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程标准要求:1、重要概念:绿色开花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萌发、生长、结果与死亡等阶段。2、内容标准:胚的结构;开展“观察种子的结构”活动。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种子的一般结构及这些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胚的结构和特点;了解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概念及实例。2.通过解剖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学会简单的观察方法,以培养观察能力。3.通过两类种子结构特点的比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形成善于通过分析,归纳而得出结论的习惯。4.通过学习种子的结构,初步树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辩证观点。三、重点、难点重点:描述菜豆种子的结构。难点:观察胚的结构。教学方法:本节课重点就是种子的结构,种皮(包括种孔、种脐)和胚乳可以一般讲述,而胚的结构则须详细说明,使学生能够准确地找到和说出胚在种子中的位置以及胚自身的各部分结构的名称,同时了解这些结构在种子萌发后将形成幼苗的哪些部分。 由于种子内胚的体积很小,其各部分结构不易看清,尤其是单子叶植物种子内的胚,和胚乳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不易剥离。所以,让学生了解胚的结构不能仅从教材中的插图去了解,而要观察实物,这也是让学生认清胚结构的一个难点。此外,在解剖种子的过程中,借助视频来让学生明确实验的正确步骤,这对于完成实验,认清种子胚的结构具有很大的帮助,使学生在感官上对胚的结构有一个明确的认识。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自己的实践得出结论。故考虑本课采取同步教学法,让学生手中有观察的实物材料,并能够亲手对材料进行处理(如剥离、挑取、染色、使用放大镜观察等)。在老师的指导下,边观察边讨论,这样所得到的印象才是深刻的。五、教学用具:投影仪及实验材料用具。六、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导入朗诵唐诗“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齐背唐诗,欣赏唐诗,产生兴趣。学生既熟悉唐诗的意境,又能很快了解种子的一生。明确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简单明了。展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观察菜豆种子、玉米种子的结构;观察种子形成幼苗的过程;探究种子中的营养成分;齐读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应达到的教学目标。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观察种子的结构播放视频:解剖种子的结构观看视频,讨论实验步骤。明确实验步骤,便于实验顺利省时进行。解剖种子结构巡视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动手解剖种子结构;观察讨论种子的结构特点。使学生从形态到结构对胚的结构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归纳菜豆种子与玉米种子的结构利用白板课件指导学生展示出菜豆种子、玉米种子的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单、双子叶的概念。利用白板画出菜豆种子、玉米种子的结构。利用白板课件互动性,让学生动手尝试,既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归纳出胚的结构板书胚的结构: 胚根 胚轴胚 胚芽子叶开展小组竞赛为单、双子叶的结构与图片进行配对、补充。通过竞赛的形式,既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也加深了学生对单、双子叶植物胚的结构的了解。归纳单、双子叶的结构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利用白板课件展示出菜豆种子与玉米种子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的表格完成表格的各项,并且各小组之间讨论归纳出单、双子叶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并且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种子萌发时各部分形态结构的变化播放视频种子萌发时各部分的发育情况。学生观看视频,总结出种子各部分的发育情况。种皮——胀破胚根——根胚芽——茎和叶胚轴——连接茎和叶的部分子叶——脱落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对于种子发育这一抽象过程形象化,易于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小结出示: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学生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归纳能力。巩固练习利用白板课件展示本节课的练习题。完成练习题。通过练习题,巩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七、教学板书 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第一课时)种子都有种皮和胚 果皮 种皮 胚芽 种皮 胚芽菜豆种子的结构 胚 胚轴 玉米种子的结构 胚 胚轴 胚根 子叶 胚乳 胚根 子叶 种子萌发时各部分形态变化种皮——胀破胚芽——茎和叶胚轴——连接茎和叶的部分胚根——根子叶——脱落八、教学反思: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学习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多方位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运用视频这种直观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运用实验法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运用讨论法来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等,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并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整个课堂通过师生互动,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