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尿的形成与排出总课时数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明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2)说明了尿液形成过程的物质变化.(3)了解泌尿系统的卫生常识。 [来源: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示意图和视频等课件,观察、归纳、发现问题。(2)分析血浆、肾小球中液体以及尿液成分数据,运用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3)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问题。情感态度及价值观:(1)体验学生自主学习的乐趣,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习惯。((2)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学重点尿液形成的过程。尿液形成过程中的物质变化。教学难点(1))尿液形成过程中的物质变化。教具课件一、教学过程: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出示张xx的尿液检查化验单与正常人的尿液化验单,学生讨论问题:(1)与正常人比较,这个病人尿液中的哪些指标是不正常的?(2.推测这个病人的肾脏哪些结构出现了问题。2、要知道这个病人的尿液与正常人有差异的原因,就需要了解尿液在肾单位中形成的过程。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尿液在肾单位中的形成过程。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举手回答问题。学生可能回答:1、病人的红细胞、蛋白质和葡萄糖指标不正常。2、推测肾脏的肾单位、输尿管等出现了问题等。二、新课学习(一)原尿的形成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二)终尿的形成肾小管的重吸收(三)解释开课前提出的张xx的肾脏中哪些结构出现了问题。(四)游戏巩固尿液的形成中发生的物质变化。(五)尿液在膀胱中贮存后由尿道排出(六)适量饮水有利健康(七)泌尿系统的卫生课堂小结:课堂练习1、血液从入球小动脉进入肾小球,在肾小球这里进行过滤会发生一些物质变化。那同学们知道血液中有那些物质呢?2、出示尿液形成过程动画。3、解释动画中各个图形所代表的物质,学生观察血液在肾小球中发生的物质变化。根据学生的观察结果归纳原尿的形成过程。提出问题:原尿与血液相比,原尿不含哪些物质?1、出示尿液的形成过程示意图,解释肾小管的重新收过程。重点强调被重吸收的物质。(大部分的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2、一个健康人每天形成原尿约150升,而每天排出的尿液一般约为1.5升。那么这大部分的原尿去哪里了?血液、原尿和终尿的主要成分比较。提出问题:张xx的肾脏的哪些结构出现了问题?每个学生代表血液中的一种物质,排成队(模拟血液流动)经过肾小球时(讲桌代表肾小球),不能滤过肾小球的物质站到课桌前,能滤过的物质形成原尿继续走,当走到肾小管(教凳代表肾小管)时,被重新收的物质站到凳子前,不能被重新收的物质继续向前形成尿液。1、形成尿液是连续性的,但是我们排尿确是间歇性的,为什么?2、对了,肾脏形成尿液,由肾盂流经输尿管,进入膀胱,在膀胱中暂时贮存,当膀胱尿液达到一定量时,就会产生尿意,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如果尿液太多膀胱过度膨胀,会影响膀胱的正常功能,所以不要长时间憋尿,要适时排尿。人体每天摄取的水量和排出的水量是相对平衡的,水摄取的多,排出的就多,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少喝水,减少上厕所的次数呢?为什么?人体的代谢废物如尿素、无机盐等只有溶于水中才能排出体外。一个成人一昼夜至少排尿500mL,才能将体内代谢废物排出。若少于500mL,会造成代谢废物在体内积累,危害身体健康。尿液贮存在膀胱中,经尿道排出体外,女性的尿道比较短,尿道外口附近有阴道和肛门,容易感染病菌,引起泌尿系统疾病,因此,女性要特别注意尿道外口的清洁卫生。出示本节知识点,辅助学生完成。出示课堂练习题1、血液中存在水、蛋白质、葡萄糖、尿素无机盐和血细胞等学生观察物质变化。原尿不含血细胞和蛋白质被肾小管重新收了。肾小球和肾小管出现了问题。学生积极参与到游戏中来。尿液贮存在膀胱中,装满了才排出去。不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作答。完成本节知识小结。完成课堂练习题。二、板书设计:第2节尿液的形成与排出一、形成过程:(一)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1、不能滤过肾小球的物质:血细胞、蛋白质。2、原尿的成分:葡萄糖、水、无机盐、尿素(二)肾小管的重吸收后形成尿液(终尿)。1、被重吸收的物质:大部分的水、部分无机盐及全部的葡萄糖。2、尿液的成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