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节 运输物质的器官——血管 李云立一、教材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血管是物质运输的基础,本节内容具体介绍了三种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熟悉并掌握三种血管的结构与功能不仅能完成本课学习,而且也有助于“心脏”的学习。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孩子一般都具有输液或抽血的经历,所以对血管有粗略的印象,知道血管是用来运输血液的,但还不能掌握三种血管的结构与功能。对血管的粗略感使得孩子们对本节内容具有很大兴趣,所以在教学中要保持兴趣并落实知识内容。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区分动脉、静脉、毛细血管;能够掌握三种血管的结构与功能,以及区分三种血管。过程与方法:能够区分三种血管出血以及能够进行简单初步止血护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尊重并保护实验动物;形成出血急救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区分三种血管教学难点:掌握三种血管结构与功能特点四、游戏导入师:同学们摸摸自己的身体找出心脏以外的跳动部位至少三处。生:寻找并感受身体跳动部位。(多数同学找到手腕处的动脉)师:引导同学触摸并感受颈部和头部动脉。生:根据引导找到颈部和头部动脉并进行感受(如果自己感觉不出来,可同桌两人互相感受对方动脉的跳动。)师:同学们握住拳头看看自己手上的青筋——静脉。生:握拳并观察自己手上的青筋。师、平时手擦破皮,流血,如何止血呢?——毛细血管出血。生:贴创可贴,过一段时间血就不流了(设计意图:通过感受动脉,观察静脉,回忆手擦破皮出血,学生对动脉和静脉和毛细血管有了大致区分,便于教学进行。)五、新课讲授1、明确学习目标:师:出示学习目标,掌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结构与功能特点;区分三种血管出血以及能够进行简单初步止血护理;尊重并保护实验动物;形成出血急救意识。 生:齐读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目标。2、新知呈现师: PPT出示动脉、静脉图片,让孩子们找出它们的特征,以及区别。生:动脉管壁厚,静脉管壁薄,动脉管腔小,静脉管腔大。师:看课本32页,找出其他的区别。生:动脉管壁弹性,大静脉管壁弹性小。动脉把血液从心脏运往全身,静脉将血液从全身各部运回心脏。(设计意图:利用图片,孩子们能发现一些显而易见区别,看书能发现管壁弹性大小,血流速度快慢,血流方向等的区别。)师:总结孩子们的发言,PPT出示动脉特征,静脉特征。(设计意图:PPT进行系统归纳,把零散的知识条理化)生:在看书过程中发现静脉瓣,提问什么是静脉瓣,哪里有静脉瓣,动脉中有动脉瓣吗?师:PPT出示静脉瓣,对孩子们的问题进行解答。以及解答静脉瓣的作用。(设计意图:课本只简单介绍了静脉中有静脉瓣,没有对静脉瓣进行详细介绍。孩子们发现问题,老师在与孩子们讨论过程中,解答孩子们的疑问,并对静脉瓣系统介绍。)师:出示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视频,提出问题,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中的血流速度?找出毛细血管特点?带着问题观看实验过程。(设计意图:由于时间原因,设计视频观看实验,直观性好也能发现并解答老师的问题。实验课再对本次实验进行操作。)生:观看实验,回答问题,对动脉、静脉中血流速度进行掌握。同时了解毛细血管。师:PPT出示毛细血管特点,对毛细血管进行系统,帮助孩子们把所发现知识进行归纳系统。3、总结提升师:PPT图片出示动脉、静脉、毛细血管,让孩子们在出示PPT过程中解答PPT中的问题。生:回答PPT中的问题。师:PPT出示关于三种血管特征与功能的表格。提问学生,完成表格。生:回答完成表格。(设计意图:利用表格,把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便于比较、理解与识记。)学以致用,学习并练习止血师:在现实生活中,今天学习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应用,比如抽血和输血时,护士针刺部位的上方(近心端)往往需用胶皮管捆扎,你知道针入的是什么血管吗?请解释这样做的理由。生:针刺入的是静脉,胶皮管捆扎可以使静脉血回流受阻,静脉膨胀,利于针头刺入。师:在我们生活中遇到意外出血情况,那遇到出血情况,我们如何进行急救呢?请大家自学课本34页完成。生:血液喷射而出的是动脉出血:近心端按住,包扎就医;血液涌出是静脉出血:远心端按住,包扎就医;血液渗出是毛细血管出血:一般可以自行止血,做好消毒即可。5、练习巩固(设计意图:对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六、总结回顾与作业七、板书设计运输物质的器官 ——血管血管名称动脉静脉毛细血管血流速度快慢最慢管壁特点管壁厚,弹性大管壁薄,弹性小管壁极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大小小大极小功能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最小静脉之间的血管,是毛细血管和组织细胞间物质交换的场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