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遗传和变异现象》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表述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概念; 2)列举或辨别生物的不同性状,以及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列举或辨别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4)观察并描述相关的遗传和变异现象。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人体8种个体间的差异,识别生物的性状。 2)辨别相对性状;通过对遗传性状的讨论,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遗传和变异的领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身边的人和事仔细观察和辨别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个体间性状的比较活动。 遗传和变异现象。难点:遗传概念。 变异概念。教学准备:教学方法:讲授法、观察法、练习法、分析法等。教具:ppt、教材、视频、导学案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引出遗传的概念。请学生谈论自己对遗传的理解。(学生回答)PPT展示自己、自己孩子、老公的百天照片,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孩子和父母长的像的地方,引出广义的遗传的定义。出示同种个体的相似性:狗PPT展示林志颖和双胞胎儿子的照片,以及一对双胞胎的照片,找出他们的不同即差异,引出变异的概念。学生画下遗传和变异的概念并补充。教师板书。二.性状和相对性状巧设问题判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九子,各有不同”思考:遗传和变异,像和不像的地方是什么?分析定义学生:性状了解概念之前先帮老师断案。出示警方根据目击证人所绘制的嫌疑人图片。提问:如果你是目击者,警方向你取证。你要如何描述嫌疑人的特征呢?学生思考,描述。身高,脸型,发迹线的性状,嘴唇的薄厚……这些特征在生物学上有一个专门的名词——性状提问:想一想,还有哪些方面也属于性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性状的概念刚才同学们所说的性别、年龄、个头、脸型、脸色等等都是一个人的形态特征,还有血型等都是一个人的生理特性。这些人体和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请同学们在思考:“那植物的性状呢?”展示不同植物,请同学们分析植物的性状有哪些。归纳总结性状的概念: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游戏:画出你心中的她 导学案根据老师描述的性状,展示学生作品。区别作品中的单、双眼皮,有耳垂、无耳垂,引出相对性状的概念解释相对性状概念,ppt图片展示:果蝇眼睛的颜色、鸡冠的类型,玉米果穗等。寻找人体当中的相对性状。导学案中的表格。翘指弯指、发迹、耳垂、舌头、酒窝、眼睑等。再次强调遗传变异和性状相对性状的概念。通过学生活动:胸前双手交叉,双手合拳大拇指的位置,加深对相对性状的理解应用练习:练习册三. 遗传和变异的关系小组讨论:思辨遗传和变异的关系。学生讨论,分享遗传是相对的,变异是绝对的。遗传、变异、进化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择的三大动力。四.课堂总结反馈板书设计:第1节 遗传和变异现象一、遗传和变异现象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1.遗传:性状从亲代传给后代的现象。2.变异:亲、子之间性状表现存在的差异现象。二、每一种性状都有多种表现1.性状:人体和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