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节 病毒》教学设计 莆田第十七中学唐红婴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了解了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细菌的细胞结构,可以利用这一点将本节课所学病毒结构与以上3类生物结构进行比较,加深学生对重要概念的理解。此外,现在学生思维活跃, 生活中也会听到很多关于病毒的信息,如非典,H7N9等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等,因此在课堂上要留给学生表达的机会,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网络查阅资料,扩宽学生的视野。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 2、理解病毒在活细胞中的寄生生活和复制增殖。 3、举例说出病毒对动、植物和人体的危害,病毒的类型以及病毒与人类关系等基础知识,以及在生物防治和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尝试制作噬菌体,锻炼学生的设计、制作与创新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 1、通过了解病毒性传染病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及其在预防接种方面的应用,关注人类的健康问题。 2、认识病毒对人类的害与利的两面性,确立一分为二的辨证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能够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病毒在活细胞中的寄生生活和复制增殖。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媒体 多媒体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1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活动 从“同学们小时候打过预防针”引入新课,提出问题:1.打入同学们体内的是什么吗?进而引出生物圈又一个家庭成员-病毒2.同学们听说过哪些病毒?学生活动 回忆, 思考 ,积极回答设计意图 联系身边事,引发学生的强烈好奇心教学环节2 教学过程 病毒的科学发现史教师活动 提出质疑,病毒很小,科学家是如何发现病毒的呢?出示病毒的科学发现史相关资料学生活动 观察 思考设计意图 激发学习兴趣,认同科学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以及科学家的探索精神。教学环节3 教学过程 病毒的大小教师活动 1.引导学生展示:个体如此微小的病毒,有哪些形态? 2.给学生提供不同形态病毒的图片。学生活动 利用教师提供的多媒体图片描述病毒的大小。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观察及分析问题能力。教学环节4 教学过程 病毒的结构教师活动 提供学案和资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认识病毒的结构。(提供三种病毒及相关文字资料,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并填图最后归纳总结病毒的共同结构)学生活动 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学案卷填空。得出结论:病毒虽然形态各异,但结构相同--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建构重要概念,突破本课的重点内容。 ? 教学环节5 教学过程 多种生物基本结构比较教师活动 出示不同种生物基本结构(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细菌、病毒),引导全体学生共同总结4类生物结构上的异同点。1.引导学生展示:结构这么简单的病毒,是怎样生活的? 2.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讲授病毒的复制。 学生活动 总结归纳几种生物结构上的异同点。设计意图 加深对病毒结构的理解,同时通过比较也复习回顾了其他几类生物细胞结构教学环节6 教学过程 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病毒结构模型教师活动 启发,引导学生动手尝试制作模型并进行展示及说明。学生活动 制作病毒结构模型并进行展示设计意图 激发学习兴趣,加深对病毒结构的理解。 教学环节7 教学过程 病毒的生活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 讨论:病毒在生活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以流感病毒侵染细胞为例,思考下列问题: 1.在增殖过程中,流感病毒提供了哪些物质? 2.在增殖过程中,细胞为流感病毒提供了哪些条件?播放视频“病毒的结构和繁殖” 视频播放后,进一步用课前教师自制模型演示病毒繁殖过程。学生活动 带着问题观察,分析理解病毒繁殖过程 总结病毒的主要特征 设计意图 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视频、模型演绎)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概念。 教学环节8 教学过程 病毒的种类教师活动 过渡:由于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因而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多媒体出示六种不同种类的病毒图片, 引导学生按不同的标准对病毒分类。学生活动 完成分类。设计意图 了解病毒的分类方法。教学环节9教学过程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教师活动引导全班学生按男生女生分为两组,进行辩论,分别说出病毒对人类有害之处和可供人们利用之处。学生活动按自己自学和搜集到的内容进行辩论。设计意图激发学习兴趣,拓宽学生视野,使课堂教学内容更丰富充实,,同时帮助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人类与病毒的关系。教学过程课堂小结教学环节10教师活动出示表格,让学生自己总结。学生活动小组讨论,总结设计意图巩固本节课内容,提高课堂有效性。教学环节11教学过程拓展提高教师活动1.病毒在离开活细胞后会形成结晶体,病毒的结晶体是生物吗?请上网查阅有关资料解答这个问题。2.制作噬箘体的模型学生活动课后完成设计意图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精神。板书设计 第二节 病毒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