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两栖动物与爬行动物属于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五节的知识。该内容主要讲述水陆两栖的两栖动物与真正适应陆生生活的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内容较为简单,是中考的考点之一。关于两栖动物,教材主要从青蛙如何适应生活环境的角度切入,介绍了青蛙的身体结构、生理功能及其对于陆地环境的逐渐适应,归纳总结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并介绍了两栖动物的生存现状及保护两栖动物的重要意义。关于爬行动物,教材以蜥蜴为例,说明蜥蜴的身体特征对于陆地生活环境的适应,归纳总结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并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介绍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了一年的生物,基本学会去分析理解生物学概念。在学习该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的几大动物类群,具备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同时该内容为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以青蛙和蜥蜴做代表学习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特征,学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分析概况这两大类动物的特征,学习上难度不大,且较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与兴趣,为学好本节课奠定了基础。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青蛙与生活习性相适应的外部形态、结构生理的特点2理解蜥蜴与生活习性相适应的外部形态、结构生理的特点3掌握两栖动物与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4知道两栖动物、爬行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技能目标:通过对青蛙与蜥蜴外部形态的观察,使学生学会观察青蛙与蜥蜴的外部形态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观察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对两栖动物及爬行动物的学习,培养学生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习惯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教学难点:1两栖动物的概念2理解蜥蜴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课前准备:编制导学案、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两栖动物1旧知识导入:鱼可以生活在水中,回顾它适合生活在水中的两个特点,并思考青蛙和乌龟既可以在水中游泳,也可以在陆地生活,然而,青蛙属于两栖动物,而乌龟属于爬行动物,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内容。2互动授课教师讲解青蛙的幼体蝌蚪与成体青蛙之间的异同点,归纳总结出蝌蚪与青蛙在形态上出现的差异并推断出青蛙的生殖方式为体外受精及生殖离不开水,属于脊椎动物从水生到陆生的过度类群,其发育为变态发育。教师提问:青蛙生活的环境主要呈绿色,可以水陆两栖,那它具备有哪些形态结构特征与生理特点使它适应这样的环境?教师出示青蛙的图片,并观看人教版影音视频,学生结合教材第25页“观察与思考”的内容仔细观察,回答:1青蛙的身体表面是什么颜色的?这与它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2青蛙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它的皮肤有什么特点?3前肢与后肢有何区别?这与它的运动方式有什么关系?4他靠什么呼吸?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学生找出问题并回答,教师总结。1与环境保持一致,引导学生总结出这种现象是生物不断适应环境的结果,是生物进化的方向。2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验证青蛙的皮肤具有辅助呼吸作用。提出问题:青蛙冬眠时用什么呼吸?3引导学生观察青蛙幼体,幼体用什么呼吸?像什么?指出两栖动物与鱼类的关系。让学生找出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并默记。教师播放人教版影音视频,让学生了解其它的两栖动物有娃娃鱼(二级保护动物),蝾螈(二级保护动物)及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爱护环境的意识。教师小结,两栖动物的特征。爬行动物:教师活动:两栖不属于真正的陆生生物,蜥蜴,鳄鱼等爬行动物能完全适应陆地生活,是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脊椎动物。提问:以蜥蜴为例,爬行动物具有哪些形态结构及生理功能特点,与它适应陆地生活的环境相适应呢?与两栖动物有什么区别?学生活动:学生观看图片,自学教材第27-28页并思考以下问题:1蜥蜴生活在哪里?2蜥蜴的身体分部有何喝点?有何好处?3蜥蜴的四肢有什么特点?4蜥蜴的皮肤是怎么适应陆地生活的?5蜥蜴用什么呼吸?6为什么说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学生小组讨论,在课本上找出每个小题的答案,归纳总结并展示成果教师点评,归纳出蜥蜴能真正适应陆生生活的原因,让学生诵读爬行动物的特征,并记忆。教师展示ppt,学生了解其他爬行动物的种类,强调扬子鳄属于我国特有的爬行动物,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学生阅读课本,总结爬行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也有弊,并拓展恐龙也属于爬行动物,但由于环境的变化,已灭绝。教师小结爬行动物的特征,列表,比较爬行动物与两栖动物的异同点,学生回答。板书设计:一、两栖动物1观察青蛙:(1)体色:保护色(2)体表:皮肤裸露,能辅助呼吸(3)四肢:前肢短小,后肢发达2主要特征二、爬行动物1蜥蜴(1)生活环境:陆地(2)出现颈部(3)体表:角质鳞片(4)生殖和发育:脱离了水2主要特征作业:同步与课后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