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节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6章《动物的行为》的第一节。本节的主要任务是学生通过对“涡虫行为探究”实验的分析,一方面接受科学方法的训练;另一方面学会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从本质上理解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能举例说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区别2.能阐述动物的行为对动物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的意义(二)、能力目标:通过“涡虫的行为研究”探究活动,让学生接受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分析处理资料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认同人类学习的重要性。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2、难点:分析涡虫研究的资料,概括先天性行为与后天学习行为的特征四、教学方法合作学习五、教学课时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课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兴趣。(二)行课活动一:动物行为的概念师生对话:教师讲授概念,学生结合教师的引导举例,形成直观概念。教师提问、引入主题:“动物的这些行为,是生来就有的,还是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呢?”通过提问,为本堂课埋下伏笔。活动二:涡虫行为探究实验1、自主学习简单介绍涡虫,启发学生对熟悉的鼠妇产生联想,引导学生提出想要探究的问题。并自主预习,初步分析实验。2、生生对话:合作学习、小组讨论教师明确学习任务,学生分小组结合教材实验资料,讨论完成“任务卡片一”的内容,合作分析实验。3、生生对话、成果展示实物展示台有针对性的展示学生学习成果,请对应小组组长作分析报告(注:教学评价时,除对学生加以肯定时也要明确其内容的不足之处)。教师引导其他小组质疑和补充完善,深入分析实验。通过以上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对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形成初步认知。教师提问:在实验1涡虫喜欢黑暗环境行为与实验2中涡虫受强光刺激的行为,前者是生来就有的,后者是后天学习而获得的,这两种行为具体区别在哪些地方呢?活动三: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1、生生对话:小组讨论教师明确任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教材内容谈论完成“任务卡片二”的学习内容,合作区分两类行为。2、成果展示、师生对话、教师梳理、形成概念教师引导学生分享小组的学习成果,通过对比分析,结合两类行为的相应特征,帮助学生形成准确概念。活动四:梯度练习、巩固提升1、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实例判断随机抽样,内容较为简单,但若有学生出错,要避免一带而过,应及时帮助其梳理思路,引导其运用所学原理详细分析判断,从而达到练习和反馈的目的。2、学生举例更进一步深入巩固,引导学生将知识运用于生活。通过举例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3、黑猩猩取食香蕉的行为的判断引导学生认识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以及学习对人类的重要性。(三)、结课1、学生分享本堂课学习的收获和体会2、教师评价、小结:不管是动物还是人类,都需要学习,并且也须要努力学习。设计意图:梳理本节所学,巩固加深印象,从课堂延伸到生活中。八、板书设计第一节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适应稳定的环境后天学习行为:生活经验和学习,适应变化的环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