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区别;2.阐述动物的行为对动物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的意义。能力目标利用教师提供的素材分析动物行为的特征与学习行为的形成特点,比较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提高归纳总结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后天学习行为的意义及其建立过程的学习,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梳理正确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分析涡虫研究的资料,概括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特征。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情境导入]提问:大家在生活中有没有观察过动物的行为呢?(学生回答)[探究新知]什么是行为?1、展示图片,让学生判断图中动物所表现出的行为,并总结“行为”一词的概念,即——动物体在内外刺激下所产生的活动表现称为行为2、师问:同样是捕食,黑猩猩利用木棍吃到白蚁与蜜蜂采蜜这两种行为有何区别?生答:前者是学习得到的行为,后者是生来就会的行为。(旨在引导学生学会初步判断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1、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思考,引导学生总结先天性行为的特点:生来就有、不依靠生活经验的行为(也称本能行为)。2、请学生分析“杜鹃鸟将自己的蛋产在别的鸟类的巢里,并由养父母喂大”、“小鸟喂鱼”、“母鸡照顾小鸭子”三个例子,分析这些行为是否为先天性行为。(旨在再次点明先天性行为是一种本能的行为,并受遗传物质所控制。)三、后天学习行为1、分析“大山雀偷喝牛奶”的例子,思考为什么其他的大山雀都学会了偷喝牛奶。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和思考,明白这是一种后天学习行为,这是一种需要借助生活经验而建立的行为。2、探讨课本20页实验2,讨论一下问题:(1)实验2的步骤4中涡虫对光的反应变成收缩身体或扭转头端的行为是一种__________行为。(旨在引导学生思考该行为的形成过程。)(2)实验中观察到的涡虫对环境刺激所作出的行为反应对涡虫有什么意义?(旨在引导学生理解后天学习行为对动物个体生存的意义。)3、后天学习行为的意义在于有利于动物个体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那么,为了生存,为了繁衍种族,动物有哪些途径可以获得后天学习行为呢?(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找出答案)[总结反思]在学习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时,通过分析知道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在后天生活中通过各种经验而具备的行为,动物的行为对动物的生存和种族延续有重要意义。请学生通过完成表格区分两种行为。[板书设计]第1节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1、什么是行为2、先天性行为:生来就有的(本能)3、后天学习行为:依靠生活经验,需要学习[随堂练习]1、下列不属于动物行为的一项是( ) A、心脏跳动 B、大雁南飞 C、狼捕鹿 D、鱼类洄游2.下列动物行为中,与蜻蜓点水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黑熊表演 B.蚯蚓走迷宫 C.候鸟迁徙 D.老马识途3、下列各项属于动物学习行为的是( ) A.狼将捡到的婴儿哺育成“狼孩” B.鸟类的筑巢、孵卵和育雏C.蜘蛛结网捕捉昆虫 D.黑猩猩通过堆叠箱子摘下悬挂高处的香蕉4、下列动物行为中,均属于先天性行为的一组是( ) A.黄牛耕地、老马识途 B.狗辨主人、鹦鹉学舌 C.公鸡报晓、小狗算数 D.家蚕吐丝、孔雀开屏5、生物小组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并获取了实验数据,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小鼠“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多,用时就越多 B、在ABC3处放置食物,小鼠走迷宫用时会减少C、小鼠用时越来越少,说明其越来越熟练 D、小鼠一旦学会走迷宫就不会忘记6、阅读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资料一:在迷宫的一臂安上电极,而另一臂是潮湿的暗室,其中还有食物.当蚯蚓爬到安有电极的一臂时,它就会受到电击.经过大约200次尝试和错误后,蚯蚓能够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 资料二:准备适当的食物,设置好障碍物,鸡经过80次“尝试与错误”,学会绕道取食.蚯蚓走迷宫与鸡的绕道取食这两种行为从获得途径来看属于______行为.要完成这种行为,需要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和______而获得.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______,学会某种行为的过程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______.对于同种动物的不同个体或不同种的动物来说,即使学习条件相同,学习的速度也会有差异,这是因为这种行为也会受到______因素的影响.[教学反思]本节课应注重学生对生活中的例子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在讨论和思考中接受科学方法的训练,并学会运用对比法、思考法和观察法等对各种现象进行分析,进而准确的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肯定学生的发言,鼓励学生开拓思路,敢于发言,大胆创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