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新生命的孕育》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努力让学生的角色从“学会者”转变为“会学者”。要创造一种有序、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并充分在教学中融入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十九章第一节的第二课时(第66页)。是在学习了人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回答“我从哪里来”的生命孕育过程。因此,在教学中要“承上”,在学习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认识新生命的孕育;要“启下”,为进一步学习出生后发育作准备;还要“总结”,即理解人体生殖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相适应性。同时,通过让学生观看录像和动画课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联想能力;通过开展“护蛋行动”、感恩教育及课堂延伸,让学生的心灵受到一次震撼和洗涤,有效开发及有机整合了课程资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描述新生命孕育从受精到分娩的大致过程,说明受精卵的形成、胚胎的发育及营养。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各小组观察动画课件、描述发育过程,深入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联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敏感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本节课将所学知识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如水中分娩、试管婴儿等),学以致用,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在态度和价值观方面获得有益发展。而通过护蛋行动,进行热爱生命的教育,让学生自我建构感恩情感,反思自己的行为,使情感得到升华。??? 学情分析心理学研究指出:初中阶段是智力、情感与价值观发展的关键年龄。所以本节课打破了传统的授课形式,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护蛋行动”、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提高学生合作能力,进行热爱生命的教育及建构感恩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受精作用和胚胎发育过程、胚胎的营养获得。2.难点:受精和胚胎发育过程、胚胎与母体的物质交换。?????? 教学过程设计环节学情预设及知识链接设计意图1、组织教学?温故知新[学情预设]:1、利用多媒体课件复习人生殖系统的主要结构和功能。2、回答人主要性器官及相应功能各是什么,受精作用和胚胎发育的场所在哪里?温故而知新,为学习新生命的孕育作铺垫。2、设置问题引入新课获取新知[学情预设]:1、教师深情诵读美文“人体中的繁星和穹???? 苍”2、思考:?? ①我从哪里来??? ②为什么男女性交可能导致女性怀孕呢?? ?③母体内宝宝到底是在哪儿发育的??? ④怎样发育的??? ⑤又是怎样获得营养的?3、观看录像,引导学生思考以上问题。录像主要包括5部分:??? 生殖细胞的形成、受精、胚胎发育和营养、??? 出生、总结1、促进学生认识生命来之不易,提高珍爱生命的意识。2、教育心理学揭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从问题开始,感兴趣的问题是学生思维的动力。3、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光明和欢乐的教学途径之一"。通过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及录像,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特点,达到情景教学的有机统一。?3、切入主题疏理新知[学情预设]:1、新生命的孕育主要包括:??? 受精、胚胎的发育、胚胎的营养、分娩2、学生讨论以上问题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营造氛围,切入主题,让学生了解 新生命的孕育的主要几个过程,疏理从录像中获得的新知。4、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学情预设]:1、受精的概念及过程2、胚胎发育的大致过程3、胚胎的营养(即物质交换)4、分娩的大致过程?1、利用动画课件表示受精过程,形象直观,一气呵成。2、用流程图表示胚胎发育和营养的大致过程来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和识图能力。5、课堂延伸学以致用[知识链接]:将现代生物技术如水中分娩、试管婴儿、代孕母亲等介绍给学生。???????????????????????? 1、开发及有机整合了课程资源,激发学生关注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和探索科学的动力。2、提高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中的能力。6、小组合作质疑一刻[知识链接]:质疑一刻:??? 小组成员在小组中提出疑问,组内合作,集思广益,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教师则深入到各个小组中,参与讨论,并把带有普遍性的、有价值的且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集中起来。??? 再把这些问题抛给学生思考或辅助学生回答,将知识引向深入。?1、利用“描述和说明”,让小组成员互相检查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从中巩固知识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2、采用组内质疑解疑,使个人的知识和经验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是一种有效的合作学习,并将知识引向纵深。3、讨论中学生提到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如:(1)酒精烟草药品是否对胎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2)胎儿和母体的血液是否直接相连?(3)双胞胎、龙凤胎是怎样回事(4)宝宝在水中分娩为什么不会窒息?7、学以致用综合归纳[学情预设]:1、人体中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场所是 。人们常说“十月怀胎”,胚胎在母体????????? 内发育的 ?? 天时间里,所需的养料和氧气是通过??????? ? 从母体获得的。[知识链接]:2、归纳从受精到分娩的大致过程。?1、通过练习题的形式来综合归纳本节课应掌握的主要知识点,加以巩固,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2、通过归纳从受精到分娩的大致过程,将本节知识点系统联系。为出生后发育作铺垫。?8、你说我说心灵驿站心花朵朵[知识链接]:1、通过一周来的“护蛋行动”,谈谈感受。2、教师引伸到母亲把我们养育成人就像呵护着一颗生鸡蛋一样十几年含辛茹苦。3、在歌曲“烛光里的妈妈”中反思和感受。4、通过多个事例让学生感受博大的母爱。5、通过“小婷婷的故事”及歌曲“母亲”将感恩教育推向高潮。?1、依据建构主义理论,让学生体验“护蛋行动”和感恩教育,自我建构和生成感恩情感。2、将所学知识联系到对母亲的感激之情,体现了课程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3、每一句歌声都拔动了学生心灵的琴弦,每一朵心花都触动着学生情感的深处,许多学生难以抑制感情的潮水,任凭眼泪汹涌而出,在行为的反思中使情感得到升华。9、布置课外实践活动及开放性作业[知识链接]:1、“感恩于心,报答于行”,将你今日的感触实践于你的行动中,在日常的小事中体现感恩之情。2、写一封信给妈妈,表达对妈妈的爱。3、上互联网查找克隆、试管婴儿、水中分娩等有关生殖技术的最新发展情况。?1、实践活动是全面实现培养目标所必不可少的活动方式,该活动使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获得有益发展。2、利用互联网主动学习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以引导学生探索更多的课外知识。??????? 板书设计:第一节 人的生殖和发育一、新生命的孕育 1、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女性输卵管处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2、胚胎的发育和营养(1)胚胎的发育 ?? ? ?(2)胚胎的营养??? 受精卵分裂和胚胎发育初期由卵黄提供营养;??? 胚胎植入子宫内壁后,发育所需的养料和氧气是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的。3、分娩?????? 设计思路:本节课采用“一体两辅”教学法,“一体”指以学生为主体,“两辅”指教师引导和多媒体辅助为辅。依据1、主体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具有生命意识的主体,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爱恩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兴趣,只有充分让他们动口、动手和动脑。依据2、“学生的头脑不是被填充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通过教师引导的启发式教学,创造和谐的氛围。依据3、初中学生思维往往依赖于直观而具体的物质形象,即视觉感知,通过借助录像、多媒体课件及亲身体验,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地获取知识。生物课标《实施建议》中强调:“多媒体课件以其极强的交互性和模拟功能,显示出它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以上教育理念、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结合教学实际,让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提高:(1)学会收集:引导学生从课本、录像及互联网等渠道获取有关信息。如看录像思考问题,上网查找生殖技术的发展情况等。(2)学会合作和表达:通过小组合作形式,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3)学会建构: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主体建构与发展的过程。比如让学生体验“护蛋行动”和感恩教育,自我建构和生成感恩情感。?????? 教学反思:?????? 上这节课之前,许多同学都说这节课会十分“刺激”。等上了这节课,并没有我想象的那样的尴尬,难堪,反倒洋溢着轻松的气氛和久久难于平静的感动。?????? 情感的提升拒绝强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目标的落实要避免空泛说教,应倾听不同的声音,让学生把心中的疑惑说出来,师生一同分析,学生从内心上接受了,才能有效达成。或者通过一些案例,让学生亲身感受,亲自体验,在反思中使情感得到升华。?????? 一、结合本节课进行热爱生命的教育让这节课更有意义。?????? 目前在青少年中自杀占有一定比例,如果我们能利用这节课让学生明白生命的宝贵,那么我们的教学就更在意义了。所以课时我总会诵读文章“人体中的繁星和穹苍”。每次深情的朗读都会引来学生的共鸣,当我告诉学生:生命如此美丽,当拥有时,请珍惜!看着学生点头,我也受到感动。?????? 二、通过学生一周的“护蛋行动”及教师精心制作和选择动画、讲座、音乐引导学生认识父母生育和养育子女的不易,增进敬爱父母的情感。?????? 这也许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通过体验“护蛋行动”的艰辛及感恩教育,体现了情感的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让学生心灵受到一次震撼和洗涤。?????? 三、结合开放性作业——“写一封信给妈妈”引导学生与父母交流。?????? 四、计算机多媒体与课程的有效结合。?????? 通过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动态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并引导学生从录像中得到答案。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五、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整合。?????? 通过介绍水中分娩、试管婴儿、代孕母亲等现代生物技术,开发和有机整合了课程资源,激发学生关注生物技术的发展和探索科学的动力。?????? 把这节课上好,我认为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和感恩教育的好时机。它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它将激发学生热爱生命,学会感恩。只要我们用心,“新生命的孕育”这节课可以上得很精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