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下生物 8.1.2免疫与计划免疫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八下生物 8.1.2免疫与计划免疫 教案

资源简介

第二节
免疫和计划免疫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人体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的知识。
2.初步理解抗原和抗体的概念及抗原、抗体与吞噬细胞之间的关系。
3.理解免疫的概念,区别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
4.用免疫的知识解释一些人体的现象。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举一反三,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免疫知识的学习,让学生确立“对传染病积极预防”的思想。
教学重点
1.人体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
2.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及其区别。
教学难点
1.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2.抗原、抗体与吞噬细胞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法、多媒体演示法。
二、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人体三道防线的多媒体动画软件。
2.学生准备:复习传染病的知识。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当流感或乙脑等传染病流行时,为了大家的健康,家长会采取一项措施,就是带领你们去——
学生:打预防针。
教师:对,那么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要打预防针呢?
学生:因为不打预防针的人往往会患病,而打过预防针的人会安然无恙。
教师:对,这一现象就涉及到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免疫与计划免疫的内容,学习过这一节之后,我们就会清楚其中的奥秘了。
板书: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
[分析资料,引出重点]
教师:我们知道,人体的表面覆盖着一层——
学生:皮肤。
教师:那么皮肤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作用?
学生:保护身体内部结构、调节体温……
教师:除了同学们刚才提到的,皮肤以及黏膜还有另外一项重要的功能。下面,先听老师讲一件事(多媒体2):曾经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把一种能致病的链球菌涂在健康人的清洁皮肤上,2小时后再检查,这时发现这些病菌的数量——
学生:增加了?
教师:不,情况恰恰与同学们预料的不一样,那些病菌非但没有增加,90%以上的反而被我们的皮肤消灭了。
学生:没想到我们的皮肤这么厉害。
教师:那么请大家想一想,究竟我们的皮肤还具有什么功能呢?为什么涂在清洁皮肤上的病菌会很快死亡呢?
学生:说明皮肤具有杀灭病菌的功能,涂在清洁皮肤上的病菌被皮肤的分泌物杀死了。
教师:对,我们的皮肤和黏膜不仅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所以皮肤和黏膜组成了我们人体防御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
思考:(多媒体3,为什么人能在大量病原体生活的环境中生活?)
板书:一、人体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
学生:老师,既然有第一道防线,也就是说还有第二道或者还有第三道。
教师:的确是这样,人体具有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皮肤和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而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板书: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学生:老师,这些知识可真难记。
教师:为了帮助大家理解和记忆,更形象说明这些问题,我们先来看一段动画片。
(多媒体课件的播放内容:两段动画)
动画一:一些病菌落在皮肤表面,正高兴得手舞足蹈,想趁机侵入人体。但是病菌们耗尽力气、费尽周折也没能够破坏坚固的皮肤表层,没有得逞的病菌们正气得咬牙切齿,没想到被皮肤分泌的一些物质粘住,它们极力逃脱,但都无济于事,不久就被杀死并溶解掉了。其余的病菌看到它们的同伴的惨败,只好逃之夭夭了。一些病菌又来到呼吸道的黏膜上,没想到黏膜上的纤毛像波浪一样不断地摆动,病菌根本连立足之处都没有,立即被纤毛清扫了出去。
画外音:皮肤和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它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具有清扫异物(包括病菌)的作用。
动画二:一些侵入人体的病菌正得意洋洋,不料遇到人体的保卫物质——溶菌酶,病菌立即被粘住并被溶解消灭。侥幸逃脱的病菌们尽管小心翼翼,还是被守卫人体的吞噬细胞发现了,结果也免不了被包围吞噬掉。
画外音: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杀菌物质中的溶菌酶能够破坏许多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分布在血液和组织器官中的吞噬细胞,可以将侵入人体的病原体吞噬消化。
教师:看了这段动画片,前面的问题是不是迎刃而解了。实际上,上述两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的作用,所以我们把这两道防线叫做非特异性免疫或先天性免疫。
(对照多媒体14讨论:)
学生:老师刚才说人体有三道防线,那第三道防线是什么呢?
教师:接下来我就来说第三道防线。我们还是来看一段动画片。
动画内容:一些形态功能不同于一般病菌的病原体进入人体内,被溶菌酶和吞噬细胞进攻后仍然未被完全消灭掉。这时淋巴细胞出现了,淋巴细胞立即派出抗体前去支援,抗体与病原体结合,从而帮助吞噬细胞将病原体清除掉或者使病原体的状态改变,从而失去了致病性。当病原体被清除后,抗体却没撤走,它们像哨兵一样仍然滞留在体内,时刻监视,预备同样的病原体再次侵入时将它们消灭。
画外音: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的。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叫做抗原。一定的抗体能与一定的抗原结合,从而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有的抗原被清除后,相应的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当同样的抗原再次侵入人体时就会被体内存留的抗体按同样的方式加以清除。
板书: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教师:同学们知道了抗原和抗体之间的关系,那么请大家根据上述知识来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出过水痘的人就不会再出水痘了呢?
学生:水痘病毒侵入人体后,人体内的淋巴细胞在水痘病毒的刺激下产生抵抗水痘病毒的抗体,等人病好之后,抗体还存留在人体内,这个人以后就不会再出水痘了。
教师:回答得很好。人类正是在了解了自身免疫的抗原和抗体的这种现象后,通过接种疫苗的方法,使人体在不受有害病菌侵害的条件下,体内提前产生抵御某种病原体的抗体,从而避免了许多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利用种牛痘的方法来预防天花就是人类利用这种方法与疾病作斗争的一个成功的例子。那么你们还知道哪些传染病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的呢?
学生:流感、麻疹、肝炎、脊髓灰质炎……
教师:同学们提到的疾病人类现在都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实现预防的目的了。也就是说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其特点是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对比我们前面所学的非特异性免疫和先天性免疫的概念,可以把第三道防线称之为——
学生:特异性免疫和后天性免疫。
板书:二、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1.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人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2.特异性免疫(后天性免疫):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3、免疫的功能(对照多媒体25掌握免疫的功能
,26表格巩固,28解决疑问)
4、计划免疫:(通过多组幻灯片了解、掌握)
[课堂小结,巩固练习,结束新课]
[巩固练习]
一、看谁选得对
1.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黏膜分泌物具有杀菌作用
B.唾液中溶菌酶溶解病菌
C.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清扫异物
D.患过天花的人以后不会再患天花
答案:D
2.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
A.吞噬细胞
B.淋巴细胞产生的抗体
C.皮肤和黏膜
D.体液中的杀菌物质
答案:C
二、观察与思考
3.某正常人与麻疹患者接触后,并未染上麻疹,试分析这是什么原因。
答案:麻疹是一种传染病,当人体染上麻疹病毒后,就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麻疹病毒的特殊蛋白质(抗体)。抗体能与麻疹病毒这种抗原结合,从而将其杀灭或使其失去致病性,这种抗体在杀灭麻疹病毒后还能继续存留在人体内抵抗麻疹病毒的入侵。因此曾患过麻疹或注射过麻疹疫苗的人就具备了抵抗麻疹病毒的免疫能力,所以就不怕传染上麻疹了。
4.泪液的杀菌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还是特异性免疫?
答案:泪液是体液的一种,它是人生来就有的,可对多种病原体起到杀菌作用,所以属于人体保卫自身的第二道防线。因此泪液杀菌为非特异性免疫。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
一、人体的三道防线
二、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1.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人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2.特异性免疫(后天性免疫):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活动与探究
活动题目:调查你和你身边的人的免疫情况。
活动目的:通过调查,了解自身或身边的人的健康状况。
活动内容:
1.以家庭成员为调查对象,对被调查者的身体状况,曾经患过的传染病及康复情况,曾接种过的疫苗及未曾接种的疫苗作详细真实的记录。
2.有关自已儿童时期的状况可以向家长询问或通过查阅相关病历资料进行调查。
3.设计调查表,内容包括:调查人、调查时间、被调查人的姓名、性别、年龄、从事职业及其资料的来源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