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理解1千克=1000克。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渗透估测物品质量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3.让学生经历看、比、掂、估、验的过程,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增强生活意识。教学重点、难点: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观念,培养学生估测物品质量的能力。教具准备:(教师用)多媒体课件,两袋糖各500克,一袋盐1千克,弹簧秤,电子秤,天平一袋苹果1050克等。(学生用)六人一组:一个2分硬币约1克、两颗花生米1克、两袋糖各500克、一袋盐1千克、天平等。教学过程:一、走进生活,感受新知。1、同学们,你们和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一起去买过东西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看看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吧。课件显示学生汇报。其实在我们准备的商品中也有这样的信息,请大家找一找。(汇报)?你发现了什么?2、你知道这些几克、几千克表示的是什么吗???3、你们真是细心观察的小朋友,克和千克都是表示物体有多重的单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一)认识秤。物体到底有多重是怎样得来的呢?(用秤称出来的。)那同学们认识哪些秤呢?(先让学生说一说后出示挂图,认识各种秤。并说明各种秤称出来的物品是用克做单位,还是用千克做单位,那要看秤上的标注。)(二)认识克与千克。1、认识克。(1)老师这里有一个一角的硬币,你们猜猜它有多重呀?它大约重1克。(2)我们每个同学那里都有一个1角的硬币,请你拿起来用两只手指肚掂一掂,有什么感觉?(很轻、太轻了)你有什么发现?(3)在我们生活中像这样轻的物体还有很多,举出几个大约重1克的物品例子如:一张扑克牌、纽扣、卡子、两枚曲别针、一个乒乓球等等,它们都约重1克。(4)猜一猜。再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手里的几粒黄豆粒约重1克呀?猜后用天平称一称,大约4粒玉米粒重1克。用天平验证(介绍天平的用法)(5)自己称量一件商品,感受它的重量。(介绍小组内的弹簧秤用法)汇报2、认识千克。(1)请同学们拿出一袋盐,掂一掂、估一估一袋盐有多重?到底是多少克呢?你怎么知道是500克呢?(有标注)我们一起来看看质量标注:500克。(2)一袋盐重500克,那两袋呢?(500+500=1000克)请同桌把两袋盐放在一起在手上掂一掂1000克重的盐,说一说1000克的东西放在手上什么感觉?(3)下面老师用盘秤为大家称一称这两袋盐的重量。请看一看盘秤上标有什么字母?(kg)它表示什么?(千克)请一名学生上台读出这两袋盐在盘秤上的质量是多少。(1千克)。(4)还是这两袋盐,计算得到的是1000克,用秤称是1千克,这说明它们之间应该用什么符号连接?(5)1000克=1千克。也就是说1000个1克就是1千克。(6)师拿出1千克重的一袋洗衣粉,请学生猜一猜它有多重?然后再与刚才的两袋盐用手掂一掂,比较一下它们的质量。(学生边掂边说差不多重,也是1千克。)是不是约重1千克。看看标注吧!(8)1千克这么重,想不想体验2千克有多重呀?那该怎么办呢?(小组合作把4袋盐合起来掂一掂)(9)如果是几十千克的重量呢?其实我们的体重就有几十千克。谁知道自己的体重?汇报后同学们发现自己在的体重在30千克左右。下面请同桌同学互相抱一抱,来感受一下几十千克的重量吧!三、实践活动,巩固提升。1、填上适当的单位。??2、修改数学日记。??先同桌互相说说有什么修改意见,再提问个别。?四、总结内化本课知识。????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除了克和千克以外,有时候还要用到更大的质量单位,这个我们以后再学。???????????????附:板书设计????????克和千克克?????????千克????g??????????kg???????1000克=1千克学设想:千克与克的认识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四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借助直观手段,对质量单位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感受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学生系统学习质量单位的开始。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概念,并了解千克与克之间的关系,完成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同时为今后学习吨打好基础。斯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中明确指出:数学教育是数学活动的教育。结合新课程理念,本课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力求做到以下两点:1、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重视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2、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中教师多次为学生提供小组学习的机会。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说一说等活动,既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操作实践的空间,也留给他们足够的思考与交流的时间,让他们都能动手、动口、动脑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内容: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四册第五单元第61-63页。教学目标:1、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2、形成初步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实践、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意识。3、能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在学习过程中感知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形成初步的估算意识。教学重点: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教学难点:1克与1千克质量观念的建立;知道1千克=1000克。教学准备:每个小组一份学具,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教学过程:一、认识克1、出示1枚2分硬币并感觉其质量。师述:我们每人桌上都有1枚2分硬币,现在放在手上掂一掂,有什么感觉?轻得象什么?2、简介天平及砝码。师述:它到底有多重呢?我们要用一种精密的仪器天平来称量。课件出示天平,简介天平和砝码。板书:克(g)3、课件演示称量1枚2分硬币的过程。4、再次感受1枚2分硬币的质量。师述:请同学们闭上眼,把2分硬币放在手中,再次感受一下它有多重。5、师述:1枚2分硬币约重1克,那么,2枚呢?3枚呢?10枚呢?100枚呢?200枚呢?500枚呢?800枚呢?900枚呢?让学生随教师的提问推理感受其质量。教师将900枚硬币放入袋中,在台秤上称量,验证900枚硬币的质量是否接近1千克,并随着硬币的不停放入,让学生感受质量越来越重,继续追问并放入硬币:999枚呢?1000枚呢?板书:1000克。告诉学生:1000克也可以记做1千克。千克是相对于克而言更高级的质量单位。板书:1000克=1千克。追问并填空:1000克里面有()个1克。1千克里面有()个1克。1000个1克是()克。1000个1克是()千克。现在我们就来认识1千克。二、认识千克并学习单位换算1、导入:1000克比1克重多了,称这些较重的东西,平时常用什么秤?你在哪儿见过?2、课件出示常见的秤并讲解盘秤的使用方法。师问:kg是什么意思?师述:1kg就是1千克。1千克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1公斤。1公斤等于2斤。1斤就是多少克?1斤就是500克。3、建立1千克的质量观念。小组合作学习。称组内物品(教师给每个组准备称好的质量是1千克的物品:1袋花生米等粮食作物、1袋苹果等水果、1袋沙子等质地不同、体积不同的物品,每个组都有4本数学书),感受1千克。出示合作学习要求:(1)以千克作单位,估算出组内物品、4本数学书各是多少千克?(取整千克数)(2)称一称。(3)把称得的结果写在标签上。(4)组长把标签贴在包装袋上。(5)拎一拎物品,边拎边说说质量,并感受其质量。(6)想一想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4、小组汇报。物品不同,体积不同,但质量相同,都是1千克。三、克与千克的比较提问:生活中哪些物体以克作单位?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教师板书:较轻的物体以克作单位。生活中哪些物体以千克作单位?有什么共同点?(板书:较重的物体以千克作单位)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再一次感受并区分各种标有质量的物品:如2千克的洗衣粉、50克的果冻等。趣味区分练习,进一步感受克与千克。《克和千克》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一些称物体重量的常用计量工具,初步了解使用方法。2、使学生建立“克”和“千克”的重量单位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3、在认识天平和读出各种各样秤秤面刻度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看一看、比一比、掂一掂、做一做等实践活动中建立克和千克的重量单位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教学难点:在一定生活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看秤面读重量数,了解常用计量工具的使用方法。课前准备:学生到超市,调查有关物品质量的问题并完成表格。“克和千克的认识”家庭实践调查表物品名称物品的重量我怎么知道它的重量的????????????教学过程:一、生活引入1、认识重量单位“克”和“千克”师:昨天我们进行了有关物质重量的调查,你有哪些收获呢?学生自由交流师:在调查中,你还有什么新发现吗?(1)理解:g表示克,Kg表示千克,是常用的计量单位。(2)其他2、师小结,并出示课题:“克和千克”。3、认识秤(1)提出问题。??????师:刚才我们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识的净含量可以知道物品的重量,但很多物品没有包装袋,要知道它们的重量怎么办呢???????生:可以用秤来称。??????师:对,要想知道物品准确的重量可以用秤来称。根据用途不同,秤有好多种,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2)学生自由说生活中常见的秤。?????(3)教师课件展示并介绍学生未说出的秤。?????二、认识“克”和“千克”,建立克和千克的重量单位概念??1、建立克的概念(1)出示一枚2分的硬币。让学生掂一掂,说说感觉怎样?(很轻)(2)介绍天平及使用方法师:称较轻物品的重量,常用天平,让我们来看一段录像,了解一下天平的使用。(3)师:这枚2分的硬币就大约重1克,请同学们掂一掂。(4)讨论:请同学们找一找,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药片、小螺丝、纽扣……)2、感知1千克的实际重量(1)知道1千克=1000克师:小朋友们还带来了什么?(盐)把它放桌上,看看一袋盐重多少克?生:500克师:请你掂一掂,感觉怎么样?(生自由说)(2)详细介绍盘秤的使用方法(课件展示)师:现在这袋盐用天平来称合适吗?称比较重的物质我们也要选择合适的工具。(3)师:把同桌两人的合起来掂一掂,感觉怎样?(生自由说)知道现在有多重吗?师:对,是1000克,也可以说成1千克。师:千克和克都是重量单位,谁能说说两者之间的关系?板书:1千克=1000克(4)实践活动师:小组合作,称出1千克的苹果A、操作,感受1千克的重量B、交流,问:为什么同样是1千克,称出来的数量是不一样的呢?C、感受比1千克重的物体(如:桌子、凳子的重量、互相抱一抱)三、实际应用1、看示意图,说出物品的重量,一个鸡蛋重()克,十个鸡蛋重()克,你是怎么知道的?2、填出合适的重量单位一个梨重200()一只鸭子重3()一条鲤鱼重500()一袋大米重10()3、看图判断①一本数学书约种150千克………(??)②一张桌子约重15千克。…………(??)③一个文具盒约重300克。…………(??)④一包大米约重25克。……………(??)说说理由4、提高练习师:小朋友们真聪明,小兔子也要请你们帮个忙。它拨了3个萝卜,用50、500克的砝码这样称,你知道这3个萝卜重多少克吗?四、总结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有什么新的收获?延伸:?课件出示:一头大象,如果用“克”或“千克”来表示这头大象的重量合适吗?如不合适那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呢?我们以后再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克、千克、吨的认识 ︳青岛版.doc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克和千克》 ︳青岛版 (1).doc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克和千克》 ︳青岛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