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_第一节 生命的诞生主备教师顾玉文参与教师生物组全体教师审核人顾玉文课 时 1课时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释米勒实验的设计原理及结果,锻炼运用证据和逻辑进行分析和推测的能力;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以及新的研究进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重点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关注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难点难点: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方法看书、讨论、交流、设计准备搜集生物进化的相关资料教 学 过 程一、激情导入( 2分钟 ): 当我们参观动物园、植物园和水族馆的时候,当我们在森林,草原和田间漫步的时候,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生命世界的奇异和浩瀚。花草树木,虫鱼鸟兽,万类霜天竞自由。我们不禁要问: 这样一个种类繁多的世界是怎样产生的呢?地球上最初的生命又是如何诞生的呢?二、出示学习目标并阐释,明确重难点( 1分钟 ):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2、举例说出生命起源的实验证据。三、挑战新知识1、阅读资料,观察米勒实验的装置,解决以下问题:1.米勒实验提出的问题? 2.米勒实验提出的假设?3.米勒采用了什么模拟原始地球上的闪电? 4.米勒在实验中输入什么气体?5.实验的结果产生了什么?2、在生命起源的三个阶段中,哪个阶段是最复杂,最具有决定意义的阶段?3、在现今地球条件下,非生命物质能不能再演化为原始生命了?4、我们应如何对待现存的生命,尤其是濒临灭绝的生物?教师小结: 我们知道了原始生命的产生过程,地球上生命的出现是原始地球条件和各种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而现在的地球,不具备这些条件,现在的地球不再是一个到处炙日炎炎、火山喷发、电闪雷鸣、熔岩横溢的地球,而现在大气与原始大气的成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在现在的地球环境下是不可能产生新的原始生命的,正因为如此,倘若地球上灭绝一种生物,那么它将是永远的消失,一去不复返。因此,我们要珍惜现有的生物,我们要保护生物,保护地球。本环节教师个人教学设计:【拓展提升】( 3分钟 )介绍我国在探索生命起源问题上取得的重大成就:1965年,我国科学工作者首次合成了具有生命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含有51个氨基酸的蛋白质)。1981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又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转运核糖核酸(即酵母菌体内转运丙氨酸的tRNA)。这两项发现,对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过程的第二阶段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反映了我国在生命起源问题上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本环节教师个人教学设计:【当堂检测】(7分钟)1、原始的地球大气与现在的空气在成分上有明显的差别,那时的大气成分主要是 ( ) A、水蒸气、氨、甲烷等 B、氮气、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等C、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等 D、水蒸气、氧气、氮气等2、在原始的地球表面,首先形成的生命的基础物质是 ( )A、小分子有机物 B、大分子有机物 C、小分子无机物 D、原始生命3、原始生命形成的场所是 ( )A、原始大气 B、原始海洋 C、陆地上 D、大气层中4、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合成氨基酸的科学家是 ( ) A、爱因斯坦 B、米勒 C、爱迪生 D、牛顿5、下列有关生命的起源的叙述中, 正确的是 ( )A、生命是上帝和神创造出来的 B、生命是从外星球迁移过来的C、生命是自然而然产生的D、生命的形成是按照由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再到原始生命这一顺序逐渐进行的6.课后思维拓展板 书 设 计课 后 反 思审 查意 见 签字: 年 月 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