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一、知识与技能 1. 描述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 2.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 3.说出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4.尝试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临时装片。 过程与方法 采用实验探究,推理归纳法。 观看课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描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结合水影响植物分布的知识,形成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观点,形成保护植物必须首先保护其环境的情感。 2.通过绿色植物蒸腾作用意义的学习,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 3.利用气孔的“开”与“闭”的关系,对学生进行辩证观点的教育。? 绿色植物叶片的结构。 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出叶片的机制。 3.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 4.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临时装片。 气孔“开”“闭”的机理。 水分通过气孔散失的过程。? 教师准备:(1)显微镜、双面刀片、镊子、载玻片、盖玻片、叶片的永久切片,盛清水的培养皿、滴管、吸水纸、碘液、纱布、毛笔、小木板。 (2)长型气球(选球壁厚度不一致的)四个或五个。 (3)生物圈水循环的CAI课件或录像。 学生准备:(1)新鲜叶片。 (2)网上查阅有关水循环和蒸腾作用的资料。 (3)植物蒸腾作用散失水分(袋内有水珠)的装置。? 师:我们已经知道,绿色植物一生中要吸收很多水,每天都有大量的水吸进植物体内。如一株玉米一天可以吸收几千克水,比你一天喝的水都多许多。我们又知道,水进入植物体后,是通过茎中的导管运到植物体各个部分的。那么,这些水是存留在了植物体内,还是又离开了植物体? 生:讨论回答,是又到了植物体外,因为在前面我们做过“植物对空气温度的影响”的探究。 (引出教学目标,目标引动,情境带动。) 实验分析——蒸腾作用使水分大量散失 师:首先介绍实验的操作过程:用干燥塑料袋罩住盆栽花卉的一枝,在基部将袋口扎住,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 生:仔细观察袋内现象回答,有水珠了。 师:这些水珠是哪里来的? 生:是从植物体内,通过叶片出来的。 师:很好,下面我们来观察叶片的结构。请同学们对照课本的实验要求制作临时装片。在用刀片时要注意安全。 生:按实验要求观察叶片的结构。 师:巡回指导,对临时装片效果不好的组,发放永久装片,让学生进行观察。 师:现在大家都能清晰地看到叶片的结构了,你能分清上下表皮吗? 生:参看书中图Ⅲ—23区分并回答:栅栏组织一侧是上表皮,海绵组织一侧是下表皮。 师:下面大家用镊子撕取下表皮进行观察。 生:撕取、制片、观察。 师:下表皮细胞是什么样子的?上面有气孔吗? 生:观察后回答,是不规则的,并且上面有气孔。可见水分就是从气孔散失掉的。 师:非常好!根从土壤中吸收了水,由茎中的导管运输到叶片,再由叶片中的气孔散失到大气中。这是蒸腾作用。蒸腾作用并不是无时无刻都在进行的。那么蒸腾作用的进行受什么控制呢?大家进一步观察一下气孔的结构。 生:观察后回答,气孔是由两个细胞构成的孔像两扇门一样。 师:对,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这两扇门是如何开闭的。两名同学各吹一个长形气球,当吹气到一定程度时,气球弯曲(表示保卫细胞吸水弯曲),将两个气球的凹面相对放在一起,即可显示气孔“开放”,然后缓慢放气,气球变直,中间的空隙逐渐减小,直到两气球合并,表示气孔“关闭”。 师:大家刚才仔细观察了,现在想想气球为什么会弯曲? 生:讨论并思考回答,由于气球壁的厚、薄不均造成的。 师:对气孔的“开”“闭”原理与此类似;保卫细胞的厚薄不均;外壁厚不易伸展,内壁薄较易伸展。保卫细胞吸水时弯曲,气孔张开;失水时拉直,气孔闭合。同学们讨论一下,气孔的张开对植物有什么意义。 生:热烈讨论回答,光合作用吸收的CO2从这里进来,产生的O2从这里出去,还有蒸腾失水。 师:及时总结评价,并提问:蒸腾作用的意义是什么? 生:总结:促进水分的吸收,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调节体温。 (激发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热爱生命,勇于拼搏的情怀。) 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一、叶片的结构 1.叶肉 2.叶脉 3.表皮 二、蒸腾作用 完成本课时对应的练习题。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这一节位于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章,是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重要意义之一。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叶片的横切面实验,介绍叶片的结构以及叶片.上气孔的开闭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蒸腾作用及生物圈中水循环的过程。最后深入探讨绿色植物是如何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认识森林对促进水循环和保持水土的作用。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描述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解释气孔的开闭机制。说出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熟练使用显微镜和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临时装片,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及珍惜水源的意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