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重点是尿液的形成和排出,难点是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学生要学好本节课的前提是已经掌握肾脏的结构,血液循环知识,需要补充的一点是,学生在学习肾脏的结构的时候,学生会学习到排泄的定义,以及排泄的方式。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会用视频、插图、活动的方式来解决。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讲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过程以及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概述排尿的意义。能力目标通过观察肾单位的结构和尿液形成过程的示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通过对血浆、原尿和尿液的主要成分的数据分析,培养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泌尿系统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泌尿系统卫生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尿液的形成过程。难点: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三、学情分析本课的重点就是尿液的形成过程,难点就是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学生没有感性上的认识,比如书本的尿液形成示意图,它只是一个静态的,理解起来较困难,新旧知识联系特别紧密,必须在学好血液循环路线这些旧知识的基础上才能掌握。运用观察、资料分析和交流讨论的方法以及与多媒体配合完成,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四、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1)主要通过观察尿毒症患者的渗透性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导出本节课的内容尿液的形成与排出。(2)运用观察、资料分析、交流讨论的方法以及与多媒体配合共同完成。 (3)利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结合教师的层层引导以及绘图和复述的方法,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五、教学过程(1)观察尿毒症患者的透析视频,引导出进行思考,尿液如何形成和排出的(2)通过观察尿液形成示意图,完成导学案的第一部分内容,(3)初步得出尿液源于什么,在哪里形成的,如何形成的。(4)活动一,模拟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再通过血液和原尿成分的对比,了解滤过作用能通过的是什么,不能通过的是什么,(5)活动二,通过原尿和尿液的主要成分对比,了解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6)完成导学案的第二大部分,理解尿液如果排出体外的(7)完成导学案的第三大部分,理解排尿的意义教学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播放尿毒症的肾透析视频,之后,让学生回忆肾脏的功能 新授尿液的形成尿液是如何在肾脏形成并又是怎么排出呢,指导学生观看书本的尿液的形成示意图学生回答尿液形成示意图的结构和物质学生描述血液流过肾脏的路径让学生回答三个问题 尿源于什么? 尿在哪里形成? 尿液怎么形成的?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活动一 模拟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活动开展之前,需要学生回答血液中的成分活动内容:矿泉水瓶代表血管,里面的物种代表血液中的成分。矿泉水瓶有孔,利于实现滤过作用让矿泉水瓶倾斜,使里面的小球由一端滚 向另一端(模拟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滤过的小球用烧杯收集。学生完成实验,写出实验结构学生对比血液与原尿主要成分发现,说出肾小球的滤过作就不能通过的是什么活动二让学生完成导学案结合61页表格说出原尿和尿液中的成分让学生回忆营养物质有哪些说出原尿中有哪些营养物质人每天大约形成150L原尿,1.5L尿液,对比表格中水、无机盐的浓度,计算出人每天原尿、尿液中水和无机盐的量,通过水、无机盐的含量比较,大家想到什么?总结尿液的形成的过程Flash动画让学生观察尿液的形成二 、尿液的排出1、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三、排尿的意义学生认真观看视频学生回答:形成尿液的场所学生完成导学案的第一部分,写出相应的结构和物质(大概2min)学生回答入球小动脉的物质时候,会回答说是血浆,此时需要让学生回忆,在血管里的应该是血液学生会发现血液中有些物质会通过肾小球,在肾小囊形成原尿,肾小管有重吸收物质会到毛细血管学生回答:血细胞和血浆血浆包括水、葡萄糖、无机盐、蛋白质、尿素、尿酸学生回答:红枣 莲子 不能通过肾小球,钢珠 绿豆 红豆 大米 珠子 能通过肾小球学生回答:肾小球不能滤过的是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学生回答:尿液中没有葡萄糖学生回答:糖类、水、无机盐、蛋白质、脂肪、学生回答:水、无机盐学生回答:一天的原尿中无机盐就、水的含量都多余尿液中的量尿液是由血液先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不能通过血细胞、大分子蛋白质)在肾小囊形成原尿 再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吸收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水和无机盐)最终形成的。学生观看动画学生回答:肾脏-形成尿液 输尿管—输送尿液 膀胱---暂存尿液 尿道—排出尿液血液 肾小球 肾小囊 肾小管 肾盂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体外人体排尿不仅起到_________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________和___________含量、维持细胞的正常___________也有重要作用吸引学生注意力,产生好奇,引导学生思考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让学生初步对尿液的形成有初步的认知有利于让学生理解尿液源于什么初步让学生认识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理解模拟实验矿泉水瓶中的材料所代替血液的成分初步认识肾小球的滤过作用,科学的得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提高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肾小管的重吸收会吸收原尿的葡萄糖思考肾小管是否也对水、无机盐进行了吸收让学生自己说肾小管的重吸收的也吸收了水和无机盐对尿液的形成过程有一个系统的理解直观的理解尿液的形成过程了解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整个过程教学反思在学生查阅书本尿液的形成示意图,得出尿液形成的初步过程,需要让学生先对血液循环有很熟的认知,学生在完成导学案的过程中很难有一个动态的过程,活动一在给出血液的成分为什么要用红枣代替血细胞,大分子蛋白质代替蛋白质,也只是凭借间接的信息,得到实验结果,学生会直接说是血细胞和蛋白质不能通过肾小球,这就直接把结论和结果弄混淆了,需要在以后的实验当中注意的地方。通过数据的对比,学生可以想到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此时应该多给时间让学生自己思考。在解决无机盐在尿液浓度升高的这一问题上,其实学生能够回答出来,但是通过喝水学生更能够直观的了解,这其实给我一个很大的提示,在教学中应该多举例,甚至多让学生观察具体的事物,这种事物并不一定是实验室的器材,也可以是平常的一杯茶,一支笔,一个动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