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孟德尔对基因分离规律的探索【学习目标】1.阐明孟德尔的杂交试验过程及分离定律。2.理解并掌握遗传学的相关概念及符号含义。3.体会、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学习重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学习过程】一、基础梳理(一)孟德尔进行豌豆杂交实验1.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而且是闭花受粉。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2)豌豆植株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且能稳定地遗传给后代。2.概念(1)自交:相同基因型个体之间的交配,植物的自花传粉,同株异花传粉均属于自交。(2)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3.实验(1)人工异花传粉的一般步骤:去雄→套袋→采集花粉并传粉→套袋。(2)实验中相关符号及含义符号PF1F2×?♀♂含义亲本子一代子二代杂交自交母本或雌配子父本或雄配子(二)孟德尔提出性状遗传分离规律的假说实验过程说明P(亲本) 高秆×矮秆↓F1(子一代) 高秆↓?F2(子二代)高秆∶矮秆比例接近 3∶1①P具有相对性状;②性状③F1全部表现为显性性状;④F2出现性状分离现象,分离比为3∶11.概念(1)显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种亲本杂交,F1显现出来的性状叫显性性状,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隐性性状。(2)性状分离:杂种的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2.假说理论(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3.遗传图解(1)配子的结合方式:4种。(2)遗传因子组成:3种,分别为YY、Yy、yy,其比例为1∶2∶1。(3)产生后代的性状表现:2种,分别为高秆、矮秆,其比例为3∶1。(4)亲本中的高秆(YY)或矮秆(yy)个体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称为纯合子;F1中的高秆(Yy)个体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称为杂合子。4.验证分离规律假说(1)验证方法。测交法,即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2)实验结果测交后代中的高茎与矮茎植株的数量比接近1∶1。(3)实验结论F1是杂合子,产生C和c两种配子,比例接近1∶1。(三)科学家解释孟德尔的分离规律从基因水平上,科学家通过减数分裂过程对孟德尔的分离规律进行了合理的解释。以豌豆茎秆的高矮这一对相对性状为例,对孟德尔分离现象作出分析。(四)科学家重新发现孟德尔遗传规律一对基因在杂合体中保持相对独立。杂合体形成配子时,每对等位基因彼此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形成两种数目相同的配子。二、知识巩固1.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为纯种的原因是()A.豌豆品种间性状差异大B.豌豆先开花后受粉C.豌豆是自花传粉的植物D.豌豆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体没有显现出来的性状称为隐性性状B.亲本之中一定有一个表现为隐性性状C.若子代中出现显性性状,则亲代中必有显性性状个体D.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双亲只具有一对相对性状3.下列关于杂合子和纯合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纯合子的双亲至少一方是纯合子B.纯合子的细胞中无控制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C.纯合子杂交后代都是纯合子D.杂合子自交的后代全都是杂合子4.测交后代的种类和比例是由下列哪一项来决定的()A.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B.F1配子的种类和比例C.隐性个体的配子D.显性基因5.孟德尔的杂交实验结果及其解释被后人归纳为孟德尔第一定律,又称分离定律。下列关于分离定律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体遗传的不是性状本身,而是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B.遗传因子在杂合子里是成对的,在纯合子里是成单的C.分离定律在生物的遗传中具有普遍性D.分离定律的提出和验证过程体现了假说—演绎法6.小麦抗锈病对易染锈病为显性。现有甲、乙两种抗锈病的小麦,其中一种为纯合体,若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小麦,下列哪项最简便易行()A.甲×乙B.甲×乙得F1再自交C.甲、乙分别和隐性类型测交D.甲×甲、乙×乙答案1.答案C解析豌豆是自花传粉的植物,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所以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2.答案C解析根据概念可知,隐性性状是指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种的亲本杂交,F1未表现出来的性状,A错误;亲本的表型可以都是显性、可以都是隐性、也可以是一显一隐,B错误;若子代中出现显性性状,则亲代中必有亲本携带显性遗传因子,携带显性遗传因子一定为显性性状个体,C正确;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双亲具有多对相对性状,但实验只研究其中的一对相对性状,D错误。3.答案B解析纯合子是指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因此在纯合子的体细胞中无控制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B正确;两杂合子如Aa和Aa杂交,后代也会出现纯合子(AA,aa),A错误;纯合子杂交也可能产生杂合子,如AA×aa→Aa全为杂合子,C错误;杂合子自交,后代有杂合子(Aa),但也出现纯合子(AA和aa),D错误。4.答案B解析测交是指杂交产生的子一代个体与隐性个体交配的方式,测交后代的种类和比例可以反映F1产生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进而可确定F1的遗传因子组成。因此,测交后代的种类和比例是由F1配子的种类和比例来决定的。5.答案B解析遗传因子在体细胞里是成对的,在配子里是成单的,B错误。6.答案D解析对于植物显性性状的个体,其可能是纯合体,也可能是杂合体。鉴别和保留植物纯合显性性状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自交法,即甲×甲、乙×乙。如果出现性状分离,则为杂合体,没有出现性状分离的为纯合体,D正确。(共29张PPT)孟德尔对基因分离规律的探索红墨水与蓝墨水混合后的颜色?混合后能否再将这两种墨水分开?+品红色(介于红色和蓝色之间)不能导入导入不同颜色的牡丹:红牡丹和白牡丹杂交后,子代的牡丹花会是什么颜色?导入人们曾认为生物的遗传也是这样,双亲的遗传物质混合后,子代的性状介于双亲之间,即生物性状的遗传符合“黑+白=灰”的规律。有位科学家大胆质疑:生物的遗传真是这样的吗?讲授新课孟德尔生活于19世纪的奥地利,原是天主教神父。他利用教堂的一小块菜地,种植多种植物进行了大量的杂交实验,最终完成豌豆的杂交实验,通过分析这实验结果发现了生物遗传的规律。1.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豌豆性状的选择一、孟德尔进行豌豆杂交实验自花传粉异花传粉2.豌豆具有稳定的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3.豌豆生长周期短,易于栽培。4.子粒较多,数学统计分析结果可靠。形态特征如豌豆种子的形状、颜色;生理特征如植物的抗病性、耐寒耐旱性等。性状的形成是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和它的生活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性状:指生物体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征。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相对性状的三个要点同种生物:豌豆同一性状:茎秆的高度不同表现类型:高秆1.5~2.0米,矮秆0.3米左右耳垂的位置上眼睑是否褶皱大拇指是否弯曲有无酒窝下列几组性状是相对性状吗?为什么?人的直发与黑发玉米的黄粒与大豆的黄粒鸡的白毛与狗的卷毛不是,因为不是同一性状。不是,因为不是同一种生物。不是,因为既不是同一种生物又不是同一性状。基本概念及常用符号1)父本:♂2)母本:♀3)亲本:P4)杂交:×6)子一代:F17)子二代:F25)自交:⊙实验方案的设计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数据统计F2中出现的3:1的性状分离比是偶然的吗?性状PF1F2F2比例茎秆的高度高×矮高787(高)277(矮)2.84:1花的颜色紫色×白色紫色705(紫色)224(白色)3.15:1花芽的位置腋生×顶生腋生651(腋生)207(顶生)3.14:1种子的颜色黄色×绿色黄色6022(黄色)2001(绿色)3.01:1种子的形状圆滑×皱缩圆滑5474(圆滑)1850(皱缩)2.96:1豆荚的颜色绿色×黄色绿色428(绿色)152(黄色)2.82:1豆荚的形状饱满×皱褶饱满882(饱满)299(皱褶)2.95:1总计1494950102.98:1二、孟德尔提出性状遗传分离规律的假说?×P纯种高秆纯种矮秆高秆F1F2787高秆277矮秆1.为什么子一代都是高秆而没有矮秆的呢?2.为什么子二代中矮秆性状又出现了呢?显性性状: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杂种子一代显现出来的性状。隐性性状: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杂种子一代未显现出来的性状。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1.F1都表现出显性性状2.F2出现了性状分离3.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孟德尔做的豌豆杂交实验结果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决定的。①遗传因子之间不相互融合、不在传递中消失。②显性遗传因子:控制显性性状,用大写字母表示。隐性遗传因子:控制隐性性状,用小写字母表示。(同一个字母)分离规律假说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①纯合子:②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如YY、yy。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如Yy。(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有抑制作用)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提出4点假说用4点假说预测测交的结果实际做测交实验验证测交结果假说—演绎法科学实验提出问题大胆猜测推出假设演绎推理实验检测揭示规律如何解释F2中出现的3:1对分离规律假说的验证——测交实验CcccCc配子紫花白花×测交后代cCccc1:1紫花白花F1×隐性纯合子测交对孟德尔分离现象的分析示意图Tt×TtTtTTTtTtttTT×tt高秆矮秆P配子TtF1Tt配子F2高秆高秆高秆矮秆1:2:1三、科学家解释孟德尔的分离规律分离定律1.内容:一对基因在杂合体中保持_______独立。杂合体形成配子时,每对等位基因彼此______,分别进入__________,形成两种数目______的配子。2.适用范围:只适用于真核生物___________中细胞核的遗传。相对分开不同的配子有性生殖相同四、科学家重新发现孟德尔遗传规律除了完全显性和不完全显性外,遗传学家相继发现了镶嵌显性、共显性、复等位基因控制、表观遗传等多种遗传类型。遗传类型的多样性拓展物理化学方法假说想象力数学方法观察方法实验方法生物学方法论知识梳理孟德尔对基因分离规律的探索孟德尔进行豌豆杂交实验孟德尔提出性状遗传分离规律的假说科学家解释孟德尔的分离规律科学家重新发现孟德尔遗传规律谢谢孟德尔对基因分离规律的探索【教学目标】1.阐明孟德尔的杂交试验过程及分离定律。2.理解并掌握遗传学的相关概念及符号含义。3.体会、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教学重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以“问题探讨”引入:红墨水与蓝墨水混合后的颜色?混合后能否再将这两种墨水分开?红牡丹和白牡丹杂交后,子代的牡丹花会是什么颜色?(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思考引入新课。)人们曾认为生物的遗传也是这样,双亲的遗传物质混合后,子代的性状介于双亲之间,即生物性状的遗传符合“黑+白=灰”的规律。有位科学家大胆质疑:生物的遗传真是这样的吗?二、讲授新课人物介绍:孟德尔生活于19世纪的奥地利,原是天主教神父。他利用教堂的一小块菜地,种植多种植物进行了大量的杂交实验,最终完成豌豆的杂交实验,通过分析这实验结果发现了生物遗传的规律。(一)孟德尔进行豌豆杂交实验设疑:为什么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讲述:结合挂图、课件和学生的回答,讲述豌豆的结构特点。1.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动画展示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的过程。2.豌豆具有稳定的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3.豌豆生长周期短,易于栽培。4.子粒较多,数学统计分析结果可靠。讲述:结合上述内容,引导学生给出性状、相对性状、自交、杂交、正交和反交等概念。性状:指生物体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征。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思考:下列几组性状是相对性状吗?为什么?人的直发与黑发玉米的黄粒与大豆的黄粒鸡的白毛与狗的卷毛利用挂图让学生思考:孟德尔的杂交实验是怎样设计的?(帮助理解基本概念及常用符号)(二)孟德尔提出性状遗传分离规律的假说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是偶然的吗?给出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的概念。孟德尔做的豌豆杂交实验结果:1.F1都表现出显性性状。2.F2出现了性状分离。3.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分离规律假说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决定的。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设疑:孟德尔假说合理地解释了豌豆的杂交实验。但是作为一种正确的假说,仅能解释已有的实验结果是不够的,还应该能预测另一些实验结果。孟德尔是如何实现这一目的的呢?讲述:孟德尔的测交实验,给出测交概念,指导学生通过绘制遗传图解,预测测交实验的结果。巡视检查学生习作的情况。通过课件或板图,展示规范的测交遗传图解,对学生出现的错误给予及时地纠正。(三)科学家解释孟德尔的分离规律从基因水平上,科学家通过减数分裂过程对孟德尔的分离规律进行了合理的解释。以豌豆茎秆的高矮这一对相对性状为例,对孟德尔分离现象作出分析。(四)科学家重新发现孟德尔遗传规律依据遗传实验,引导学生归纳分离定律。一对基因在杂合体中保持相对独立。杂合体形成配子时,每对等位基因彼此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形成两种数目相同的配子。注意:虽然孟德尔提出的有关生物性状遗传的规律能够解释很多遗传现象,但生物界也有一些遗传现象不能用分离定律来解释;基因的显隐性关系有时也受到生理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有些植物花色的显隐性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遗传类型的多样性除了完全显性和不完全显性外,遗传学家相继发现了镶嵌显性、共显性、复等位基因控制、表观遗传等多种遗传类型。拓展引导学生归纳本节内容涉及的生物学方法论【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孟德尔对基因分离规律的探索-学案.docx 孟德尔对基因分离规律的探索-教案.docx 孟德尔对基因分离规律的探索-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