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种子萌发形成幼苗 教学设计(第 一 课时) 学校: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 年级:初一 教师:贺宇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6章第1节,是帮助学生理解“绿色开花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萌发、生长、开花、结果与死亡等阶段”的重要章节。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从种子的萌发开始,种子是绿色开花植物生命周期的起点。本节内容为帮助学生理解种子萌发的条件做铺垫,也与植物的生殖和发育相关联。 学生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对种子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有所了解,但对胚的结构及功能、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概念不够清楚。种子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是很熟悉的内容,既可以与前面所学知识形成对比,又能与学生的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因此,学习本节知识在教材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在积极思维的年龄段,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什么都想去摸一摸,动一动,而且对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很感兴趣。七年级学生通过小学阶段《科学》课的学习,对种子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等都有一定的个人认知和直接经验,也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分工合作的能力。因此,课前安排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还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与积极性。本课内容较多,学生年龄小,大脑兴奋中心容易疲劳,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活动中不断变换教学方式给予刺激。所以利用信息技术充分交互和体验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一系列观察和实验,使学生在动手动脑、亲自参与、亲身体验的学习活动中,获得有关种子结构的基础知识,也培养学生对资料的分析和实验操作能力,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通过前置体验活动,让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教学目标:通过解剖和观察雪豆、玉米种子的结构,说出种子的基本结构,增强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合作能力、分析总结能力。根据实验观察结果,能描述雪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阅读图文资料、小组讨论以及实验结果展示等活动,能对图文信息进行处理和综合分析。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解剖和观察单、双子叶植物的种子,认识种子的结构。2、教学难点:种子的胚是新植物的幼体,理解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的过程。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制作课件。2、浸软的雪豆种子、玉米种子、培养皿、镊子、刀片、放大镜、滴管、稀释的碘液。3、学生实验学案。学生准备:1、收集到的种子。 2、尝试萌发的幼苗。六、教学流程(详案)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前置体验活动“为世界增添一抹绿”展示。师:请同学们来分享一下,你在这个前置活动中是怎么做的。(客观具体评价学生的智慧。)其实,通过大家的活动体验,我们都知道。把一粒种子种下去,它会萌发形成幼苗,而幼苗生长会形成一颗成熟的植株。植株传粉受精就会结出果实,而种子就在果实里面。这就是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 我们把像这样从种子到种子的一个个周而复始的生活周期称之为生活史。﹙99页﹚今天我们主要了解种子萌发形成幼苗这一过程。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内容,种子萌发形成幼苗之种子的结构。展示活动成果(尝试萌发的幼苗,各类收集和种植过程的图片)回顾活动,联系生活经验,进入新课。通过软件发布课前微课,利用电子作业收集反馈,以此为备课素材。指导学生利用平日闲散时间完成“为世界增添一抹绿”的前置体验活动。体验是建构概念的最好方式。也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感受不同的种子提问:你们生活中收集到了哪些奇特的种子?PPT展示种子之最。复椰子树与斑叶兰。提问:看了那么多的种子。它们大小一样吗?形状呢?颜色呢?是不是说明它们的基本结构也不相同?由刚刚的生活史我们都知道种子都有萌发形成幼苗的可能性。也就是说他们都有相同的功能。我们一直强调“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所以我们猜测,种子也许有相同的基本结构,才能履行相同的功能。事实是这样吗?让我们走进种子内部一探究竟。前置体验活动中收集并有创意地展示各类种子。认识两种特别的种子,提高学习兴趣。利用学生前置学习的成果及讲解,引起学生冲突。让学生对生活现象产生疑惑。 实验:观察雪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让学生了解实验的目的要求知道观察的顺序(由表及里、先形态后结构、先宏观后微观)。组织学生阅读课本P100-101页实验步骤视频展示,观察的实验步骤,提出问题:视频中的实验步骤出现了哪些错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教师讲解正确的实验步骤。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关注学生的实验进程。组织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提问:同学们已对雪豆和玉米种子结构有了清楚的认识,展示一下学案?﹙初看)看到大家有这样一些结构,我有一些疑问。这些结构叫什么呢?﹙再看实验材料,标注五个结构。让学生翻书查看。老师贴板书)深度追问:玉米种子能看清吗?看不清的话,能采取什么方式让玉米种子的结构长大,方便观察?(初期萌发的熟玉米种子)看书并理解实验的目的。认真阅读课本,为下一步活动奠定知识基础。认真观看,找出错误:1、解剖雪豆的位置错误。2、玉米种子应该纵向剖开。3、玉米种子滴加的碘液过多。观看并学习正确的实验步骤。小组进行实验,并完成学生实验记录表中相应的要求。小组展示、汇报本组的实验结果。共同完成黑板上图解。得出关键概念。利用“未来课堂”的抢答功能组织小组竞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实验材料进行观察,初看和再看之后能准确熟悉各部分结构。在实验过程中用平板电脑的拍摄功能来反馈学生实验现场。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实验的问题,并且在大屏幕上与所有学生分享。通过软件的交互功能,让学生上传实验结果。可以高效快速并且清晰地展示孩子们的绘图。 了解两类植物种子 比较两种种子的异同点介绍两种种子的结构特点。得出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概念。通过表格比较两类种子的异同。﹙订正学案) 提问:子叶这个结构,有几片,肥大还是瘦小?再来联想一下,平时吃雪豆主要吃它的哪个部分。这么肥厚是为了干嘛?你还见过哪些类似的种子?提问:最外层叫什么?为什么叫果皮与种皮?在看看玉米与雪豆有什么相似之处。但是玉米的子叶与雪豆的相同吗?肥大还是瘦小?玉米多了一个什么结构?再联想,我们吃玉米主要吃什么?这里变蓝说明了什么?得到重要概念:不同种子的形态各异,但都有种皮和胚。提问:种皮有什么作用?学生思考并回答:1、种皮的保护作用。子叶的营养作用。2、种子中的胚将来发育成植物体。3、说明胚乳中含有大量的淀粉。比较、交流讨论,完成表格的填写并汇报。深度了解种子各结构的特点及功能。引导学生构建出“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两个概念。并且突破本节课重难点——“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使用平板抽查功能来随机检测学生的情况。种子萌发形成幼苗 展示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的视频。同时展示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的实验。提问:胚是新植株的幼体。那么种子的哪些结构发育成了植株的哪些部分呢?分组讨论:看实验瓶子。分析如何变化。并说明理由。总结:请学生来说。分别发育成了什么结构。并且完成板书。课后延展作业布置。结合教材思考,得出结论:1、胚根先发育成根;2、胚芽会发育成茎与叶;3.胚轴会发育成茎与根的连接部位。4.子叶与胚乳会萎缩。结尾美丽的成都已经持续雾霾天气10多天时间了。大家已经有十多天没有和大自然进行亲密接触。其实要改变环境破坏的现状,你可以亲自为世界带来一抹绿。相信我们每个人都做一些积极的改变,这个世界将绿树成荫。回扣开头。为下节课做铺垫。完成课后延展作业。回扣开头。为下节课做铺垫。也让课堂具有延续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板书设计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种子的结构: 种皮 种皮和果皮雪豆种子 胚芽 胚 胚轴 玉米种子 胚乳 胚根 胚芽 子叶 胚 胚轴 胚根三、种子萌发形成幼苗 子叶 八、作业设计延伸探究:分发四种种子,请学生自行萌发种子,体验绿色植物的生活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