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血液一、教学内容分析流动的组织----血液是七年级人教版生物下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中的教学内容。本节的学习内容有血液的组成、组成血液各成分的功能。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要让学生懂得血液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有一个健康身体。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描述血液的组成和各成分的主要功能。、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资料分析的能力,尝试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识血液对生命的重要作用,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使自己的血液更健康。三、学习者特征分析七年级下学期,我所教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初步知道了一些学习生物学的基本方法,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问题和进行试验的能力还是比较弱,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节课知识容量大,我在教学中采用引导法、分组实验法、PPT课件和讲解法来突破重难点,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等完成学习目标。教学流程设计: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进行资料分析,完成问题,初步了解血液的成分→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对细胞产生感性认识→阅读课文,完成问题并回答→课堂检测、课堂小结,巩固运用所学知识。五、教学重点及难点1、教学重点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成分的主要功能。教学难点在光学显微镜下区分红细胞和白细胞。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教师讲解图片,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联系起来,导入新课。观看、议论、思考、发挥想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入新课。(二)用PPT出示本节课要让学生掌握的主要问题:1、血液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2、组成血液的各种成分分别具有什么功能?学生明白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把握重点分析资料一 将一定量的 人的血液放入装有抗凝剂(柠檬酸钠)的试管中,用离 心机离心或静置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血液有明显现象。 通过观察,回答问题:含有抗凝剂的血液,离心或静置一段时间后分成了几层? 为什么会出现分层的现象?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进行讲解,完成问题。学生观察、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问题。直观形象、易于理解。分析资料二下面是某人去医院看病做血常规检查时的一张化验单。请重点阅读“项目”和“测定值”这两栏。RBC(红细胞) 3.59×1012/LWBC (白细胞) 4.8×109/LHb (血红蛋白) 127g/LPLT(血小板) 140×109/L回答问题:综合上面的资料,你认为血液可能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常规化验单上所列的血液成分,分别位于那一层?教师用血液分层图讲解,完成问题。学生观察、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问题。直观形象、易于理解。(五)教师讲解血液的组成,然后叫学生完成问题:为什么把血液称为流动的组织?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订正和讲解。学生听讲,合作思考、讨论完成问题并回答。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归纳问题的能力。(六) 教师叫学生阅读课文52页血浆部分(第一段),回答问题:1、血浆是血液中的什么部分?2、血浆的成分包括哪些?3、血浆的主要作用是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订正和讲解。学生阅读课文,完成问题并回答。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七)进行分组实验(2人一组)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回答问题:1、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人血永久涂片细胞的形状像什么?2、你所观察到的人血永久涂片中数量最多的是哪种细胞?3、你是怎样区别红细胞和白细胞的?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做实验,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订正和讲解。学生进行试验,合作讨论思考问题,完成问题和回答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根据实验中观察到的情况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八)阅读课文53页至54页的内容,完成问题并回答:1、填写下表中血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数量和功能的表格。名称形态结构特点数量功能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2、为什么红细胞呈红色?3、血红蛋白有什么特点?4、如果体内的红细胞或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会对健康造成什么影响?5、贫血患者的症状表现有哪些?贫血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多吃什么食物来治疗?6、某病人在做血常检查时,发现白细胞数目高于正常值,你认为可能是什么原因?7、如果血液中血小板过少,会有什么危害?8、血液的功能是什么?教师巡视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订正和讲解。学生阅读课文,完成问题并回答。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九)课堂检测、看谁选得又对又快1、人体血液的组成包括( ) A、白细胞和红细胞 B、白细胞和血小板 C、血浆和血细胞 D、红细胞和血小2、小张生病到医院做血常规化验,医生告诉他得了贫血,是根据下列哪项的数值低于正常值而作出的( ) A、 血细胞 B、 血浆 C、红细胞和血红蛋白 D、血小板3、小红患急性阑尾炎验血的时候,往往会发现血液中增多的是( ) A、 红细胞 B、 白细胞 C、血小板 D、血红蛋白4、人受轻伤流血时,能自动止血,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血液成分是( ) A、 红细胞 B、 白细胞 C、血小板 D、血红蛋白5、“亲子鉴定”常从血液中提取DNA,DNA主要来自于血液中的 ( ) A.白细胞 B.红细胞 C.血小板 D.血红蛋白6、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人进入高原的初期,血液中会增加的一种细胞是( )A.白细胞 B.红细胞 C.血小板 D.血红蛋白7、伤口发炎流出的脓液中,主要的成分是( ) A、 死亡的红细胞 B、 死亡白细胞 C.死亡的血小板 D.死亡血红蛋白教师巡视,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订正和讲解。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十)课堂小结教师以提问的方式总结血液的组成和各成分的主要功能以及血液的功能。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复习巩固。七、教学评价设计课堂教学设计评价表学校: 评估人: 日期: ?项 目指 标评 分?A(1)B(0.7)C(0.5)教学目标设计1、教学目标清晰具体???2、针对学生实际状态???3、考虑学生发展可能???教学内容设计1、体现与生活世界沟通???2、体现灵活结构性???3、体现学科教育价值???教学过程设计1、师生双方活动形式???2、考虑双方活动有效性???3、开放设计有度有弹性???八、板书设计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一、血液的组成1、血浆: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2、血细胞⑴红细胞:运输氧气。⑵白细胞: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⑶血小板:止血和加速凝血二、血液的功能运输、调节体温、防御和保护。九、实践反思通过教学流动的组织----血液这节课,我觉得做的比较好的方面是:1、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难点突出,符合学生实际。2、本节课知识容量大,我在教学中采用引导法、分组实验法、PPT课件和讲解法来突破重难点,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等完成学习目标。3、教学过程设计完整: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进行资料分析,完成问题,初步了解血液的成分→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对细胞产生感性认识→阅读课文,完成问题并回答→课堂检测、课堂小结,巩固运用所学知识。这个流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够培养学生养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4、可堂气氛活跃、师生密切配合、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我觉得做得不足之处是:对学困生辅导不够。改进措施:加强教法和学法研究,不断完善课堂教学设计,使课堂教学更具有实效性。加强对学困生辅导,让学困生学有所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