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2.2植株的生长一、内容及其分析1.内容:包括幼根的生长;枝条是芽发育成的;植物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2.分析:本节课是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的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第二节的内容。种子萌发长成幼苗,在合适的条件下,幼苗将继续长大,因此,本节是在学习了“种子的萌发”的基础上,来学习本节的内容:地下部分幼根的生长和地上部分芽怎样发育成枝条,以及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而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发育、繁殖、衰老和死亡的过程,通过本节学习将为后面开花结果的学习打下基础,并将本章知识联系贯通,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重点:幼根的生长和枝条的发育过程;植株生长需要无机盐的种类。目标及其分析目标:(1)描述幼根的生长和芽的发育过程。(2)说明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2.分析:(1)通过实验“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能说出根尖的结构和幼根的生长过程。(2)通过分析“芽发育成枝条”的示意图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知道枝条是由芽发育来的。(3)通过演示实验“比较玉米幼苗在蒸馏水和突然浸出液中的生长状况”,说出植物生长需要量较大的三大类无机盐。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要完整理解种子发芽后是怎样形成的植株的,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比较困难,因此,本节主要阐述了幼根的生长和芽的发育及植株生长需要营养物质。其中幼根的生长和植株需要营养物质都可以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观察到,通过亲眼看,亲手做而获得的知识是最容易理解和记忆的。芽的发育过程,学生不太好理解,而实验不适宜在课堂上完成,首先通过观看芽的切面图,结合枝条的构造,利用形态对应的观点,理解芽的发育过程,其次布置学生跟踪观察某一枝条上芽的变化状况,从而更加深刻理解相关知识。由于时间条件限制以及学生经验有限,设置本节难点为:根尖的结构及其发育;叶芽的结构及其发育。四、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基本流程:课前回顾——揭示学习目标——自学精讲——当堂训练——课后小结●教学情境(一)课前回顾(2——5分钟)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2.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3.种子萌发的过程:子叶或胚乳——提供胚根——胚轴——胚芽——明确:1.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2.种子必须是完整的,胚是活的,且已经度过休眠期。3.种子萌发时,首先吸水,同时子叶或胚乳将营养物质逐渐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最后,胚根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植物体的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设计意图:通过对学生的检查,进一步加深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并由此引入下节课。导入:通过视频,大家看到了种子萌发成了幼苗,并进一步发育成了更大的植株。那幼苗是怎样发育成一株比较高大的植物体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植株的生长。师生活动:教师播放视频及图片,结合上节内容,引入课题。课题:植株的生长设计意图:借助视频图片辅助,在上节知识基础上,层层递进,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揭示(学习)目标(1分钟)1.能说出根尖的结构和幼根的生长过程。2.知道芽发育成枝条的过程。3.说出植株生长需要量最大的三类无机盐。(三)自学精讲(20分钟)基础知识预习:(阅读课本96-100页,完成下列问题)问题1:幼根的生长1.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小段叫作,是幼根生长最快的部位。2.根尖的结构:[]:在根尖的顶端,具有作用。[]:细胞很小,排列紧密,能通过产生新细胞,不断地向上补充和向下补充的细胞数量。[]:细胞体积增大,是细胞生长的最快的部位。[]:其细胞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是根吸收和的主要部位。幼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细胞的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另一方面要靠细胞体积的增大。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认识根尖的结构及每个区的细胞特点,从而知道幼根生长的过程。问题2:枝条是由芽发育而成的(识图完成)1.万千枝条及其绿叶都是由发育成的。2.植株的芽按照着生位置可以分为和。3.芽在发育时,组织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新的枝条。枝条是由幼嫩的、和芽组成的,其上的芽还能发育成新的枝条。4.芽轴将来发育成;幼叶将来发育成;芽原基将来发育成。5.木本植物的茎能加粗生长是因为茎的(分生组织)细胞不断分裂和分化的结果。设计意图:知道枝条是由芽发育来的,能够简单描述出芽对应发育成枝条的过程,并初步认识芽的发育和木本植物茎长粗都是因为其内含分生组织。问题3: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1.肥料的作用主要是给植物的生长提供。2.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是含的、含的和含的无机盐。3.如果植物缺少某种无机盐,就不能正常生长,会出现相应的。如缺少含的无机盐,油菜就只会开花而不结果实。植物生长的不同时期,需要无机盐的量是不同的。例如,油菜的营养器官生长时期,需要大量含的无机盐,在开花时期则需要更多含的无机盐。设计意图:了解植株生长需要营养物质,重点认识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多的三类无机盐,并知道无机盐需要量虽少,但不能没有,缺乏会出现相应病症,多了甚至引起环境问题。巡视自学:通过任务发布后,学生预习后反馈到信息平台,教师整理分析学生预习过程出现的问题,找到合适的方法加强重点并突破学生的难点。问题1:根尖2.[D]根冠、保护;[C]分生区、分裂、伸长区、根冠;[B]伸长区;[A]成熟区、表皮、根毛、水、无机盐3.分生区、伸长区问题2:1.芽2.顶芽、侧芽3.分生、茎、叶4.茎、叶、芽5.形成层问题3:无机盐2.氮、磷、钾3.症状、硼4.氮、磷点拨:师生活动:让中差生尤其后进生口答。问题1:对于根生长最快的是根尖,而根尖生长最快的是伸长区,这一知识,学生很难想象理解,教师通过实验实物观察及观看根的发育过程图,问题就一目了然了,然后再进一步认识根尖的结构。学生对“根的生长既要靠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又要靠伸长区细胞的生长”可能难以理解,教师可让学生回忆植物体几种组织的形成过程,然后指导学生结合图3-17观察绘画出来的根尖结构图(突出了每个部分的细胞特点),分析出根尖各部位的特点及各部位的作用,还有细胞分裂与细胞生长的相关知识,最后得出根的生长既要靠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又要靠伸长区细胞的生长。问题2:观察枝条,认识枝条的结构。从幼苗到大树的枝繁叶茂,万千枝条的形成学生平时不会注意观察,但是通过实物引导,看到芽时,就会想到芽可以进一步发育的常识,顺势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芽之所以能发育是因为芽中有分生组织,而芽根据着生的位置分为顶芽和侧芽。观察芽的纵切图,知道芽的结构,引导学生观察芽的结构和枝条的结构相似性,通过对应发育来认识芽发育成枝条的过程。在芽发育的基础上,进一步点出茎会长粗也是因为有分生组织,我们称之为形成层。问题3:无论是根的生长过程还是芽的发育过程,都需要不断的补充营养物质,引出植物生长需要水、无机盐和有机物,而养花种草施肥,施加的主要是植物所需的无机盐。然后通过演示实验,直观观察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从而点出植物生长所需量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的、含磷的和含钾的无机盐。最后初步了解无机盐所需量虽不大,但少了不行多了也不行,引出环境问题,简单的进行情感教育。当堂练习(15分钟)基础训练:判断题根生长是指细胞数量的增多,这是通过细胞分裂实现的。()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无机盐只有含氮的、含磷的和含钾的无机盐。()伸长区细胞比分生区细胞的体积变大、变长,这是细胞分化的结果。()二、选择题1.在显微镜下观察根尖的结构,由顶端依次向上是(???)A.根冠、分生区、成熟区、伸长区???B.分生区、根冠、成熟区、伸长区C.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D.分生区、根冠、伸长区、成熟区2.一条根能够不断长长的原因是(???)A.根冠不断增加新细胞???????B.伸长区的细胞不断伸长??C.分生区不断增加新的细胞???D.分生区细胞数量增加和伸长区的细胞体积增大3.根尖和茎尖之所以具有分裂能力,这是因为它们具有()A.分生组织B.保护组织C.营养组织D.输导组织4.种庄稼需要施肥,肥料的作用是给植物的生长提供(???)A.有机物????B.水?????C.无机盐????D.氧气5.根尖生长最快的结构是(???)A.根冠????B.分生区???C.伸长区???D.成熟区6.在移栽植物时常带土移栽,原因是(???)A.减少水分散失??B.防止破坏根毛 C.减少营养流失??D.让植物容易适应环境链接中考:(2018中考.10)植物幼根的生长依靠()A.分生区、成熟区B.根冠、伸长区C.成熟区、伸长区D.分生区、伸长区(2018中考.12)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是()A.含氮、镁、铁的无机盐B.含氮、磷、钾的无机盐C.含镁、磷、硼的无机盐D.含氮、铁、钾的无机盐(2017德宏州.8)“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是大家都熟悉的歌咏春风绿柳的诗句。其实,万千枝条及其绿叶,都是由什么直接发育来的()A.根B.芽C.叶D.茎(2016中考.9)根尖结构中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的部位是A.根冠B.分生区C.伸长区D.成熟区(2015中考.7)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A.根冠B.分生区C.伸长区D.成熟区(2014中考.10)下列哪项是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含钙、铁、磷的无机盐B.含硼、锌、钾的无机盐含氮、磷、钾的无机盐D.含氮、铜、铁的无机盐(2014中考.42)(3)图乙中吸水的主要区域是[]课堂小结(2——3分钟)学生结合所学,整理自己的收获,形成笔记:1.植株的生长主要依靠根的生长和枝条的发育。与根生长有关的是分生区和伸长区;芽中具有分生组织,在发育时,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新的枝条。2.植物生长所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是:氮、磷、钾。板书设计3.2.2植株的生长一、幼根的生长生长最快的是:根尖最快:伸长区根冠:保护(幼根的生长)分生区:细胞分裂——数目增多根尖结构伸长区:细胞生长——体积增大成熟区:根毛,吸收水和无机盐枝条是由芽发育来的芽轴茎幼叶叶芽原基芽三、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氮、磷、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