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7下生物 7.2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京版7下生物 7.2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教案

资源简介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学首先要了解肾脏的结构,然后认识在肾脏中如何形成尿液以及肾脏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课程标准要求
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器官和各个器官的功能
概述肾脏的结构,以及肾脏与尿液形成相关的结构特点
说明尿液形成和排出的过程
观察肾脏
比较血浆、原尿和尿液的主要成分,探究尿液的形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个器官的功能。
(2)概述肾脏的结构,以及肾脏与尿液形成相关的结构特点。
(3)说明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过程。
【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泌尿系统的组成及肾脏的结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对血浆、原尿以及尿液成分的分析比较,培养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泌尿系统的卫生知识,提高学生保健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资料分析的能力,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我校的学生大多数来自于农村,基础能力培养不够,还缺乏一定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对尿的形成和排出这一生理现象虽熟悉,但对于尿是怎样在肾脏中形成还不清楚,尤其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我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图片分析和课件展示,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认识。
教学重点
肾脏的结构;
尿液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肾单位的结构与尿液形成的关系;
尿液形成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教学方法
1.问题式教学法——我充分利用了我校“三整合六环节”问题式教学法的导学案,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有目的地自学教材,了解了泌尿系统的组成、肾单位的结构等基础概念。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2.直观教学法——主要利用直观的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观看尿液形成全过程动画,泌尿系统结构图等,结合教师的层层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逐步将学生从感性的认识引导到理性认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3..实验法——通过观察哺乳动物肾脏的外形和结构,使学生在大脑中构建一个立体的肾脏结构图。
4.分组合作探究法——在尿液形成这一难点教学中,我指导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加强学生自己的动手能力。
学习方法
观察法:学生观察图片和动画的方法,以此培养观察能力。
合作探究法:随着老师的设问,学生自学教材,主动思考,小组讨论,学会用表格来对比总结,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归纳总结法:学生发现并掌握知识内在的联系,总结出“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 的生物学原理。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相关的视频及音频、新鲜的动物肾脏、解剖盘、解剖刀、镊子、放大镜、水。
教学板书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肾 脏——形成尿的场所
输尿管——输送尿液
一、 泌尿系统的组成 膀 胱——储存尿液
尿 道——排出尿液
二、肾脏
1.位置
位于人体腹腔后壁、脊柱两侧,左右各一个
2.结构:
肾脏分皮质、髓质、肾盂三部分
肾小球
肾小体 神小囊 分布在皮质
肾单位
肾小管——分布在皮质和髓质
教学进程
教学程序
教师行为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引入;
情景引 入
(7
min)
引言:在比利时人民反侵略战争期间有一个小英雄的故事,当时一名叫于廉的小男孩发现了正在燃烧的火药导火索,他急中生智,立刻撤泡尿将导火索浇灭,使该市幸免于难,但小于廉中弹身亡。人民为纪念这位小英雄,在布鲁塞尔市中心,创作了一尊作撒尿状的小男孩铜像。而我国电影《举起手来》中,“毛驴用尿浇灭鬼子炸药导火索”的一幕也让人印象深刻。
虽然这只是些小故事,但在这些故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尿液具体是怎样形成和排出的呢?我们将在下边的学习中找到答案。
听着有趣的小故事,带着对本节内容的兴趣进入学习状态之中。
通过与本节内容相关的有趣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带着兴趣进入下边的学习内容。
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 官(13
min)
1.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到人体的代谢废物主要以尿液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请同学们预习书本p60、61,完成导学案的第一题。
2.演示实验:观察肾脏
老师采用新鲜哺乳动物的肾脏,先指导学生观察肾脏的外形和颜色;找到与肾脏相连的三根管道,注意它们与肾脏连接的部位,区分各自的名称和结构差异。
再观察肾脏的内部结构,其内部不同部位的颜色差异,区别肾盂、皮质、髓质。
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自学教材,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填写学案。
泌尿系统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组成。
肾脏位于人体腹腔______、脊柱________,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
2.了解肾脏的结构
肾实质 皮质
肾脏 髓质
肾盂
知道输尿管与肾脏中的肾盂相连接。
肾脏中的皮质颜色较深,髓质颜色较浅。
通过学生自学的方法了解本节内容中的概念性知识,引导学生在观察中结合已有知识做出合理的猜想。
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认识肾脏各部分的组成,构建一个立体的肾脏结构图。
教学程序
教师行为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尿液在肾单位中的形成(17
min)
合作探究,逐步验证
1.尿液的形成与肾脏有关,我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入手。
请观察教材第61页的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根据课本相关内容,分组讨论如下问题:
①肾脏中形成尿液的结构单位是什么?
②每一个肾单位主要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③肾小球的实质是什么“球”?两边连接的是什么血管?
④在肾单位中,尿液的通道与血管有几次紧密接触?接触部位分别是什么?
并通过肢体语言(左手握拳,代表肾小球。右手握成空心掌状,把左手包围,右手的手掌代表肾小囊,右手的手腕就代表肾小管)以此帮助学生记住了肾单位。
2.先通过尿形成全过程动画直观感知,然后猜想尿形成的过程可能有几个过程?我利用课本64页小资料,引导学生分小组进行探究,循序渐进地去分析问题、发现问题、作出假想、得出结论等。这是突破本节难点的策略。
第一步尿液与血浆比较:了解尿液与血浆存在的物质差异
第二步血浆跟原尿比较。利用细胞能控制物质进出的知识基础,并结合相关问题,明确肾小球有过滤的作用,因为比较抽象,是难点,我利用了动画直观的形式突破难点。
第三步是原尿和尿液的比较。通过分析数据,明确原尿中的一些成分并没有在尿液中出现。
归纳总结
先引导学生根据前面尿的形成过程分析,师生共同归纳尿形成的过程,并用课件展示全过程路径图。为了更好的掌握重点内容我利用了填尿形成的过程图的形式,加深理解。
信息的获取,通过观察肾脏和肾单位的结构图完成。
回答问题①和②,掌握基本的知识,回答问题③、④和⑤,能够更深入的了解肾单位的内部特点,并由这些特点来推导尿液形成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化,理解肾脏的结构与尿液的形成是有关的。
自主学习,填写学案
_____ _____
位于: _____
肾单位
______ 位于:
分小组进行探究,循序渐进地去分析问题、发现问题、作出假想、得出结论。
由第一步明确尿液的主要成分,并设疑尿的形成跟哪些结构有关。
第二步证明尿的形成跟肾小球的“过滤”作用有关,是尿形成的第一个过程。
第三步推想与经过的肾小管有关,进而明确尿形成的第二个过程与肾小管的“重吸收”有关。由此证明了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观点。
经过肾小球
血浆
滤过____________
经过肾小管
原尿
重吸收___________
最后形成尿液
运用肢体语言利于学生对肾单位结构的认识掌握,突破重点,为后面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素质的基础上,体会学习的乐趣。
利用动画演示尿液形成的两个过程“过滤与重吸收”,由此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
在小组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抽象思维的能力等。
设计意图是整体感知,同时培养动手、动脑和表达的能力。
膀胱的作用,排尿的生理健康(5
min)
要求学生阅读p64,65,了解一些生理健康的常识
通过阅读,了解尿液在膀胱 中暂存后由尿道排出,
而适量饮水和适时排尿有利健康
提高学生保健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课堂总结,谈收获(3
min)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知识,归纳学习方法
课后反思
通过创设情景、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充分体现了我校的“三整合、六环节 ”问题式教学的教学精神。
通过对教材中资料分析的内容进行重组,将难点进行了分散和引导。
通过图片观察、课件展示,帮助学生加深对抽象内容的理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