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传染病有什么特点?如何区分传染病和非传染病?2.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有哪些?3.说出艾滋病、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和传播途径。过程与方法:1.以流行性感冒、“非典型肺炎”、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为例引导学生学习本节内容。2.通过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分析课本中的资料,归纳总结出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3.收集有关艾滋病的知识,播放预防艾滋病的教学光盘,让学生认识艾滋病的危害及预防的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习传染病的有关知识,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掌握预防传染病的方法,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健康的生活和学习。2.充分认识到艾滋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以及预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要正确处理与艾滋病病人的关系,按科学的方法和艾滋病人相处,关心照顾他们,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坚强的生活。教学重点:1.传染病的特点。2.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教学难点: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课件,投影2.收集有关艾滋病的资料并准备教学光盘。学生准备:1.收集生活中常见的传染病的名称及其危害。2.收集有关艾滋病的资料。教学流程:创设情境:教师:我们知道非典型肺炎、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还有在一定季节发生的一般的流行性感冒,这些疾病都有什么特点?学生:传染、流行等。教师:你还知道哪些传染病?学生:举例说明。教师:导入新课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传染病的特点出示课本第68页的表格提问:1.哪些是传染病,哪些是非传染病?2.传染病有哪些特点?填表1.区分传染病和非传染病2.讨论总结传染病的特点:传染性和流行性。传染病的定义提问:什么样的病叫做传染病?点拨:由病原体引起的,能传染,并在一定季节流行。提问:什么是病原体,常见的病原体有哪些?强调:病原体不仅指致病的细菌、病毒,还有寄生虫等,凡是能引起人患病,并能传染的生物都是病原体。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总结出传染病的定义,相互交流,补充完整,理解掌握。自学课本,观察课本插图VIII-1,掌握病原体的定义和常见种类。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引导学生分析课本第69页的资料。(投影出示以下问题)以流行性感冒为例引导学生思考:1.引起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是什么?2.一个人得了流行性感冒后,通过什么途径传染给其他人?3.哪些人容易被传染?为什么?启发诱导学生:传染病能传染,在传染过程中,从病原体到达患者要经过哪些环节?传染病流行的环节有哪些?补充强调:传染病传染性最强的时期是发病的初期。分析资料思考并回答问题:1.流感病毒2.空气、飞沫3.老人和儿童,因为他们的抵抗力相对较差,更容易被传染。自学课本分组讨论相互交流总结出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理解掌握定义关注艾滋病播放教学光盘:艾滋病提问: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请说出艾滋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分别是什么?提出疑问:如果你所认识的人患有艾滋病如亲人、朋友等,你应当如何与他们相处?播放教学光盘:关爱艾滋病病人听取学生意见,教育学生要关心爱护艾滋病患者,帮助他们树立生活的信心。观察视频资料,自学课本第70页,回答问题。先说出个人的意见,再观看视频资料,小组讨论如何对待艾滋病患者。总结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回顾本节的学习内容整合主要知识理解掌握板书设计:由病原体引起主要特点传染性流行性传染病传染源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自主学习:1.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称为。例如。2.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有、和这三个基本环节。3.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叫。4.病原体离开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叫,如传播、传播、传播等。5.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6.引起人患艾滋病的病原体是,存在于艾滋病患者和带病毒者的、精液、、、和中,主要通过静脉注射毒品,、不安全性性行为而传播,也可以通过输入含艾滋病病毒的血液和血液制品或使用未消毒的、病人用过的注射器等而传播。由于目前还没有艾滋病疫苗,因此所有有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到传染源的人都属于。同步训练:1.下列各种疾病中,哪一种是非传染病()A.蛔虫病B.高血压C.乙型肝炎D.甲型H1N1流感2.以下不是传染病的主要特点的是()A.传染性B.流行性C.由病原体引起D.能遗传3.以下不属于病原体的是()A.蛔虫B.天花病毒C.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D.流感患者4.流行性感冒的传染源是()A.流感病毒B.空气、飞沫C.流感患者D.流感患者的住处5.艾滋病的病原体是()A.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B.结核杆菌C烟草花叶病毒D.天花病毒6.下列对待艾滋病患者的做法,正确的是()A.见了就躲开B.遇上后不能打招呼,并快速回家全身消毒C.不用在意,大胆交往D.在加强自我保护措施的同时,积极给予帮助7.乙肝病毒和乙肝患者在传染病学上分别被称为()A.传染源传播途径B.传播途径易感人群C.传染源病原体D.病原体传染源8.2009年,我国内地突发甲型H1N1流感,该病是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该病传染性强,特别是年龄在25岁至45岁之间的人最容易受到感染。但是这种传染病是可防可控的,只要加热到71?C以上,便可杀死甲型H1N1流感病毒,或用84消毒液、酒精等也能有效的杀死甲型H1N1流感病毒。(1)甲型H1N1流感病毒属于。(填写“病原体”或“传染源”)(2)某人被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患上甲型H1N1流感后,这个人在传染病流行的环节是属于。(3)社会上所有的没有接种过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人属于。9.下图表示人类的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请回答:(1)图中是传染源,因为他能是能散播的人。(2)图中c属于;图中b属于。(3)患有这种传染病的人常常打喷嚏,正确的打喷嚏的方法是。课时作业:1.下列疾病属于传染病的一组是()①肺结核②糖尿病③乙型肝炎④近视眼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2.上海市在1988年流行甲型肝炎,经调查发现是市民食用了不洁净的毛蚶引起的,这种不洁净的毛蚶是引起甲型肝炎流行的()A.传染源B.传播途径C.病原体D.易感人群3.下列不属于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的是()A.血液B.精液C.与患者握手D.乳汁4.传染病传染性最强的时期是()A.发病初期B.发病中期C.发病末期D.痊愈后5.流行性感冒的传播途径是()A.流感患者B.空气、飞沫C.皮肤接触D.饮用了不洁净的水6.小明患有流行性感冒,小明是传染病流行的()A.传播途径B.易感人群C.传染源D.病原体7.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传染病的传播途径()A.饮水和食物B.空气、飞沫C.蚊子、苍蝇D.患有狂犬病的狗8.艾滋病是人类社会最为关注的一种疾病,在2002年上半年,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比2001年同期增长了16.7%,累计感染总人数已增长到100万人。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专家估计到2010年时,我国实际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将达到1000万人。艾滋病的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它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如果同HIV感染者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或者接受被HIV污染的血液,都可以感染上艾滋病,被感染的母亲也可能传染给未出生的婴儿。2003年12月1日第16个世界艾滋病日主题为“相互关爱,共享生命”。旨在消除歧视、倡导关爱,鼓励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创造更为宽松和谐的生活环境。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引起艾滋病的病原体是;其营养方式是。(2)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最少列出两条)(3)艾滋病给人的身体带来了痛苦,A有的人因此颓废、消沉下去。B有的人却能鼓起生活的勇气,勇敢面对现实,幸福地生活着。你认为哪一种做法比较好?(填A或B)(4))艾滋病患者在传染病流行的环节中属于,如果你认识的人群中有艾滋病患者,你如何对待他们?。答案部分:自主学习:1.病原体结核杆菌、HIV、蛔虫2.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3.传染源4.传染源传播途径空气饮食生物媒介5.易感人群6.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血液唾液乳汁泪液尿液易感人群同步训练:1.B2.D3.D4.C5.A6.D7.D8.(1)病原体(2)传染源(3)易感人群9.(1)a病原体(2)易感人群传播途径(3)用手帕或纸巾捂住口鼻课时作业:1.C2.B3.C4.A5.B6.C7.D8.(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异养(2)输入含艾滋病病毒的血液;静脉注射毒品(3)B(4)传染源不歧视和不孤立艾滋病患者,在加强自我保护的同时与他们和谐相处,从精神、心理等方面给予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教学反思:PAGE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