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走进三江源——生物的天堂(一)》学案【学习目标】能够描述植物各类群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能够举例说出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运用“结构与功能观”和“进化与适应观”解释植物多样性的形成并概述植物进化的大致历程。关注我国特有的珍稀植物,认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认同生物进化的观点。【课前预习任务】复习生态因素生态因素的定义:生态因素可分为和,其中非生物因素包含等。二、复习植物多样性植物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可分为、、、和。【课上学习任务】任务一:分析下面的资料,回答问题。资料1: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由东南向西北,植被类型依次为山地森林、高寒灌丛、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荒漠。资料2:问题1: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整体上海拔如何?保护区内的气候有怎样的规律?问题2:分析资料1中影响三江源地区植物的生存和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有哪些?任务二:根据植物各类型结构特点,完成以下表格。植物类型不同点相同点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任务三:总结植物进化的大致历程。植物的进化遵循由到;由到;由到的一般规律。任务四:将本节复习内容,整理形成知识框架图。【课后作业】1.清澈的河流里漂浮着成团的水绵,岸边生长着矮小的苔藓。下列对二者共同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都是多细胞生物B.都没有输导组织C.都可进行光合作用D.都有茎和叶的分化2.银杉是古老的树种之一,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对研究植物及生物进化有重要的价值。下列有关银杉的叙述,合理的是A.是绿色开花植物B.种子有果皮包被C.属于裸子植物门D.不适应陆地生活3.金毛狗蕨起源于侏罗纪,为我国濒危保护植物,因其地上的根状茎酷似金毛狗的头而得名。下列有关金毛狗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受精过程离不开水B.利用孢子进行繁殖C.根茎叶中有机械组织D.保护该物种没有意义4.早期的藻类是植物的祖先而不是动物的祖先,其原因是()A.具有其固定作用的假根B.具有叶绿素C.具有真正的细胞核D.具有遗传物质5.胡杨是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唯一的乔木树种,沿沙漠河流分布。当地下水距地表小于4米时胡杨可以正常生长,但大于9米时会死亡。这表明影响胡杨生长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A.水分????B.?光照????C.温度????D.土壤6.昌平西峰山小枣因栽种历史悠久,且品质优良而富有盛名。西峰山小枣品质优良与该地区阳光充足,温度适宜,土壤含砂量适中等因素有关,这些体现了__________因素对枣树的影响。《齐民要术》中记载:“反斧斑驳椎之,名曰嫁枣”。“嫁枣”是通过用斧背捶打树干,破坏枣树的韧皮部,从而阻止__________向下运输,以促进开花和果实生长。某研究小组调查了枣园内枣树、害虫和天敌的营养关系,及害虫和天敌的数量变化趋势,结果如图所示:①图1中,生产者是__________,狼蛛属于枣园__________(害虫/害虫天敌)。②图2显示,害虫数量最多的月份是__________。③根据题目信息,请提出一条既能控制枣园害虫,又不污染环境的有效措施:__________。【课后作业参考答案】1.D2.C3.D4.B5.A6.(1)非生物(2)有机物(3)①枣树害虫天敌②5月③人工施放适量害虫天敌(共63张PPT)复习课三江之源——生物的天堂(一)初二年级生物学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寒荒漠高寒草原高寒灌丛高寒森林西北东南资料1资料2问题1: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整体上海拔如何?保护区内的气候有怎样的规律?资料2资料2资料23689.540484572.5684.9503.3291.1-4.55-0.551.6资料2结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由西北向东南,海拔逐渐降低,年降水量逐渐增加,温度逐渐升高。问题2:分析资料1中决定三江源保护区陆地生态系统类型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有哪些?资料1: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由西北向东南,生态系统类型依次为高寒荒漠、高寒草甸、高寒灌丛、山地森林。资料2:气候特点为由西北向东南海拔逐渐降低,年降水量逐渐增加,温度逐渐升高。资料1: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由西北向东南,生态系统类型依次为高寒荒漠、高寒草甸、高寒灌丛、山地森林。温度和水分是决定三江源保护区陆地生态系统类型的主要非生物因素。资料2:气候特点为由西北向东南海拔逐渐降低,年降水量逐渐增加,温度逐渐升高。生态学调查法资料3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境内的玛可河林区有植物67科、220属、466种。其中,有裸子植物2科、5属、16种,被子植物58科、207属、441种,蕨类植物7科、8属、9种。——《三江源玛可河林区植物多样性研究》藻类植物无根、茎、叶分化,细胞内有叶绿体茎秆粗挺,呈黄绿色或淡黄色,具金黄色光泽。茎横向生长,有的可长达10厘米。叶细胞呈椭圆形或长菱形,平滑且透明。雌雄异株。蒴柄细长,达3-4厘米。孢蒴为圆柱形,略呈弓形弯曲状。常常生活于高山针叶林下的阴湿林地。孢子囊(孢蒴)锦丝藓——苔藓植物门植株高40-55厘米。根状茎细长,进行横向生长,直径3-4毫米,呈黑褐色;叶柄长22-26厘米,呈禾秆色,孢子囊群呈圆形,生长于小叶脉中下部或叶脉的分叉处。孢子囊三角叶假冷蕨——蕨类植物门孢子囊裸子植物裸子植物具有根、茎、叶;繁殖器官为球果;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种子球果拟耧斗菜被子植物花果实种子营养器官:根、茎、叶;繁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种子外有果皮包被。资料4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内有高山丝瓣芹、杂多点地梅、杂多雪灵芝、通天锦鸡儿、杂多紫堇、美叶翠雀花、华福花等100余种本区特有的植物种类。——《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珍贵植物资源》金崑问题4:这些植物形成了哪些特征来适应当地的气候特点?水母雪莲垫状点地梅红景天海拔高高寒缺氧多风紫外线强水母雪莲全株密被白色或灰白色长棉毛吸收热量、保温植株似地垫,贴地而生。垫状物由密密的小枝叶紧紧地凑成。融化的雪渗入垫状物,直至地下。垫状紧密的形态特点,导致寒气无法进入。垫状点地梅植株似地垫,贴地而生。垫状物由密密的小枝叶紧紧地凑成。融化的雪渗入垫状物,直至地下。垫状紧密的形态特点,导致寒气无法进入。垫状点地梅利于吸热和光合作用抗旱、抗寒、防风红景天茎叶表面有蜡质层;茎中具有发达通气组织细胞具有丰富抗冻蛋白抗旱、抗低氧、抗寒植株矮小、垫状海拔高高寒缺氧多风紫外线强分子抗冻蛋白质组织发达通气组织个体结构被毛、蜡质层等个体形态植株矮小、垫状海拔高高寒缺氧多风紫外线强分子抗冻蛋白质组织发达通气组织个体结构被毛、蜡质层等个体形态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普遍性植株矮小、垫状海拔高高寒缺氧多风紫外线强分子抗冻蛋白质组织发达通气组织个体结构被毛、蜡质层等个体形态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普遍性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在进化过程中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叶的结构变化苔藓植物叶横切叶的结构变化苔藓植物叶横切蕨类植物叶横切叶的结构变化苔藓植物叶横切蕨类植物叶横切被子植物叶横切茎的结构变化苔藓植物茎横切茎的结构变化苔藓植物茎横切蕨类植物茎横切茎的结构变化苔藓植物茎横切蕨类植物茎横切被子植物茎横切根的结构变化苔藓植物的假根根的结构变化苔藓植物的假根蕨类植物根横切根的结构变化苔藓植物的假根被子植物根横切蕨类植物根横切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藻类植物形态结构逐渐复杂完善具有茎叶、只有假根;没有维管束具有根茎叶;有维管束具有根茎叶、根系发达;生殖器官:球果和种子具有根茎叶、根系发达;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被子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生殖逐渐摆脱对水依赖藻类植物苔藓植物的生殖孢蒴生殖逐渐摆脱对水依赖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的繁殖风媒虫媒生殖逐渐摆脱对水依赖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植物的共同特征1、真核生物2、藻类和其它植物叶肉细胞具有叶绿体3、营养方式为光能自养型练习1(2019昌平期末)兴趣小组来到京郊某森林公园采集了若干种生物,带回实验室观察。(1)在溪水及阴湿地方,他们采集到以下几种生物:①图1是从溪水里采集到的水绵,显微镜下可见其由圆柱状细胞连接而成,(有/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练习1(2019昌平期末)兴趣小组来到京郊某森林公园采集了若干种生物,带回实验室观察。(1)在溪水及阴湿地方,他们采集到以下几种生物:①图1是从溪水里采集到的水绵,显微镜下可见其由圆柱状细胞连接而成,(有/没有)根、茎、叶等器官。没有练习1②在溪边岩石上,同学们发现了葫芦藓(图2)。葫芦藓依靠假根固定在岩石上,其茎和叶中没有组织,故吸收和运输能力(弱/强)。练习1②在溪边岩石上,同学们发现了葫芦藓(图2)。葫芦藓依靠假根固定在岩石上,其茎和叶中没有组织,故吸收和运输能力(弱/强)。输导弱练习1③同学们还采集了铁线蕨(图3),用放大镜观察叶背面有,该结构与繁殖有关。因铁线蕨具有了根、茎、叶的分化,吸收、运输和支撑能力得到加强,所以比葫芦藓更适于(陆生/水生)生活。练习1③同学们还采集了铁线蕨(图3),用放大镜观察叶背面有,该结构与繁殖有关。因铁线蕨具有了根、茎、叶的分化,吸收、运输和支撑能力得到加强,所以比葫芦藓更适于(陆生/水生)生活。孢子囊陆生练习1(2)在观赏林区,一位同学在桃树上摘了一颗果实,内部结构如图4,其中(填字母)是该类植物所特有的结构,它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来的。另一位同学在地上拾到一个“小果”(图5),它是裸子植物门特有的器官。两种植物的共同点是均用进行繁殖。练习1(2)在观赏林区,一位同学在桃树上摘了一颗果实,内部结构如图4,其中(填字母)是该类植物所特有的结构,它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来的。另一位同学在地上拾到一个“小果”(图5),它是裸子植物门特有的器官。两种植物的共同点是均用进行繁殖。A生殖种子练习1(3)以上几种生物的部分细胞内均具有,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均为。练习1(3)以上几种生物的部分细胞内均具有,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均为。叶绿体自养(植物多样性)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生物环境影响适应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温度水分光照辐射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生态因素)教案教学基本信息课题走进三江源——生物的天堂(一)学科生物学段:初中年级八年级教材生物学八年级下册;北京出版社;2015年1月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够描述植物各类群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能够举例说出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能够概述植物进化的历程。能力目标运用“结构与功能观”和“进化与适应观”解释植物多样性的形成。尝试在新情境下解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关注我国特有的珍稀植物,认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认同生物进化的观点。【教学重点】1、能够描述植物各类群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2、能够举例说出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教学难点】通过资料分析,说出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通过描述植物各类群的主要特征,概述植物进化的大致历程。教学过程(表格描述)教学环节主要教学活动设置意图导入【导入】三江源简介三江源地区位于我国青海省南部,平均海拔3500~4800米的青藏高原腹地,约占青海省总面积的21%,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播放视频】《三江之源节选》简单介绍三江源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引出本单元复习内容。正课环节一——非生物因素影响生态系统类型【资料分析】影响三江源生态系统类型的主要非生物因素。资料1:从西北向东南,植被类型依次为高寒荒漠、高寒草原、高寒草甸、高寒灌丛、山地森林。资料2:问题1:从上面两幅图片,分析三江源地区整体海拔情况,我们可以总结出这里的气候有什么规律?问题2:结合资料2,谈谈决定三江源陆地生态系统类型的非生物因素有哪些?讲述:随着温度的升高和降水量的增多,三江源地区植物的分布由矮小的草本植物,转变为高大的乔木和灌木。由此可以看出温度、水分等非生物因素决定三江源地区陆地生态系统类型。通过分析图表、数据,引导学生认识到非生物因素对植物分布的影响正课环节二——植物多样性讲述:三江源地区具有多样的生态系统,除了陆地的荒漠、草原、森林等生态系统外,保护区东部由于海拔较低,冰川融水在此汇集成为河流、形成了众多湖泊。问题3:在众多类型的生态系统中,具有哪些植物类型呢?这些植物又具有怎样的特点呢?【资料分析】资料3:玛可河林区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境内……林区内有植物67科、220属、466种。其中,有裸子植物2科、5属、16种,被子植物58科、207属、441种,蕨类植物7科、8属、9种。讲述:通过阅读以上资料,我们可以看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丰富,涵盖了藻类、苔藓、蕨类、裸子、被子等多种植物类型。1、藻类特点:无根茎叶分化2、比较分析锦丝藓与三角叶假冷蕨的结构异同:苔藓植物具有茎、叶分化,孢子繁殖,植株矮小。蕨类植物具有根茎叶,孢子繁殖,有输导组织。3、裸子植物具有根茎叶的分化,有球果,种子裸露,没有果皮的包被。4、观察几种被子植物图片,比较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的区别观察桃儿七花、果实、种子图片,总结被子植物结构特点: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种子外有果皮包被通过资料分析,描述植物各类群的主要特征及植物进化的大致历程。正课环节三——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资料分析】资料4: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内有高山丝瓣芹、杂多点地梅、杂多雪灵芝、通天锦鸡儿、杂多紫堇、美叶翠雀花、华福花等100余种本区特有的植物种类。问题4:这些植物形成了哪些特征来适应当地的气候特点?讲述:我们在三江源的不同地区找到了三种植物:水母雪莲、垫状点地梅、红景天。问题:通过分析资料,谈谈这三种植物的结构特点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三江源地区气候特点:高寒、缺氧、多风、紫外线强提问:水母雪莲全株被覆白棉毛,具有什么意义?讲述:吸收热量,可以起到保温抗寒的作用。提问:垫状点地梅形似生活中的哪种物品?讲述:点地梅的垫状物由密密的小枝叶紧紧凑成。融化的雪渗入垫状物,直至地下,为植物的生长提供水分。垫状紧密的形态特点,导致寒气无法进入。垫状点地梅垫状的结构特点,还扩大了吸收热量和光合作用的面积,利于植物抵抗干旱、寒冷的环境。低矮的植物形态,起到了很好的防风效果。讲述:红景天的茎叶表面有蜡质层起到防止水分蒸发的作用,茎中具有发达通气组织,帮助植物抵抗缺氧的环境,细胞具有丰富抗冻蛋白来抵御严寒。总结植物从在分子水平、在组织水平、个体结构、个体形态等方面都表现出对三江源地区高寒、缺氧、多风、强辐射等环境条件的适应。所以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普遍性。这些适应性特征的形成同样是在进化过程中,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通过对生活环境与结构特点的分析,引导学生梳理“结构与功能观”和“进化与适应观”。正课环节四——植物的进化历程对比分析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被子植物在根茎叶三种器官上的结构差异对比分析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在生殖环境方面的变化对比分析五类植物在器官层面上的变化讲述: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由藻类植物到被子植物,细胞分化逐步加强,组织种类逐渐增加,组织功能逐渐完善,器官分工不断明确,生殖逐渐摆脱水境,适应能力不断增强,一步步逐渐完成了植物从水生到陆生的进化过程。通过对比分析,概述植物进化的大致历程正课环节五——概括植物的共同特征设问:不同的植物类群具有各自的结构特点,那么植物有没有共同特征呢?讲述:所有的植物细胞都具有成形的细胞核,因此植物属于真核生物。藻类和其他植物的叶肉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供植物生长生活所用,所以植物的营养方式为光能自养型。综合总结植物体的共有特征小结总结植物各类群的结构特点及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小结本节内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北京版八年级下册生物三江之源——生物的天堂(一)学案.docx 北京版八年级下册生物三江之源——生物的天堂(一)教案.docx 北京版八年级下册生物三江之源——生物的天堂(一)课件(63张ppt).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