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3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第1课时)教学目标1.说出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关的概念。2.说出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基础——食物链和食物网。3.认同生态系统是各种成分组成的统一整体。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析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的能量关系,概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教学难点】分析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的能量关系,概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预习本节内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课件出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图片,画面中描述的是什么关系?【学生】捕食关系。蝉捕食树叶,螳螂捕食蝉,黄雀捕食螳螂。(建议播放视频:【情境素材】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二、讲授新课(一)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食物关系【教师】出示草原生态系统图片,指导学生观察。提问:1.植物在草原生态系统中具有什么作用?2.草原上的各种动物与草原的植被有什么关系?3.草原上的各种动物之间具有什么关系?【学生】观察图片,尝试回答。1.植物作为生产者,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草原上各种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2.各种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3.捕食关系、竞争关系。【教师】总结。讲解食物链的概念: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通过吃与被吃形成了食物关系,这种不同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链条式联系叫作食物链。【学生】使用交互动画,掌握和理解食物链的概念。【教师】你能表示出草原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吗?【学生】尝试写出简单的食物链。树→蝉→螳螂→黄雀,浮游植物→虾→小鱼→大鱼。【教师】从三个方面(食物链的起点和终点、箭头方向、食物链的组成)讲解书写食物链时应注意的问题。1.从生产者开始写起,起点是绿色植物,终点是最高一级的动物。2.箭头由生产者指向消费者,由低级消费者指向高级消费者。3.食物链中不能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因素。【学生】听讲,掌握书写食物链的方法。【教师】出示草原生态系统的图片。请同学们将草原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链表示出来,并观察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是否是孤立的?【学生】用箭头表示草原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思考,回答。【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教材中图23-6,提问:下图是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部分生物,你最多能找到几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之间有联系吗?【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回答问题。(13条食物链。食物链之间彼此交错成网状。)【教师】指导学生以组为单位讨论、总结出食物网的概念和网中生物之间的关系。【学生】讨论、总结食物网的概念和网中生物之间的关系。【教师】检测学生对食物链和食物网概念的掌握情况。【学生】使用交互练习,理解和掌握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教师】食物链和食物网反映了生物之间因食物关系而形成的复杂关系,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基础。【教师】曾有一段时间,人们大量的捕杀野蛇,对几种生物有影响?会带来什么后果?【学生】分析、回答。认同自然界的生命是普遍联系的,在这张生命的大网中,不同生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人作为生态系统的一员,应尊重生命,尊重自然规律,这其实是尊重人类自己。【教师】讲解生物富集作用。当人类排放的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有毒物质可能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危害生态系统中的许多物质,最终威胁人类自身。【学生】听讲,了解生物富集作用及其影响。认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教师】作为拓展,介绍生态系统中其他类型的食物链。课堂反馈1.下列食物链写法正确的是( )A.水稻→蝗虫→青蛙→蛇B.太阳→蝗虫→青蛙→蛇C.蛇→青蛙→蝗虫→水稻D.水稻→蝗虫→青蛙→细菌或真菌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基础是( )A.所有的生产者B.阳光、空气、水分C.食物链和食物网D.草食动物与肉食动物3.生态系统中,__________与___________之间、__________与___________之间通过吃与被吃形成了食物关系,这种不同生物之间由于________关系而形成的________联系,叫做食物链。4.生物之间由于_______关系构成的______联系,称为食物网。答案:1.A2.C3.生产者消费者消费者消费者食物链条状4.食物网状四、课堂小结【教师】和学生一起小结本节的知识,学生边讲教师边板书,或通过课件展示。第3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第3课时)教学目标1.简述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过程及其特点。?2.分析并提出保护生态系统的措施。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简述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过程及其特点。【教学难点】简述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过程的过程及其特点。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预习本节内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复习导入: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之间进行运输和传递的。物质的传递过程是怎样的?二、讲授新课(三)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图,并讨论有关碳循环的问题: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是怎样进入生物体的?【学生】观察图片,思考、讨论。【教师】评价、总结:二氧化碳是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进入植物体的。动物直接或者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这样含碳的有机物就进入了动物体内。【教师】提问:与生产者相比,消费者获得含碳化合物的方式有什么特点?【学生】观察图片,思考、讨论。【教师】评价、总结:绿色植物可以直接利用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而消费者只能利用现成的含碳有机物,而不能利用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教师】提问:生物体的哪些生命活动可以使无机环境的二氧化碳得到补充?【学生】观察图片,思考、讨论。【教师】评价、总结:植物、动物和人类的呼吸作用要产生二氧化碳,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以及人类生产都要排放二氧化碳。这些都可以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得到补充。【教师】提问:在生态系统中,碳是怎样循环的?【学生】观察图片,思考、讨论。【教师】评价、总结:在非生物环境与生物之间,碳是往复循环的,从而使环境中的碳物质含量保持着一定的稳定性。【学生】听讲。【教师】展示碳循环的流程图。提问: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有什么特点?【学生】观察流程图,思考、讨论。【教师】评价、总结。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反复出现,循环流动,不会消失,生物可反复利用。师生共同总结得出:1.碳循环的形式:CO2。2.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CO2和碳酸盐。3.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含碳有机物。4.碳进入生物体的途径: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5.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的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6.碳进入大气的途径:①生物的呼吸作用;②分解者的分解作用;③化石燃料的燃烧。【学生】聆听。【教师】总结:总之,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进行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物质、能量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紧密联系、构成一个统一整体,从而使一个生态系统得到生存和发展。因此,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学生】听讲,理解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教师】指导学生课下制作生态瓶,进一步研究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学生】小组讨论设计方案,制作生态瓶。课堂反馈1.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A)A.反复循环的B.单向运动的C.逐级递减的D.逐级递增的2.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简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该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B.青蛙和蜘蛛的关系不只是捕食C.此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是通过图中的各种生物完成的D.该生态系统中青蛙和蜘蛛可利用的总能量小于蝗虫可利用的总能量3.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中,生物体内化合物中的碳,变为二氧化碳的过程不是通过(A)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生物的呼吸作用C.分解者的分解作用D.化石燃料的燃烧作用四、课堂小结【教师】和学生一起小结本节的知识,学生边讲教师边板书,或通过课件展示。第3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第2课时)教学目标1.分析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的能量关系,概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2.准确表达对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及其相关问题的想法。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析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的能量关系,概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教学难点】分析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的能量关系,概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预习本节内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水族箱图片,指导学生分组讨论水族箱中能量的来源和流动。1.水箱中各种动物如何获得维持生命活动的能量?2.水箱中各种植物如何获得维持生命活动的能量?3.能量如何在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之间流动?4.各种生物获得的能量是不是可以全部用于他们的生命活动?5.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回答。二、讲授新课(二)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教师】点评、总结。1.各种动物从植物的有机物中获得生命活动的能量。2.太阳;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贮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3.能量通过食物链在各种生物之间流动。4.一部分能量在流动中损失。5.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学生】聆听、体会。【教师】提问: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什么?这些能量是怎样传递的?【学生】学生自学课本74~75页,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太阳能是所有生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作为生产者的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将能量贮存在有机物中。草食动物通过摄食获得有机物,同时获得能量。肉食动物捕食草食动物时,部分能量就转移到肉食动物体内,供肉食动物的各种生命活动利用。动植物死亡留下的遗体被分解者分解,有机物中的能量也就释放到无机环境中。可见,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依次流动的。提问:生态系统能量的传递有什么规律?【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教师课件展示图片,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分析:当能量顺着食物链逐级传递时,一个环节只能把所获得能量的10%~20%传递给下一个环节,也就是说,能量在沿食物链各个环节的传递过程中逐级递减。这样,愈向食物链的后端,生物体的数量愈少,贮存的能量也愈少。课堂反馈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A.逐级递减,单向的B.逐级递增,单向的C.逐级递减,双向的D.逐级递增,循环的2._________是所有生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3.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__________依次流动的。4.一般说,一个环节只能把所获能量的约__________传递给下一个环节,也就是说,能量在沿食物链各个环节传递过程中_____________,因此愈向食物链的后端,生物体的数量愈______,储存的能量也愈_______,从而形成了_______形的生物体数量与能量的关系。参考答案:1.A2.太阳能3.食物链4.10%~20%逐级递减少少金字塔四、课堂小结【教师】和学生一起小结本节的知识,学生边讲教师边板书,或通过课件展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教学方案】第3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第1课时 示范教案1.docx 【教学方案】第3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第2课时 示范教案1.docx 【教学方案】第3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第3课时 示范教案1.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