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名称:第24-2传染病的预防第一课时年级学科八年级生物教材版本苏科版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8单元“健康的生活”第24章“人类对疾病的抵御”第2节“传染病的预防”中的第1课时。学会预防传染病,是健康生活的基本能力。教材在“人体的免疫防线”之后安排“传染病的预防”,有利于学生运用免疫知识来研究、了解传染病的预防方法。本节分为五部分,第一课时介绍前两部分“引发传染病的病原体”和“认识病毒”。新课标对这一节的要求是:“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教材以列表和图片“病毒的形态结构图”及文字内容(传染病、病原体、病毒的概念,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特点)直接呈现了这部分知识,目的是让学生在完成列表和分析图片和文字信息后,了解传染病的概念及病毒的结构特点。本课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同时结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对内容作了一定程度的拓展,以便帮助学生顺利学习,比较全面地获取有利于自身健康发展所必需的知识。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传染病的概念,了解疾病的分类;区分常见的传染病与非传染病。(2)了解病原体的概念、病原体的类型;了解传染病的危害。(3)描述病毒的形体大小、形态特征,说出病毒的结构组成,生活方式和繁殖方式,认识病毒与人类的关系,认同利用病毒也可以造福人类。2、能力目标:通过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的传播、危害和预防,熟练运用调查的常用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自尊自爱,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懂得关爱他人。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本课时与学生自身健康和日常生活联系较为密切,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学习本节课内容,可以解释众多生活现象,用知识引导生活,能很好地让学生认识到传染病和病毒的有关知识,以满足自身健康知识的需求。对学生学习了解传染病和病毒知识具有一定作用。所以学生对本节内容也比较感兴趣。同时学生在前一节学习中对人体的免疫防线知识有了一定了解,为对本节传染病的概念的理解奠定了基础。但由于病毒微小不易观察,所以学生对病毒的结构和功能是“一知半解”,学习中有一定困难。四、教学过程复习引题——出示学习目标——完成任务一引发传染病的病原体(调查--感受---发现---体会)——完成任务二认识病毒(观察---比较---归纳)——当堂检测——知识巩固——课堂小结——布置作业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造情境,引入课题出示幻灯片三,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温故而知新,既巩固了上一堂课的知识又引出了课题,一举两得。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明确学习目标二、自主学习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完成学习任务一任务一:合作探究一:引发传染病的病原体(调查--感受---发现---体会)阅读p53-54页内容,完成问题1、根据疾病是否在人群中传播,疾病分为____和____2、传染病是指由致病的____引起的,能在____与____之间或____与____之间传播的疾病。3、判断“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依据是什么?(1)、(2)、4、引起传染病的病原体共有__种,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2、交流学习成果3、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完成学习任务二任务二:合作探究二:认识病毒(观察---比较---归纳)阅读课本p54-55页及p64页内容,完成问题(1)大小:比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小得多,绝大多数病毒必须使用___才能观察。(2)结构:病毒没有------,由-----外壳和里面的_____组成。(3)形态:多种多样,主要有____、____和____三种形态。(4)生活方式: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在____里才能生存。(5)种类:根据寄主的不同,可以将病毒分为____病毒、____病毒和____病毒三类。(6)意义:既有____的一面,也有____的一面。4、交流学习成果三、学习疑点:(要求:学生说明困惑,自主整理学习中的疑点)[训练]教师点拨解决学生共有的疑难阅读课文,完成习题,找出自己不懂的、有疑问的知识点。小组讨论,解决疑难,小组长总结本组已经解决了的知识点和不能解决的知识点阅读课文,完成习题,找出自己不懂的、有疑问的知识点。小组讨论,解决疑难,小组长总结本组已经解决了的知识点和不能解决的知识点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2、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3、使学生了解传染病和非传染病。4、使学生了解病毒的结构特点及相关知识。一、当堂检测:1、一般来说,疾病分为--------疾病和-----------疾病。2、传染病是指由致病的____引起的,能在____与____之间或____与____之间传播的疾病。3、病毒没有____结构,由外壳和里面的组成。4、病毒主要有____、____和____三种形态。5、根据寄主的不同,可以将病毒分为____病毒、____病毒和____病毒三类。二、知识巩固:1.下列疾病中不属于传染病的是()A.心肌梗塞B.甲型肝炎C.病毒性感冒D.伤寒2、下列不属于病原体的是()A、痢疾杆菌B、艾滋病病毒C、蛔虫卵D、苍蝇和蚊子3、病毒形体极其微小,通常只能借助于什么才能观察到()A.放大镜B.光学显微镜C.电子显微镜D.高倍望远镜4、下列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是()A.金丝猴B.月季C.流感病毒D.香菇[反思](要求:收获+不足+努力方向)一、课堂小结:1、学生自主或小组合作构建本节课知识框架。二、布置作业:完成教材54页表格的调查与填写独立完成检测1、练习反馈,知识巩固。2、检测本节课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的知识归纳能力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运用六、教学板书第二节传染病的预防一、疾病的分类1、传染病2、非传染病二、引发传染病的病原体三、认识病毒1、体积大小2、结构3、形态4、生活方式5、种类6、意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