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课时 1~5的认识 教学目标 1.掌握1~5各数的基本含义和数字排序,能认、读、写1~5各数。2.能用算珠表示具体的数量,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在数数、认数、算数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1~5各数的意义和写法。 难点:1~5的书写。 教学内容 对应教材第14~16页内容、“做一做”和第18页“练习三”的第1、2题。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PPT课件,计数器 2.学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二次备课 回顾旧知 引入新课 (4分钟) 1.回顾前面的所学知识,完成下题。 看数圈图。 提问:同学们是怎样数数的呢?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2.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前面我们学习了数数,本节课我们一起认识1~5。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4分钟)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4分钟) 课件出示教材第14~16页内容及情境图。 (1)引导学生描述图意。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从图中看到的,指名学生回答,其余学生补充。 这幅图呈现的是农家小院的情境,通过观察,数出图中人和物的数量,数量是几就用数字几表示。 (2)分组讨论:图中有4只可爱的小鸡!看看还有什么。 引导学生用数表示图中事物的数量。数量是1的有1只小狗,1个老奶奶;数量是2的有2只鸭、2个盘子、……;数量是3的有3只小鸟、3只蝴蝶、……;数量是4的有4只小鸡、4朵花;数量是5的有5个南瓜、5个玉米。 (3)引导学生用小棒摆图形表示1~5各数。 (4)引导学生学习1~5的数序。 教师在计数器上拨珠子,问学生用几来表示,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让学生将“点子图”按从少到多的顺序排列,然后教师提问:“1的后面是几?5的前面是几?3在谁的前面又在谁的后面?” 学生交流汇报,集体订正。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表扬。 (5)引导学生学习1~5各数的写法。 教师示范并讲解书写方法,然后指导学生进行1~5各数的书写。 “1”的写法:把1写在田字格的左半格,从右上方起笔到左下方收笔,写时略倾斜,不要写成竖直的。 …… 学生书写1~5各数,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对书写正确且规范的同学予以表扬。 课堂练习 巩固提高 (8分钟) 1.完成教材第16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18页“练习三”第1题。 3.完成教材第18页“练习三”第2题。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4分钟) 1.(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 2.布置作业。 见本书配套练习题。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对于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说,深入地理解1~5各数的基数含义是有一定难度的。用直观、形象和生动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地教学,帮助学生建立起这些抽象的概念。在教学中,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再用数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