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节 鸟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说出鸟卵适于在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2.描述鸟的生殖发育过程。(二)过程与方法1.探究鸟卵的结构,提高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2.分析图片文字,能归纳和总结鸟的生殖发育过程。(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身边的鸟类,增强爱鸟护鸟的意识。?二、教学重难点1.探究鸟卵适应陆生环境的结构特点;2.鸟的生殖发育过程;3.鸟卵正确的观察方法的指导;4.自主形成“鸟卵具有适应陆地环境的结构特点”的概念。三、教学策略本课的重要概念是“鸟卵即可贮存丰富的营养物质供胚胎发育需要;又有卵壳、卵壳膜的保护,能减少水分的丢失”。它包含两个子概念“鸟的生殖发育过程”和“鸟卵的结构”。而这些概念的形成又是帮助学生形成生物体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结构和功能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核心概念。教学上设计以对比探究“鸡卵和鸭卵的结构”的活动为突破口,建构不同生活环境的鸟卵都有适应陆生环境的结构特点的概念,加上自行归纳的鸟类的生殖发育过程,站在生物圈的角度来综合突出鸟的生殖发育与陆生环境相适应。四、课前准备1.准备大量图片如多种鸟类生殖发育阶段、鸡鸭卵照片、鸡胚发育图等制作成课件;2.鸟卵实验材料用具:鸡卵、鸭卵、解剖剪、镊子、解剖针、培养皿、解剖盘。五、教学过程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复习提问:蛙的生殖发育过程有哪些阶段?与何种环境有关?2.提问:鸟类也是卵生,那么鸟的生殖发育过程和蛙相似吗?3.出示学习目标回忆上节课的知识。共同讨论,自由发言。明确学习目标。温故知新,激发求知欲。一、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1.提问: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一般包括哪几个阶段?2.快速展示图片:多种鸟类的生殖发育过程图。3.组织交流、归纳。4.提问:有没有例外呢?所有阶段都有例外吗?带着问题观看图片。自由发言。归纳: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一般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和育雏。有学生能回答出杜鹃。提高分析归纳整合能力。展示市鸟白鹭的图片以关注身边鸟类。二、鸟卵的结构1.提问:⑴蛙的生殖发育离不开水,鸟类的生殖发育可以离开水吗?⑵鸡在陆地生活和生殖,鸭属于游禽,它是否在水中生殖发育?⑶鸡、鸭都能在陆地产卵,鸟卵有什么结构能适应陆地环境?2.配合上述问题出示图片:①鸟卵与蛙卵对比图、②鸡群生活③破壳而出的雏鸡、④鸭游水、⑤鸭巢与鸭卵。3. 探究:鸡卵与鸭卵的结构。⑴思考:①鸟卵的卵细胞包括哪些结构?②雏鸟由卵内哪个结构发育而来?③雏鸟的发育需要哪些生活条件?④卵的哪些结构能够提供这些生活条件?⑵实验分组:4人小组,6组观察鸡卵,6组观察鸭卵。⑶说明实验方法:由外到内,由整体到局部。⑷布置实验步骤一:用解剖剪将鸟卵钝端轻轻敲出裂纹,用镊子除去部分卵壳,观察内外卵壳膜。出示图片。⑸对照课本P18及课件实物图片观察,个别指导观察系带、胚盘等结构。⑹比较鸡卵和鸭卵的结构。图片:①鸡卵、鸭卵照片示结构。②卵结构示意图⑺推测各结构功能。①图片:鸡胚发育过程图②提问:卵的哪些结构提供鸡胚发育所需条件?5.引导学生概括鸟卵适于陆生环境的结构特点。自由发言。基本能回答出鸟类的生殖发育可以离开水。鸭不在水中生殖发育。有部分学生回答出鸟卵有卵壳能适应陆地环境。观察、思考、发言。讨论:不少学生认为鸡蛋只有蛋壳、蛋清、蛋黄三个结构。有部分学生认为卵黄发育成雏鸡。自由回答出雏鸟发育需要营养、氧气、水分、适宜的温度……等。分组实验。步骤一:观察内外壳膜,判断出气室。步骤二:剪开内壳膜,将壳膜里面的物质倒入培养皿,对照课本观察认识卵的结构。填写实验观察记录表。小组代表上台汇报展示观察记录表,观察得出两种卵的结构基本相同。观察得出受精的胚盘将发育成雏鸡。推测出各结构的功能。小结:卵黄、卵白提供胚胎发育所需营养,卵壳、卵壳膜保护胚胎及减少水分丢失。齐读课文P19重要概念。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以矛盾激发思维的火花。配合图片,形象直观。通过师生对话显示出学生的前概念。设置递进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学生自主探索鸟卵结构,极大激发学生潜能及学习兴趣。对不同生活方式的鸟的卵的观察强化对鸟卵具有适应陆生环境的结构特点的认识,有利于从个别到一般归纳鸟卵的概念。通过探究活动,纠正前概念中错误部分,形成正确概念。总结1.形成概念图式板书2.出示学习目标,了解掌握情况回答,记忆。自我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前后呼应延伸1.如何选购新鲜鸡蛋?2.鸟类是人类的朋友,为保护它们我们可以些什么?畅所欲言联系生活实际。情感升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