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节 传染病的预防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生能知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2.学生能说出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能力目标: 通过“预防艾滋病调查问卷”分析艾滋病的传播、危害和预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2.自尊自爱,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懂得关爱艾滋病患者。重点和难点 重点: 1.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2. 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难点:学会预防传染病的方法,形成自觉预防传染病的意识与行为。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屏、调查问卷课时安排:2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复习: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引导学生回忆前节课所学内容并提问: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是什么?(出示课件) 回忆所学内容,回答问题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提问:传染病可怕吗?近几周我们身边也有严重的流感,(观看视频)面对这种情况,你该怎么做呢? 思考,各抒己见,回答问题 对学生的回答做以总结,引出“预防传染病”。 预防传染病 我们已经知道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那我们可不可以从这三个环节入手去预防传染病呢? 讨论,给出答案 第一:传染源,(能够传播病原体的患者、病原体携带者及受病原体感染的动物等)对于这样一个相对危险的群体,一旦发现是不是就该将其控制起来?出示课件展示对传染源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简单回答,结合老师的提示深入讨论如何从发现到治疗 第二: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总结出“切断传播途径”及切断的方法。(出示课件) 与老师共同讨论总结“切断传播途径”及方法。 第三:易感人群,(对某种病原体缺乏抵抗力而容易被感染的人群)提问并试着让学生举手回答,得出“保护易感人群”,总结积极锻炼身体,避免接触传染源,加强个人防护,实行计划免疫。 思考,回答问题,积极参与总结“保护易感人群”的方法。 出示课件,预防传染病的措施 记忆预防传染病 案例巩固 以课前视屏中的流感、血吸虫病为例巩固预防传染病。死亡率极高的传染病之一——艾滋病,预防更是尤为重要,特例提出并观看视屏。 观看视频并总结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让学习服务于生活。课堂小结 传染病我们需以预防为主,同学们更要自尊自爱,学会自我保护,懂得关爱艾滋病患者。 板书设计一、预防传染的措施:1. 控制传染源2. 切断传播途径3. 保护易感人群二、预防艾滋病1.病原体:HIV2.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传播、母婴传播3.自我保护,预防为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