送到了什么结构?[启发]每一个生物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寻找--美国细胞生物学家E.B.Wilson[讲述]这些营养物质一部分用于细胞的分裂生长,转变成人体的组成物质;另一部分被暂时储藏在人体内。其中就有供能物质。[思考]组织细胞是通过什么途径获得贮藏在供能物质中的能量的?供能物质有哪些?[思考]回顾呼吸作用反应式;[讨论]1.“一个好汉三个帮”,联系所学知识,说一说主要有哪3个系统参与到了细胞中能量的释放过程?你能试着描述一下整个过程吗?[讲述]太棒了,我们帮他解决了以一个疑问。[思考]帮助他解决第二个疑惑:该选择怎样的饮食?微信:“这是我为这两天制定的食谱,你看可以吗?”[思考]除了营养成分,食物中的能量如何衡量?[思考]在学习过的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三种营养物质中热价最高的是哪一种?[讲述]脂肪是体内贮存能量的物质。人体所需能量约70%来源于糖类。糖类和脂肪是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我们可以把第三个疑惑回答了“比赛前怎样快速补充能量?”[材料分析]1.表10-5中,分别找出热价最高和热价最低的食物。[思考]为什么不同食物的热价不同?2.读表10-6,思考不同的人每天需要的能量不同,与哪些因素有关?[思考]现在你能说一说怎样科学的判断食谱是否符合能量需求?[小组实践]分析食谱能量供给。[思考]他制定的食谱科学吗?给出你的建议?[总结]要摄入足够的能量维持人体各项生命活动。课后,请你为成长中的自己、辛劳的父母或亲爱的长辈制定一份一日食谱。“非常感谢你们的建议。选哪套运动服去比赛好呢?(砍袖/长袖套装)”下面我们把视线从餐桌移向户外。去马拉松现场看一看。果然是砍袖套装。你注意到绿色的设施了吗?你知道它的作用吗?[思考]夏季举行马拉松比赛时,赛道上每隔一段距离就会设立喷雾降温设备为运动员降温,防止运动员因体温过高而出现意外。剧烈运动时,运动员体温升高的根本原因是?[讲述]人体产生能量,一部分,维持人体各项生命活动。一部分,以热量形式散失,即维持体温。[自主学习]比一比谁的自学能力强。自主学习教材70页关于体温的内容。[实习]测量体温课前测量自己及家人的体温分析学生测量的体温数据。[思考]1.当你为亲人或邻居量体温时,如何确认他们是否发烧?[思考]你一定有这样的经历,人在发高烧时食欲降低,其原因是?维持体温稳定有怎样的意义?[讲述]体温过高或过低将影响生命活动,严重时可能导致死亡。[讨论]为什么SARS流行期间,机场、车站等场所通过体温探测仪检查旅客的体温?[思考]人体在被某些病菌、病毒感染时,体温会升高,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发热”。教师出示辩题:一个人发热,对人体有百弊而无一利,还是既有利又有害呢?“感谢你们提出的科学建议,生物学真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啊!”进入情境,积极思考问题,准备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阅读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被消化系统消化吸收进入了循环系统组织细胞回忆植物呼吸作用,得出人体在细胞内也发生了呼吸作用糖类、脂肪、蛋白质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学生代表展示交流其他同学补充完善(流程图见课件)饮食既要满足营养又要满足能量。阅读材料获取信息。食物的热价可以反映食物中储存能量的多少脂肪吃含糖量较高的食物,如香蕉。表中热价最高的是花生,最低的是大白菜组成成分不同。含糖类脂肪蛋白质较多的热价高。年龄、性别、体重及从事劳动强度有关。一种食物的量乘以该食物的热价得到该食物的能量,将所有食物的能量加起来,再与表10-6对比。小组分工合作,学以致用。他每天摄取的食物总能量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且营养物质不够多样化。建议增加营养和能量的摄入。砍袖套装呼吸频率加快,导致能量释放多掌握以下内容:体温是人体内部的温度;可以用体温计测量体温;腋窝、口腔、直肠温度约为36.8℃、37.2℃、37.5℃;直肠温度最接近实际温度;学生从实践中得出结论不同人的体温还因年龄、性别和身体状况等存在一定差异。体温明显高于平均数值。体温过高或过低影响体内消化酶的催化作用。维持体温稳定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发热是SARS的一个典型症状,因此可用体温来初步判断。发热对人体既有利,又有害。有利:一定限度内的发热是身体抵抗疾病的生理性防御反应。有害:体温过高或长期发热,人体的生理功能就会紊乱,甚至会危及生命。当体温达到43℃时,人就会有生命危险。以学生熟悉而感兴趣的微信为载体,激发学生兴趣。创设故事情境,使学生意识到能量供给对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的重要。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学以致用的能力。贴近生活,由浅入深。温故知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学以致用的能力生理过程内容抽象,本节课的难点,小组讨论交流互帮互助突破难点。使学生体会,人体是一个协调统一的整体。引出热价的概念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生物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关注人体健康,树立健康的生活意识。关爱父母及身边的人。情境导入,由现象引出本质。遵从“少教多学”“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想的碰撞中,深刻领悟发热的利与弊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生物生理活动,抽象复杂,不能直观看到,靠老师上课讲述课堂效果必然会很差。本节课进行了情景的设置,通过关注即将参加马拉松比赛的运动员的衣着、饮食等方面,引导学生去观察现象,学生通过分析现象的本质,自己归纳,得出科学结论这样才能扎实学好"很难"的生物生理学知识。本节课遵从“少教多学”“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学生存在共同的质疑和困惑的教师要教,本节课中营养物质最终被运送到了组织细胞,在这里发生了氧化分解反应,学生难以想到,教师要进行解释和引导。在人体能量供给过程这一抽象的生理过程上,学生容易产生困惑,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学生通过小组交流研讨能学会的教师少教;学生自主学习能学会的体温这一知识点教师不教,以自主学习,小组汇报的形式进行学习。本节课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质疑、分析、探索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小组竞赛贯穿教学始终,对学生的学习热情起到了一定的激励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