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基因重组【学习目标】1.明确基因重组的原因。2.说出基因重组的意义。【学习重难点】基因重组的意义。【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寻找证据——阅读阅读课本P88页资料,根据阅读获得的信息,思考下列问题:1.杂交后代中与亲代性状不同的表型和基因型分别是什么?2.F1出现的几种性状的比例大约是多少?3.F1出现新性状的原因是什么?二、知识巩固1.一对夫妇所生子女中,也有很大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来自()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环境影响D.基因分离2.下列情况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的是()①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②基因型为DD的豌豆,种植在土壤贫瘠的地方而出现矮茎性状,下一代种植在水肥充足的地方,全表现为高茎③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局部交换④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改变、增添和缺失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下面有关基因重组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可导致基因重组B.基因重组产生原来没有的新性状C.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D.基因重组能产生原来没有的新基因型4.下列甲、乙分裂过程中产生配子时发生的变异属于()A.均为基因重组,可遗传的变异B.甲为基因重组、乙为基因突变,均为可遗传的变异C.均为基因突变,可遗传的变异D.甲为基因突变、乙为基因重组,均为可遗传的变异5.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因基因重组而导致子代性状分离B.基因A因改变、增添或缺失部分碱基而形成它的等位基因a,属于基因重组C.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可能导致基因重组D.造成同卵双生姐妹间性状上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基因重组答案1.解析:选B.父母双方在减数分裂中通过基因重组产生多种多样的配子,随精子和卵细胞随机结合,增加了后代的多样性。2.解析:选C.基因重组有两种情况:一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的交叉互换,二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3.解析:选B.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即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A项正确;通过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D项正确;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C项正确;产生原来没有的新性状是基因突变的结果,B项错误。4.解析:选D.图甲中的“a”基因是从“无”到“有”,属于基因突变;图乙中的A、A、B、b基因是已经存在的,只是进行了重新组合;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均属于可遗传的变异,故选D.5.解析:选C.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因等位基因分离导致子代性状分离。基因A因改变、增添或缺失部分碱基而形成它的等位基因a,属于基因突变。四分体时期的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可能导致基因重组。同卵双生姐妹的遗传物质相同,造成其性状上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环境影响。(共16张PPT)基因重组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学实验材料,其可见的突变类型较多,既容易培养也方便观察。科学家曾经培育出了同时具有白眼、棒眼、残翅、小翅脉性状的果蝇,这些性状是怎么集中到一只果蝇身上的?果蝇作为实验材料在基因定位的研究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基因定位具体又是如何操作和实现的呢?新课导入阅读下面资料,重点关注测交后代果蝇的表型和基因型。果蝇灰身(B)与黑身(b)、大翅脉(E)与小翅脉(e)是两对相对性状而且独立遗传。摩尔根用灰身大翅脉雌蝇与灰身小翅脉雄蝇杂交,子代中47只为灰身大翅脉,49只为灰身小翅脉,17只为黑身大翅脉,15只为黑身小翅脉(图5-5)。寻找证据阅读根据阅读获得的信息,思考下列问题:1.杂交后代中与亲代性状不同的表型和基因型分别是什么?2.F1出现的几种性状的比例大约是多少?3.F1出现新性状的原因是什么?P灰身大翅脉果蝇×灰身小翅脉果蝇F1灰身大翅脉果蝇灰身小翅脉果蝇黑身大翅脉果蝇黑身小翅脉果蝇(47只)(49只)(17只)(15只)图5-5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1.杂交后代中与亲代性状不同的表型和基因型分别是什么?2.F1出现的几种性状的比例大约是多少?3.F1出现新性状的原因是什么?杂交后代中与亲代性状不同的表型和基因型分别是黑身大翅脉(bE)和黑身小翅脉(be)。四种类型的果蝇,其比例大约是3:3:1:1。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和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会导致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组,从而使子代出现变异。1.概念:基因重组是指生物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基因重组2.类型和时期①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②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局部互换。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也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3.基因重组的意义:思考:基因重组能否产生新的基因?基因重组是原有基因的重新组合,只产生新的基因型和重组性状,不能产生新基因与新性状。与社会的联系:小麦和水稻等很多农作物都利用杂交育种的原理来选育优良品种,如我国推广种植的“汕优63”杂交水稻等。易倒伏、易感稻瘟病一直以来是水稻种植中被重点关注的问题。抗倒伏、高抗稻瘟病品种,就是利用抗倒伏、易感稻瘟病水稻品种和易倒伏、高抗稻瘟病水稻品种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和多年选育获得的。波尔山羊(生长快、体形大)黑山羊(肉质好、瘦肉率高)×杂交波尔山羊(生长快、体形大、肉质好、瘦肉率高)当堂检测1.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其亲子代之间总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C.染色体变异D.生活条件改变A2.中国二胎政策的放开,使得当前出现生育小高峰。二胎孩子往往与头胎孩子在性状表现上既有相同又有差异,引起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自然选择D.染色体变异B3.基因重组指的是()A.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B.各条染色体上全部基因的重新组合C.非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的重新排列D.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重组D知识梳理基因重组本质意义原因时间产生新的基因型,原有性状组合自由组合;交叉互换减数第一次分裂生物变异来源之一,对生物进化有重要意义谢谢基因重组【教学目标】1.明确基因重组的原因。2.说出基因重组的意义。【教学重难点】基因重组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学实验材料,其可见的突变类型较多,既容易培养也方便观察。科学家曾经培育出了同时具有白眼、棒眼、残翅、小翅脉性状的果蝇,这些性状是怎么集中到一只果蝇身上的?果蝇作为实验材料在基因定位的研究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基因定位具体又是如何操作和实现的呢?(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思考引入新课。)二、讲授新课寻找证据——阅读阅读课本P88页资料,根据阅读获得的信息,思考下列问题:1.杂交后代中与亲代性状不同的表型和基因型分别是什么?2.F1出现的几种性状的比例大约是多少?3.F1出现新性状的原因是什么?每个学生先自己独立完成,然后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各组代表回答上述问题。教师点评。1.概念:基因重组是指生物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2.类型和时期:(1)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2)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局部交叉互换。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3.意义: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也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问题:基因重组能否产生新的基因?基因重组是原有基因的重新组合,只产生新的基因型和重组性状,不能产生新基因与新性状。与社会的联系:小麦和水稻等很多农作物都利用杂交育种的原理来选育优良品种,如我国推广种植的“汕优63”杂交水稻等。易倒伏、易感稻瘟病一直以来是水稻种植中被重点关注的问题。抗倒伏、高抗稻瘟病品种,就是利用抗倒伏、易感稻瘟病水稻品种和易倒伏、高抗稻瘟病水稻品种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和多年选育获得的。当堂检测1.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其亲子代之间总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A.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C.染色体变异D.生活条件改变2.中国二胎政策的放开,使得当前出现生育小高峰。二胎孩子往往与头胎孩子在性状表现上既有相同又有差异,引起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B)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自然选择D.染色体变异3.基因重组指的是(D)A.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B.各条染色体上全部基因的重新组合C.非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的重新排列D.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重组【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基因重组-学案.docx 基因重组-教案.docx 基因重组-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