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石家庄一中东校区教案(一)姓名:秦宇 2018 年 4 月 19 日 第 11 周教材章节第三章课题呼吸的过程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识内容描述肺通气与呼吸运动概述人体肺部和组织细胞处气体交换过程等级水平(A)识记(B)理解(C)应用(D)分析(E)综合(F)评价能力目标说明人体呼吸的全过程过程与方法通过组装模型教具,理解和描述膈的运动与呼吸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模仿学习人工呼吸的方法形成关爱生命、关心他人的情感。教学设计重点分析描述肺通气和呼吸运动难点分析 解释能量来自细胞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教学技术设备 多媒体教学环节学习目标1.概述人体肺部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2.说明人体呼吸的全过程。3.说明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课题概述《呼吸的过程》这部分内容是教材先通过“身边事”中列举的数据,说明人体在呼吸过程中消耗氧而产生二氧化碳学生就会要求解答“为什么”的问题。解答这个问题就必须搞清人体内气体交换的过程,也就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探究竟”通过分析在肺泡与肺泡周围毛细血管、组织细胞与其周围毛细血管处,氧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大小,根据气体扩散原理,来确定气体在肺泡内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方向,理解气体交换的过程。石家庄一中东校区教案(二)教学环节分析讲解学生活动设计导入:同学们,大家有没有在朋友圈曾经见到这样的图片,说是憋气用手机打“8”测肺活量,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播放视频)。现在我们一起来现场体验一下(有请两位举手的同学使用教师所带手机进行活动,其他同学用笔点点代替)。大家通过亲自体现了这个小游戏,觉得这样测量肺活量科学吗?我们来听一下医生是怎么说的吧!(继续播放视频)那么是什么才是肺活量呢?肺活量:尽力吸气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那我们吸入和呼出的气体成分一样吗?有什么不同?气体在我们人体究竟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共同学习今天第三章第一节第二课时《呼吸的过程》。学习目标:想要知道气体在人体发生了什么,首先要知道我们人体哪些部位都需要氧气,或者说最终目的站是哪里?那么从外界到人体组织细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别着急我们先来想想氧气进入人体后最先到达哪里,也就是第一站是哪个器官?第一站:肺那么,我们就要去探索气体是如何进入到肺中呢?请同学们观察投影或者自行模拟呼吸运动,自学教材51页,尝试填写导学案第一站的内容。大家找到肋间外肌的位置了吗?是不是就是投影上粉红色的地方?那么膈肌呢?虽然通过我们的自主学习已经对呼吸运动有所了解,但却是平面静止的,如果要是能有立体的动态模型,大家是不是会理解的更加透彻?为此老师专门给大家准备了四种材料,分别是无底塑料瓶、吸管、气球、保鲜膜和胶带(自备)。学生们观看视频课堂体验憋气打“8”测肺活量活动观看视频,科学感知肺活量的概念。全班齐读教学目标明确学习目的学生回答:组织细胞学生回答:肺学生自学课本51页。石家庄一中东校区教案(三)教学环节分析讲解学生活动设计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自学内容,尝试组装“膈的运动与呼吸关系”的模型,并将每种材料所代表结构的名称填写在标签纸上。(教师下讲台指导学生拼装,同时还在一侧的过道中喷洒香水)。哪位小组完成了,可以向大家展示你们组合作的结果吗?大家做得非常好,就是模型有点小,老师这里还有一个较大的模型plus版,和大家做的基本一致。其中吸管代表的是气管和支气管,气球代表的是肺,保鲜膜代表的是膈肌。当我们向下牵引膈肌时,气球膨胀,说明此时在吸气;当我们向上牵引膈肌时,气球回缩,说明此时在呼气。那么膈肌在呼吸时到底是收缩还是舒张呢?现在我们再次重新梳理呼吸运动的过程。当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向下时,肺扩张,胸廓变大,由此气体由外界进入;当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向上时,肺回缩,胸廓变小,由此气体由体内排出。我们把肺与外界气体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称为肺通气,而肺通气的实现是通过胸廓有规律的扩大和缩小的呼吸运动实现的。第二站:血液 现在氧气是不是已经在肺泡内了呢?那么接下来氧气该进入哪里了呢?血液,那么离肺泡最近的血管是什么?气体又是如何进入到肺部毛细血管呢?现在请大家仔细闻一闻,教室里有没有什么不一样的气味?原来是我刚才在大家小组合作拼模型时,在一侧的过道喷洒了一些香水,但为什么再另一侧的同学也能够问道香味呢?扩散作用:气体具有这种特性,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运动。小组合作3分钟小组代表展示拼装模型学生思考问题,并得出答案:膈肌收缩位置下移膈肌舒张位置上移学生跟着老师的引导思考问题石家庄一中东校区教案(四)教学环节分析讲解学生活动设计大家想一想,我们在上一章《血液的循环路线》中学到流进肺部毛细血管的是静脉血还是动脉血?所以气体浓度应该是怎样的?哪位同学来回答?肺泡内氧气浓度高于肺部毛细血管内氧气的浓度氧气通过扩散作用进入毛细血管,肺部毛细血管的二氧化碳浓度高于肺泡内二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部毛细血管。第三站:血液里运输现在气体已经进入血管了,可是要到达组织细胞依旧还是很漫长,所以需要谁的帮助?(红细胞)是不是我们在第二章学习过?氧气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为全身输送氧气。第四站:组织细胞 终于要到达组织细胞了,那么氧气如何进入到组织细胞中呢?请大家再次利用思考气体在组织细胞内的交换,并填写导学案第四站的内容。在组织里,组织细胞中氧气的浓度低于毛细血管中的氧气浓度,氧气通过扩散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高于毛细血管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通过扩散进入毛细血管。虽然气体已经进入到组织细胞中了,但是我们还要思考氧气进入后发生了什么化学反应呢? 呼吸的实质:在组织细胞中在氧气的作用下,有机物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释放能量,供人体各种生理活动的需要(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活动设计:1、请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扮演①氧气、②二氧化碳、③肺、④肺部毛细血管、⑤组织毛细血管及⑥组织细胞,边模拟边讲解,共同演绎人体呼吸全过程。学生思考回答学生理解呼吸的实质进行小组活动石家庄一中东校区教案(五)2、化身小侦探来断案:(1)、张X先生菜窖死亡之谜—蔬菜呼吸,O2浓度降低 (2)、赵Y先生煤气中毒之迷—产生CO与血红蛋白结合提出你针对这两种情况有什么预防措施呢?可以在下菜窖前使用点燃的蜡烛进行探测;紧急情况拨打120;开窗通风;使用人工呼吸或心脏复苏术。当堂训练1、外界空气中的氧到达组织内的连续生理过程是( ) ①肺泡内的气体交换②组织里的气体交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④肺通气 A、③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① D、④①③② 2、人体吸收的氧气最终去向是( ) A、用来构成组织细胞 B、用来与血红蛋白结合 C、用来交换二氧化碳 D、用来氧化分解有机物课堂小结呼吸包括四个连续的过程,是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通过呼吸,进入体内的氧气可将体内的有机物不断的分解,释放出能量,供给人体进行各项生理活动和维持体温的需要,同时,不断的将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如果呼吸功能发生障碍,将导致细胞缺氧和二氧化碳的聚积,影响有机物的分解和能量的释放,进而危及人的生命。课后作业参考教材54页,练习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方法。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