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题免疫与计划免疫学校乳山口镇中心学校 课型新授课时第一课时教师苏田军年级七年级时间2017年3月28日三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2.初步理解抗原和抗体的概念及抗原、抗体与吞噬细胞之间的关系。3.区别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4.用免疫的知识解释一些人体的现象。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来提高学生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2.用免疫的知识解释一些人体的现象。情感目标:1.通过免疫知识的学习,让学生确立“对传染病积极预防”的思想。2.通过学习使学生更加珍爱生命。重点人体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及其区别。难点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区别;抗原、抗体与吞噬细胞间的关系。教学资源相关情境的图片、动画和视频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介绍白求恩大夫的一些事迹,围绕其手术中手指被感染致死提出问题。问题一:在白求恩大夫没被手术刀割伤的那段时间,他做过很多手术,接触过很多的病菌,但从没被感染,你知道为什么吗?问题二:假如白求恩大夫所生活的环境中有很多的水痘病毒,这些水痘病毒穿过了他中指受损的皮肤,但最终没有引起他患病,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自主阅读课本的相关内容,积极思考,交流。创设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进行德育渗透,提升学生的视野。讲授新课一.人体的三道防线1.第一道防线①组成皮肤、黏膜②功能阻挡或杀死病原体,清扫异物提出问题:根据以上的自读和交流完成下面的任务:一、请依次写出人体防御病原体的三道防线?(列出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教师利用展示图片和动画,将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并引导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展示图片,利用动画分析呼吸道粘膜上纤毛的作用,提出问题:纤毛将病菌扫地出门,以什么形式排出?根据自读和交流,梳理三道线的相关知识。观看FLASH动画“人体皮肤的作用”,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积极进行自主式讨论、总结,学生观看图片、动画,并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为什么不可以随地吐痰?真正理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主构建知识,提升自己的总结和概括能力。利用图片和动画缩短了抽象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适时进行行为习惯教育2.第二道防线②组成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②功能溶解、吞噬病原体运用连线生活和并引导学生思考中相关问题的应对和解决。问题 1. 随着天气转暧,同学穿的会越来越少,有时会在活动中不小心损伤自己的皮肤,这时我们应该怎么办?问题2.生活中我们有时会看到狗、牛受伤后,用舌头舔伤口,这是为什么呢?结合生活实例进行问题讨论。进一步理解皮肤的作用及伤口处理的方法和意义。分析回答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知识的运用,检查和评价学生相关知识的理解。3.第三道防线:①组成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②功能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抗原)③抗体和抗原的概念二、免疫的类型1.非特异性免疫2.特异性免疫问题1: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对艾滋病毒、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等各种病原体都具有一定的免疫作用,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问题2:第三道防线免疫特点与前两道防线是否相同?问题3:请以天花病毒为例,把抗原、抗体和吞噬细胞的关系用简单的示意图表示出来。从免疫的类型对三道防线进行总结概括。教师展示免疫器官形状和位置以及免疫细胞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教师运用视频、比喻、举例和谈话的方式进行教学,使“抗原”“抗体”等抽象、枯燥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并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缩短了抽象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启发学生自己举例学生带着问题认真阅读,积极思考。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小组讨论:学生通过比较总结出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和特异性免疫的特点学生通过观看图片,明确免疫器官形状和位置,知道免疫细胞指的是淋巴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根据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身边的生活入手举例。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用形象的图形讲解,学生易于理解。适时地呈现概念,并加以应用,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学生非常想搞清楚、弄明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练习布置任务与要求完成任务,反馈交流。发现学生的困惑点,有针对性的指导。提出新疑问题1:接种疫苗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预防传染病的方法,从你出生到现在打过哪些疫苗?疫苗是抗原还是抗体?问题2:疫苗带给我们的免疫属于哪种免疫类型?思考,做好下节课学习的准备。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学习准备,为打开下节课的课题做好铺垫。板书设计免疫与计划免疫防线组 成功 能免疫类型一皮肤、粘膜阻挡、杀菌、清扫非特异性免疫二杀菌物质吞噬细胞溶解、吞噬三免疫器官免疫细胞 产生抗体抵抗抗原特异性免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