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8课时 解决问题(3) ?教学内容:教材第41-42页例6及第44-45页练习九的第1-5题。 ?教学目标:1.掌握列方程求两个未知量的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2.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写出等量关系式。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转化的思想,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列方程解决复杂的分数除法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等量关系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明确目标 1.同学们,你们喜欢打篮球吗?我们一起看看六(三)班的得分情况吧! 2.师:打球中也有数学问题呢,今天继续学习解决问题。 3.揭题:解决问题(3)。 二、自主学习 探索新知 1.出示教材例6,阅读理解。 阅读题目,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1:下半场得分是上半场的一半,我们班全场的得分是42分。 生2:上半场和下半场的得分都是未知数。 2.分析与解答。 (1)同伴交流,理清关系。 ①题中有哪些数量关系? 上半场得分+下半场得分=全场得分 上半场得分×=下半场得分 ②师:要用方程解决这个问题,应建立怎样的等量关系? 学生分析后得出:上半场得分+上半场得分×=全场得分 ③师:两个半场的得分都是未知数,该怎样设未知数呢? 这个环节在学生读题的基础上,让学生抓住“下半场得分只有上半场的一半”这句话,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充分挖掘其中隐含的数学条件,从而理清数量关系,找到解题思路。 (2)师:能自己解决吗? (3)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4)集体交流。 方法1:解:设上半场得x分。 x+x=42 x= 42 x= 28 28×= 14(分) 方法2:解:设下半场得x分,那么上半场的得分是2x。 2x+x=42 3x= 42 x= 14 2x= 2×14=28 3.对比分析、优化方法。 师:不同的方法,相同的结果。刚才这两种方法,都很有道理。请大家分析对比一下,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说说你的理由。 4.汇报交流: 结合交流发现:第二种方法是用分数的意义一步一步进行推理计算的。这两种用方程解答的方法,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顺向思考,就能找到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这样的数量关系和思考方法与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是一致的。 5.回顾与反思: 引导学生从检验方程的解及是否符合题中的数量关系进行验证。 28+14=42,全场得分的确是42。 14÷28=,下半场的得分确实是上半场得分的。 符合题意,解答结果正确。 三、巩固提高 1.完成练习九第1-2题。 先让学生自主解答,然后集体交流。 2.完成练习九第3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3) 方法1:上半场得分+上半场得分×=全场得分 解:设上半场得分为x分。 x+x=42 x=28 x=×28=14 答:上半场得28分,下半场得14分。 方法2:下半场得分+下半场得分×2=全场得分 解:设下半场得分为x分。 2x+x=42 x=14 2x=2×14=28 答:上半场得28分,下半场得14分。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讲解数量关系的过程中,采取了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的方式,让学生大量说。通过说,引导学生理清思维过程,轻松掌握本节课的内容。但过于注重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因此授课中有牵着学生按照课前制定的程序进行教学的生硬。反思后我认为这节课完全可以设计得更开放一些,把思考、发现、创新的时间和过程多给予学生——这也是我今后教学应努力的方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