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生态系统的组成【教材分析及设计思路】 《生态系统的组成》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苏教版)第七单元《生物和环境是统一体》的第19章的第一节,设计为1课时。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是一个最基本的生物学观点。《生态系统的组成》作为本单元第一节,为理解“生态平衡”、“人与生物圈应该和谐发展”等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所以本节在本书乃至本学科中都占有重要地位。教学中从社会热点日本核辐射入手,谈到日本的水俣病,引发学生的兴趣,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谚语和成语入手认识并写出食物链,通过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理解食物网的含义,增强学生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学生通过概念辨析和归纳总结,从而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并了解其组成,正确认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富集从实例分析入手,让学生轻松理解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联系实际分析生物富集的危害,增强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珍惜生命的情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你所熟悉的生态系统及基本成分。2.举例说明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树立生物与环境是统一整体的观点。3.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4.举例说出生物富集的过程及其影响,解释某些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能力目标1.能根据文字、图片等资料进行观察或分析有关问题。2.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评价能力。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处理资料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加强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2.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形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举例说出你所熟悉的生态系统。2.说出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3.举例说明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食物链、食物网和生物富集。【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相关图片、视频,制作成课件。【课时计划】 1课时【教学流程】一、食物链和食物网师:播放日本水俣病的视频师:引起水俣病的原因是什么?生:工厂排放污水。师:是污水中的什么物质引起的水俣病?生:汞师:汞是通过什么途径进入人体呢?(点击下一张幻灯片)师:汞进入水体后,首先进入什么的体内?然后进入……(回到白板页面,师在白板上把这些动物圈起来)师:(边说边写)这些生物之间是什么关系?生:吃与被吃的关系。师:取食与被取食的关系,生物之间因取食和被取食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同学们能写出食物链了吗?学生活动一:猜成语(谚语),写食物链。师:出示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的图示生:(齐声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师:虾实际上吃的不是泥巴,主要是浮游植物,哪位同学上来写出这条食物链?生:写食物链(师生共同评价食物链书写情况)师:出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图片生: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师:请一位同学到前面写出这条食物链(师生共同评价食物链书写情况)师生共同归纳食物链是如何书写的:起点是植物,终点是不被取食的动物,中间用箭头联系,箭头的方向指向取食者。师:植物能够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不需要取食其他的生物,动物要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物。箭头的方向代表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师:刚才我们写的都是一些简单的食物链,实际中往往要复杂的多,现在我们来点复杂的好吗?学生活动二:合作探究。师: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不是彼此分离的,而是相互交错,形成一张无形的网。(同学们分组观察、分析、讨论、交流、教材P87“讨论”)1.尝试用箭头表示这些生物之间取食与被取食的关系。2.小组派一名代表说出该生态系统中存在几条食物链。3.分析这些食物链之间有什么联系?4.小组总结什么是食物网。生:到前面在电子白板上用电子笔用箭头标出各种生物的关系。生:评价补充。生:该生态系统中共有7条食物链。师:同学们完成的非常漂亮,说明大家对食物链是充分理解了。同学们,在众多的草原生态系统食物链中我们会发现各种生物有什么联系?生1:每条食物链都是从植物开始的。生2:兔子分别出现在两条食物链中。老鼠也出现在了两条食物链中。生3:鼠会被蛇和鹰两种动物吃掉,鹰的食物种类最多,有蛇、兔子、鼠等。师:从同学们发现的问题可见,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并不是彼此分离的,某一生物不只捕食一种生物,某一生物也不只被一种生物捕食,因此,许多食物链经常相互交错,形成一张无形的网络,我们称之为食物网。 展示简单食物网和复杂的食物网。师:如果这两个生态系统中的兔子被大量捕杀将会引起什么变化?生:分析讨论回答。设计思想 利用课件展示,特别是多媒体电子白板技术,既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又能把生物之间的取食与被取食的食物关系清晰、明了、完整地展现出来。通过师生共同总结食物链的特点,为学生正确书写和数出食物链的数量奠定了基础。通过简单食物网和复杂食物网内生物数量变化产生的影响的比较分析,得出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越复杂,稳定性越好,同时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特别是物种多样性的的重要性。在整个活动中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分析、学会总结,切实提高学生的能力。二、生物富集及其影响学生活动三:再次回到震惊世界的水俣病1.为什么鹰体内富集的浓度可达百万以上。2.什么是生物富集。师生共同总结生物富集的概念和特点。师:结合福岛核污染事件,请同学们谈谈核污染事件的危害。在目前情况下,我们能做些什么来降低生物富集的危害?生:分析讨论回答。设计思想 利用写出的食物链,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使之更直观地认识到生物富集及其影响。通过有目的的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从而达到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的目的。结合日本核泄漏事件,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爱护生物、保护环境的情感,树立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世界观。三、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师:什么是生态系统呢?请同学们把书本翻到86页,快速找到答案。生:在一定的地域里,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活动四:生态系统概念辨析出示生态系统的概念辨析:①、我们校园中的所有生物? ②、一块农田里的肥沃土壤③、一个长满杂草、木耳,聚集着蚂蚁、老鼠的阴湿山洼 ④、取自池塘中的一滴水 ⑤、生物圈。学生分析判断,并说出理由。教师:大家通过以上的分析判断,你能不能总结一下,怎样才能判断是不是一个生态系统呢?学生:在一定的地域内,必须具备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生物成分,一部分是无机环境。学生:……教师:大家总结得很好,那你们能举出一些生态系统的例子吗?学生:一片森林,一个花坛,一块草地,一个池塘,一块农田,一条河流,……过渡:大家举的例子都很好!生态系统的种类很多,生态系统的范围有大有小,大到生物圈,小到一滴水。那么,各种生态系统都是由什么成分组成的呢?设计思想 教师设置情境、提供素材为基础,以层层深入的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通过交流、探讨知道生态系统必须是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二)生态系统的组成活动五:生态系统的成分的关系。师:生态系统由那几部分组成呢?自学书本内容。生:归纳总结生态系统的成分。生:分析植物为什么是生产者,动物为什么是消费者,细菌、真菌分解的是什么?非生物成分重要吗?生:分析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关系。师:请学生到白板上标出。共同分析。各成分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师:通过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生态系统的组成的知识,现在让我们来归纳一下。 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态系统 非生物成分: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四、自我评价1.下列属于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关系的( )A 青蛙捕食昆虫 B 松鼠吃蘑菇 C 蛇捕食青蛙 D 兔吃草2.下列食物链表示正确的是( )A、阳光→草→兔→狐 B、田鼠→蛇→鹰C、草→羊→鹿→狼 D、小麦→田鼠→蛇→鹰3.下列生物中,不属于生产者的是( ) A.小草 B.松树 C.病毒 D.衣藻 4.如果河水受DDT污染,那么在谚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的食物链中,哪种生物体内含DDT最多?5.下图是一个稻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①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有________________等;②该生态系统中还缺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③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属________;写出其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 6.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牧业基地,那儿过去有很多狼,对牧业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为了安全,当地牧民曾组织过大规模的猎狼活动,但在这之后发现野兔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并与牛、羊争食牧草,加速了草场的退化:(1)请按上诉资料写一条食物链 (2)野兔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3)草场退化的主要原因是 (4)丛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五、课堂小结师:经过我们的学习,你觉得本节课学到了哪些内容?学生回答归纳出知识点:(1)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组成等。(2)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3)生物富集及其影响。六、教学反思1.从生活认识“福岛核泄漏”事件连线至日本历史“水俣病”,串问引出食物链,以此为例,分析思考食物链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从俗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出发,要求学生写出食物链,最后引导学生思考草原生态系统食物链情况,引出食物网,回归水俣病食物链,探讨发病原因,突出汞在食物链中富集引发毒害作用。设问强调谁是生物富集的最大受害者?人类自己。引用福岛核泄漏事件,分析其中的生物富集的原理。接着引出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组成,联系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突出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系统联系,相互统一。2.借助电子白板,加强互动师生,强化学生对食物链的认识,并在认识基础上再认识,教师补充,纠正、强调。3.探讨水俣病的发病原因,强调生物富集发生的基本条件:物质不易被分解;物质伴随食物链传递;物质浓度聚集到一定程度时产生毒害作用。采用数据类比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有毒物质富集到食物链最高层,浓度最高,危害最大。同时激发学生思考有毒物质生物富集的最终受害者依然是人类自身,同时结合日本核泄漏事件,发散思考碘131威胁海洋生物,是否会危害人类?进而思考日本海产品是否还可食用?引导学生生成正确的科学认识,强调人类的活动带来的危害最终仍然影响自己,告诫世人做人行事切莫单一追求经济效益,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4.用概念辨析强化学生对生态系统的认识,突出生态系统的必要属性,即要有生物,要有环境,还要有有机联系。结合时势,探讨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强化学生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必须和谐共处的哲学观点,世界观,价值观、生态观。PAGE / NUMPAGE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