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4.3《神奇的微生物》第二课时《病毒》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病毒》选自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十四章第三节《神奇的微生物》第二课时,本节课旨在让学生识别病毒,掌握病毒结构。通过了解病毒发现史,明确技术手段对科学研究的促进作用,体现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本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初中生物学习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说出病毒的种类。2.说出病毒的结构和繁殖特点。3.列举病毒与人类的关系。能力目标: 1、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方法。2、运用多种方式获取资料的能力。情感目标: 1、认同病毒可以为人类利用,辩证地认识病毒和人类的关系。2、培养实事求是的认知态度和勇于探索新知的品质。【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病毒的结构与繁殖。2.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教学难点:病毒的结构与繁殖【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的生物学知识已经有一定的积累,并且正处在积极思维的年龄段,凡事都想知道为什么。因此,讲课前安排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还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与积极性。【设计理念】生物教学不仅是教师讲解和演示的过程,也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本节课立足于课标提倡的“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这一基本理念。充分贯彻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资源,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动”中学,在学中“悟”。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增进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感悟。力求让全体学生深入了解病毒的结构,逐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展示教学法 【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链接新课师生活动:展示艾滋病宣传图片。提问:“大家知道每年的12月1日是什么日子吗?是世界艾滋病日,在这一天,全世界关心艾滋病的人举行各种集会宣传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我们学校也举行过这样的大型讲座,同学们你们知道这被称为世纪瘟疫的传染病是由什么引起的吗?”引出本节课题——《病毒》请同学们迅速找到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4.学生解读学习目标,教师强调重难点。[设计意图]创设情景,问题导入引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省时高效。讲授新课病毒的发现预习展示学生活动(学法指导):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用自己的语言简述病毒的发现过程(1.5分钟)2.用红笔先在书中做标记 教师活动:1.引导学生说出“谁在什么时候发现的病毒?”——19世纪末,俄国科学家伊万诺夫斯基在研究烟草花叶病的病因时,推想是由细菌引起的。2.引导学生说出病毒发现的实验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烟草花叶病是由比细菌还小的病原体引起的,他把这种病原体叫做“滤过性病毒”。3.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总结病毒的形态特征——小,小到我们需要用纳米来表示,1纳米=百万分之一毫米,就是我们格尺上最小刻度的一百万分之一,小到我们只能用电子显微镜来观察,过度:展示不同形态的病毒图片,让学生思考怎么去区分这些病毒呢?引出第二部分内容——病毒的种类。【设计意图】通过此步骤培养学生阅读教材,分析资料的能力,使教学变知识传递为知识探究,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创造条件。病毒的种类自主学习学生活动(学法指导):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病毒的种类”找到1、病毒分为哪几类?2、病毒分类的依据是什么?3、完成后面表格,到讲台前讲解 注:用红笔在书中做标记 (2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在讲台上讲解之前,教师提醒下面的学生仔细核对自己的答案;强调: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以及病毒分类的依据——寄主生物探秘教师展示病毒图片,请学生进行分类,思考30秒,每组回答一个!巩固提升1.下列不是病毒引起的疾病或病害的( ) A.烟草花叶病 B.禽流感 C.艾滋病 D.痢疾2.烧伤容易感染绿脓杆菌,人们利用绿脓杆菌噬菌体来治疗,能有效地控制绿脓杆菌的感染,绿脓杆菌噬菌体是( ) A.病毒 B.细菌 C.单细胞生物 D.粉末状药物3.下列关于禽流感病毒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能使人和家畜患病 B.对植物也有危害 C.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 D.能用来制成禽流感疫苗过度:个子这么小威力却那么大的病毒具有怎样的结构,又是如何繁殖后代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观看一段视频,解开大家的疑惑!【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培养学生阅读教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让学生到讲台前进行讲解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条件。病毒的结构和繁殖1.病毒的结构学法指导:请同学们将视频中看到的内容在书中找到并画下来,并举手回答问题(1分钟)——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无细胞结构区分病毒与细菌、真菌的结构特点2.病毒的繁殖教师展示病毒繁殖的小动画,让学生描述其过程。生物探秘(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它作为生物的主要理由是什么?( ) A.能休眠 B.能繁殖后代 C.由有机物组成 D.能使其他生物患病(2)病毒的结构如此简单,它是如何维持自己的生命的?巩固提升4.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 A.烟草花叶病毒 B.痢疾杆菌 C.草履虫 D.酵母菌5.麻疹和甲型H1N1流感都是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以下对病毒描述错误的是( )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B.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C.病毒能在培养基上独立生活 D.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设计意图】病毒的结构和繁殖过程是学生不知道的,也无法通过探究获得,因此教师需要借助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并配以相关探究和习题加深印象!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合作探究活动:讨论病毒的利与害学法指导:将同学们将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归纳汇总,每组选一个代表展示,先展示有害的方面,再展示有益的一面,准备时间2分钟。有害的一面: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毒性疾病。人:流行性感冒、肝炎、手足口病等;动物:口蹄疫、禽流感、狂犬病等;植物:烟草花叶病等。有利的一面:⑴研制疫苗 ⑵生物防治 ⑶转基因或基因治疗教师活动:1.在学生回答有害和有利的内容时,可适当播放PPT中相符的材料;2.总结:通过同学们的介绍,我们发现,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有害的一面,所以大家要学会用辩证的方法看待问题。提出期望:艾滋病尚未有疫苗研出,狂犬病的可防不可治,死亡率几乎达到百分百,这些科学难题都等着同学们来攻克!【设计意图】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涵盖病毒利害两方面的相关资料,既可以拓宽学生视野,还可以让学生学会辨正地审视问题。三、知识达标1.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①病毒能够引起人和动物、植物的多种疾病,所以病毒对人类都是有害的。②病毒的个体很小,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③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有寄生在寄主的细胞内才能进行生命活动。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②③ D. ②③2、如图是三类病毒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问题:(1)请写出图中序号所代表的名称:① 、 ② .(2)图中属于动物病毒的是 ,由此病毒引起人患病 (填“能”或“不能”)用抗生素治疗.(3)这三类病毒在结构上的共同点是:结构极为简单, (填“有”或“没有”)细胞结构.四、易错题点拨1.下列哪一项不是利用病毒为人类服务的实例( )A.无脊椎动物病毒制成杀虫剂 B.给高烧病人注射青霉素C.用噬菌体治疗烧伤病人的化脓性感染 D.给健康人注射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2.下列关于噬菌体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能够繁殖后代 B.必须寄生在人的活细胞中 C.离开了活细胞就不能进行生命活动 D.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3.下列关于如图四种微生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④所示生物寄生在活细胞中B. 人们酿酒、做面包离不开②C. 图③中细胞壁、细胞膜,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D. 图中①②属于真核生物,③④属于原核生物五、课堂小结:师生共同完成六、课后作业1.理解记忆资源评价中的知识网络图2.预习下节课内容,完成资源评价的预习案七、板书设计 结束语:太阳每一天都是新的,今天的你也是全新的。通过今天的学习,老师希望你们像刚发芽的种子一样,充满勃勃生机,真诚期待明天的你更完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