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心脏的结构课程说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结合方面的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节课内容多、教学任务繁重。心脏结构复杂,生理功能抽象,对初中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心脏结构的认识,也是学习血液循环的基础。因此,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教学设计围绕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因此,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标本,讨论分析,推测出心脏的功能。小组合作的自主性学习是生物学课堂中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尤其是基于教材内容的拓展性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迁移应用能力很有帮助。信息技术环境软硬件要求及搭建环境情况白板,电脑,PPT教学背景分析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在血液循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节课名词概念较多,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比较抽象,学生学习起来的难度较大。如果一开始就要求学生学习全部结构名称,会显得比较混乱,而且目的性不强,学生难以接受。因此本设计从易到难,从外到内层层展开,把难点分解,设计了多种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积极构建重要概念,体现主体性。 本节的重点是让学生理清各腔之间的关系,各腔与血管间的关系。初步形成大致的了解,为学习下节血液循环打下基础。因此本设计让学生尝试用简图表示心脏的结构及其中的血流方向。精心设置不同层次问题,循循善诱,梯度推进;还能充分利用实物、模型等资源,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调动学生的思维,通过立体化的思维活动,深刻理解学习目标。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观察血管,说明不同类型血管的结构特点及其如何与其功能相适应(2)能够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说出心脏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讨论、总结、表达的能力。 (2)通过对心脏的实验探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进一步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加强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思想意识。教学重点: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教学难点: 通过对心脏各腔室壁、瓣膜的观察,而推测出各自的功能,更好地理解心脏作为“泵”---为全身输送血液的作用。教学内容设计思想教学行为具体教学内容及过程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导入通过提问及直观的心脏模型,引起兴趣讲述上节课我们通过实验观察学习了不同类型血管的结构和功能提问1.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如何适应的?2. 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是什么?1.分布全身、管壁薄、血流速度慢,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物质的交换2.心脏设问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同学们又了解多少?演示心脏模型讲述这是一个心脏的模型,结构复杂,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心脏的结构。(板书)心脏的结构通过实验、观察模型和提问,讲述事实性知识提问根据你现有的知识经验,能否说出心脏位于我们人体的什么部位?心脏的形状、大小是怎样的?1、胸腔、偏左侧2、近桃形和拳头大小相似讲述(结合心脏模型)人的心脏不过拳头大小,重约400g左右,位于胸腔的围心腔中。心脏的心尖偏向左侧,心尖向左。心脏的壁由发达的心肌构成,心肌的收缩产生推动血液循环的动力。心脏结构包括: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四个腔。心房在心脏的上方,与静脉相连,心室在心脏的下方,与动脉相连在心房与心室之间是房室沟,两个心室之间是室间沟主动脉基部,有两条主动脉贴在心脏的外面,这两条动脉就是冠状动脉,分支深入心肌,形成毛细血管网,再汇集成静脉,通入右心房。给心脏的肌肉运送养料和氧气,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冠状动脉病变引发的疾病——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提问观察模型,回答:1.心房之间是否相通? 2.心室之间是否相通?3.同侧心房与心室之间是否相通?异侧呢?解剖猪心,观察并回答问题1.不相通2.不相通3.相通、不相通讲述心房与心室之间相通的开关,叫做房室瓣设问与心脏各腔相连的血管分别是什么?讲述与右心房相连的两条血管是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与左心房相连的四条血管是肺静脉;与右心室相连的血管是肺动脉,与左心室相连的血管是主动脉。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设问血液在心脏中是如何流动的?演示心脏灌流实验1、向上腔静脉注入蓝墨水2、向肺静脉注入红墨水3、向主动脉和肺动脉注入清水注意看水是从哪里流出来的?思考为什么?(从肺动脉流出)(从主动脉流出)(水溢出)讲述通过实验证明心脏内血液流动的方向是定向的提问为什么它会是定向的呢?由于房室瓣和动脉瓣的存在,它们像两个单项的阀门,使血液定向流动设问心脏是怎样搏动的呢?有什么规律呢?心脏的搏动过程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确搏动的过程讲述心脏的搏动是心脏活动的重要特征。心肌不断地收缩,推动着血液循环流动。左右心房同时收缩,左右心室同时舒张,房室瓣开放,血液注入两个心室;左右心室同时收缩,左右心房同时舒张,房室瓣关闭,动脉瓣开放,血液射入动脉,动脉扩张;左右心室舒张时,动脉弹性回缩,推动血液继续流动。心率的概念及影响因素并设计实验证明找出影响心率的因素并设计实验证明不同运动量对心率的影响活动感受心脏的搏动记录1分钟心跳次数讲述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称为一次心跳,心率就是一分钟心跳的次数。安静状态下健康成年人的心律75次/分,60—100次/分均属正常年龄、性别、生理状况等许多因素都会影响心律提问1、当我们特别高兴而兴奋的时候,我们的心跳有什么变化?2、比如我们特别兴奋,睡不着觉的时候,会吃安眠药,这时候药物对心率有什么影响呢?1、变快2、变平缓活动课后设计实验研究不同运动量对人体心率的影响设计要求:要在学校内完成 运动量具有可比性运动要简单安全,有可行性 分组实验,画表统计结果血压的概念、测量方法以及如何预防血压疾病血压的概念、测量方法以及如何预防血压疾病设问那什么是血压呢?讲述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会对血管壁造成侧压力,这个侧压力就叫血压讲述血压在心脏流入主动脉的地方数值最大,之后到各级动脉逐渐减小,我们平时测的是肱动脉的血压提问同学们都测过血压,大夫给我们测血压的时候,是怎么告诉大家的呢?大夫会告诉我们,你高压多少,低压多少讲述这里所说的高压应该是收缩压,低压是舒张压收缩压是指动脉血压的最高数值;舒张压是指动脉血压的最低数值设问我们是怎样测量血压的呢?讲述首先将血压计汞柱位于零点,被测者心脏位置与水银柱保持水平,一般采用坐姿。将袖带绑在待测者的上臂,距肘窝约两厘米,松紧要适当,将听诊器放在肱动脉搏动处,拧紧螺栓,开始打气,水银柱上升直至听不到搏动声,慢慢调节螺栓,放气,水银柱下降一定要平稳,当听到第一声跳动的声音时,记录的数值为收缩压,继续放气,当听到最后一生跳动的声音时,记录的数值为舒张压。最后别忘了将水银柱的阀门关好讲述我们的血压有一个正常的范围:收缩压12-18.7千帕;舒张压8-12千帕设问我们平时所说的高血压和低血压是指什么呢?讲述高血压是指舒张压高于12千帕,低血压是指收缩压低于12千帕提问高血压、低血压会对人体有哪些影响呢?高血压:血管在休息时压力过大,心脏没有得到很好的休息,较大的压力传到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容易破裂,就很容易造成淤血低血压:压力不够大,血液无法供给全身,如果长时间供血不足,局部组织会因为缺氧,产生麻木,最终坏死讲述无论是高血压还是低血压,对工作和生活都有影响,甚至威胁生命讲述产生高血压的原因有很多,有可能是遗传、长期紧张、不良的生活习惯(吃高脂肪的食物、嗜烟、嗜酒、少运动),都会引起高血压我们的青少年高血压,一部分是由于青春期代谢旺盛,神经系统调节不正常造成的,所以不用担心,青春期过后就会恢复正常脉搏的形成以教师的讲解为主讲述主动脉管壁在血液的冲击下,先扩张后收缩。这种搏动向波浪一样沿动脉管壁向远处传播形成脉搏。在正常情况下,每分钟脉搏的次数与心跳的次数是相同的。结束小结讲述血液循环是在密闭的心血管中进行的,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血液按照一定的方向流动,保证了体内物质的正常运输。讲述心脏包括四个腔:上房下室。动静脉:房连静,室连动。心脏的搏动是心脏活动的重要特征;血压和脉搏反映心脏活动和功能的状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锻炼,预防心血管疾病练习完成实验设计以及练习册习题反思结合模型进行实验,利于学生正确进行实验操作板书设计(三)心脏——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会识图做答)心脏包括四个腔:上房下室动静脉:房连静,室连动心率:一分钟心跳的次数。安静状态下75次/分,范围60—100次/分血压: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会对血管壁造成侧压力。收缩压是指动脉血压的最高数值(12-18.7千帕);舒张压是指动脉血压的最低数值舒张压(8-12千帕)脉搏教学反思本节课讲授与学生的探究结合,学生在对心脏的探究过程中,了解了心脏的主要特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达到了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和应用。学生课堂教学参与程度很高。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并带着疑问,进行实验探究,从而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愿望,从而完成了质疑——猜测——解疑的学习过程。课堂中ppt的运用也能够让学生进入到知识情境中去,效果很好。信息技术的应用,学生的充分参与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提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