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一、教学目标认知与技能: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过程与方法:学生自学能力培养,以及观察能力、提出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倍养。学会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环境、社会等实际问题相联系,并运用到生活中去。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二、教学重点1.生态系统的组成。2.认识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3.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三、教学难点1.生产者的理解。2.食物链和食物网。3.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是有限。四、课时安排:2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图中显示的是草原上的部分生物,有人为了防止鸟吃草籽,把人工试验区用网罩起来。结果一段时间以后,加罩的牧草反而生长不好,这是什么原因呢? 思考与讨论:没有鸟捕食害虫,害虫增多,牧草生长的也不好。 阅读教材19页,说明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找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并举例其他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分为两部分。 说明非生物部分的组成。 图片显示生物部分,提出3个问题。 引申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概念和实例。 思考讨论3个问题。 理解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概念,并举例。 图片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 学生观察图片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的能力。引用谚语,提出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 举例食物链,提出食物链的3个原则。 明确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理解物质和能量随食物链流动。 牢记食物链3个原则。 实例加深食物链的理解,引出食物链的原则,理解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明确自己在生物圈中的位置。教材观察与思考: 1.连接食物链,这些食物链有多少条?它们是互不相关的吗? 2.假如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哪些生物的数量可能发生变化?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口述食物链连接,并回答问题。 掌握生态系统组成,理解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物质能量随食物链流动,有毒物质在食物链中怎么变化? 增强环保意识。 学生观察并回答。 问题解答学生心中疑问。 利用教材兔的数量会不会无限增加引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限的,提出环境破坏带来的危害。 最后再次提倡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了解由于人类破坏环境所带来的恶劣后果。 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的能力,作为生物圈的一员要爱护身边的生物的情感。小结:本节课讲述四个内容:生态系统概念;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生物网;生态系统有一定自动调节能力。 希望同学通过今天的学习,具有一定的环保意识,爱护生物,保护我们家园——生物圈。 学生尝试自行解决。 对课堂内容有明确提纲。板书设计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二、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光、空气、水等三、食物链和食物网物质和能量随食物链随流动原则:1起点为生产者2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与分解者无关3能量流向为箭头方向四、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