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节食物中能量的释放实验检验人体呼出气体成分的变化教学目标:1、探究人体呼出气体成分的变化,了解检测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方法。2、说明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阐明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3、培养学生动手、观察、思维的能力及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学重点:解释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体外燃烧与细胞呼吸作用两个过程相联系阐明呼吸作用的实质与意义教学用具:橡皮管(一个)广口瓶(4个)燃烧匙(一个)蜡烛(一个)50毫升的量筒(一个)澄清的石灰水标签火柴各8组教学方法:实验讨论交流教学过程:一、回顾上节知识,导入新课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食物中储存有能量,食物中的能量在体外可通过燃烧放出来。1、有机物燃烧过程需要什么条件呢?会产生什么呢?2、有机物燃烧的本质是什么?3、食物中储存的能量在体内怎么释放出来呢?在细胞内有机物释放能量是否也需要能量呢?下面,我们来通过实验来检验一下人体呼出气体成分有什么变化。二、实验检验人体呼出气体成分的变化(一)教师讲解实验目的和实验器材实验目的:验证人体呼吸时消耗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实验器材:橡皮管(一个)广口瓶(4个)燃烧匙(一个)蜡烛(一个)50毫升的量筒(一个)澄清的石灰水标签火柴(二)学生活动:1、学生检查器材学生根据小组内所发的纸上器材的种类和数量检查器材2、阅读教材上P50页的实验步骤两遍,根据纸上的提示做好小组内每个成员的分工与合作,完成后请小组长举手示意,完成分工的不要做实验,继续看书等一下其他小组,在老师统一讲解后再作。(1)4个玻璃瓶上贴标签(2)负责A瓶和B瓶(3)负责C瓶和D瓶(4)放蜡烛,观察并记录,蜡烛燃烧的时间长短(5)倒石灰水,观察并记录,石灰水变混浊情况空气(吸入气体)呼出气体蜡烛燃烧时间的长短AC倒入澄清的石灰水BD(三)、教师演示与讲解1、橡皮管代替教材上的玻璃管2、如何呼气教师演示并强调用鼻深吸气后,再往瓶内深呼气,反复5-7次,注意瓶塞盖住瓶口但不要压扁橡皮管。3、点燃蜡烛后不要立即放入瓶内,要让蜡烛燃烧旺盛了再放入,注意保证放入的蜡烛必须都处于燃烧正旺之时。这个过程同学们一定要小心,不要被烫着。4、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认真地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记录,填入纸上的表格中。5、做完实验后,分析实验现象,小组讨论(1)A瓶和C瓶中的气体成分是否有差异?请说出实验检测的依据。(2)B瓶和D瓶中的气体成分是否有差异?请说出实验检测的依据。(3)为什么由肺部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氧气少而二氧化碳多呢?氧气用于(哪里去了)什么了?二氧化碳如何产生的?(四)学生动手做实验,教师巡视指导(五)小组展示记录的实验现象和讨论的实验结果结论: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高于肺部呼出的气体肺部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于空气(六)教师讲解人体吸入的氧气用于细胞内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并释放能量即呼吸作用。这是呼吸作用的概念。那么呼吸作用的实质是什么呢?引导学生归纳。呼吸作用的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呼吸作用的意义:一部分用于维持体温的恒定用于为生命活动提供一部分用于推动各种生命活动动力(七)学生讨论,食物的燃烧与呼吸作用的条件、产物、能量的释放过程,填入下表比较项目条件产物能量的释放食物的燃烧人体细胞的呼吸作用学生检测P51页的1题和2题(八)教师小结:我们通过实验明白了肺部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会减少,二氧化碳含量会增加的道理,进一步知道了呼吸作用的概念、实质和意义。板书设计:第一节食物中能量的释放(第二课时)实验检验人体呼出气体成分的变化实验目的:验证人体呼吸时消耗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结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高于肺部呼出的气体肺部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于空气1、概念呼吸作用2、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3、意义: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