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卢龙镇中学 七年级 生物 学科教学设计 卢龙县卢龙镇中学 王延辉教学内容软体动物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概述软体动物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的关系。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初步确立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观点。教学重点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教学难点软体动物的结构特点。教学方法实验法、探究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交流法、互动法。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激情引入 明确任务(导)(一)引入 播放儿歌《蜗牛和黄鹂》动画视频,提问学生蜗牛属于哪一类动物,然后出示本节课题。(二)任务课件出示以下问题:河蚌生活在哪里? 1分河蚌的外部及内部特点是什么? 2分什么是外套膜?外套膜的作用是什么? 3分什么是珍珠层?珍珠是怎样形成的? 3分除了河蚌你还知道哪些属于软体动物? 2分 软体动物和人类有哪些关系? 1分观看视频,根据课前自学回答蜗牛属于软体动物。明确问题,为自主学习引领方向。提起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自学时有的放矢。二自学教材 合作探究(学)三互动交流 合作提高(议)一、河蚌1、鼓励学生展示问题1、2、3、4的答案,进一步激起学生实验观察的兴趣。2做第二题时教师提示实验注意事项,分发实验用温水,要求学生进行实验。3、鼓励学生展示观察结果。4、通过多媒体介绍软体动物结构:贝壳、外套膜、内脏团、、呼吸器官鳃、运动器官斧足。5、出示养殖珍珠贝图片,要求学生分析养殖珍珠的方法。再播放珍珠形成过程视频。二、其他软体动物1、鼓励学生完成第5题。2、依次出示蜗牛和乌贼的图片,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内容,教师根据河蚌内容的板书,引导学生全面表达,提示两种动物的呼吸器官、腹足、腕足的名称,介绍海螵鞘。三、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要求找出板书中三种动物特征的共同点。四、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1、鼓励学生展示自学内容,进行总结,出示相应图片。2、出示钉螺、蜗牛吃柑橘叶片图片,要求学生由此说说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1、展示自己阅读课本学到的内容。2、分组实验,仔细观察软体动物。3、利用实物投影介绍软体动物的结构特点。进一步认识软体动物的结构和各结构的功能。进一步理解外套膜,了解珍珠的形成过程。展示自己知道的内容。了解蜗牛、乌贼的特征。找出三种动物的共同点,总结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根据自学进行展示。根据图片进行分析。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抢答形式回答上面的问题,记录分数,选出最佳小组。实验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和交流、合作学习,实现导引式学习的方式。提起学习兴趣。补充两种软体动物的代表动物,首先促进学生形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周围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其次,促进学生通过个别实例总结规律,自主归纳出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实现本节课的概念教学。促进学生全面认识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四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练)1、出示讨论内容:说说对软体动物贝壳的理解和认识。2、出示练习题。3、进行小结,请同学们欣赏美丽的贝壳世界。讨论后回答。完成练习题。观看视频。使学生能够辩证的看待问题。巩固学生本课所学。对学生进行鼓励。板书设计软体动物河蚌 蜗牛 乌贼淡水 陆地 海水柔软 柔软 柔软外套膜 外套膜 外套膜贝壳 贝壳 内壳(海螵蛸)斧足 腹足 腕足鳃 肺 鳃教学反思这节课采用的是实验教学与概念教学相结合,我觉得在实验中还有好多的细节问题没有更好的讲解出来,没有用展台展示学生的实验效果,学生也没有更好的用411模式,习题中只练习了本课的内容,应该和前面的知识练习起来,使学生能更好的更连贯的掌握知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