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实验目的1、认识红细胞、白细胞。2、培养观察能力,提高使用显微镜的技能。实验重点认识红细胞和白细胞实验难点认识红细胞和白细胞实验关键熟练使用显微镜,找到要观察的细胞。材料用具人血的永久涂片,显微镜。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但本实验对显微镜的使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仔细调好显微镜。实验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假设你们是医生,今天我生病了,你建议我进行血常规化验,于是你从我的手指上取了一滴血,然后将血滴在载玻片上,做成涂片,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你看到了什么呢?(学生回答)看来课前同学们已对本节课的实验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吧!(1)投影展示实验目的和材料器具。(2)投影展示实验步骤找一个学生读。实验步骤第一步:检查实验器材实验器材:人血的永久涂片、显微镜。第二步:取镜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把显微镜轻轻放在实验台略偏左的地方,镜臂朝向自己,镜座距身前的实验台边缘7厘米左右。第三步:对光1、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2、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3、转动遮光器,使遮光器上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4、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直至出现一个明亮的视野。注意:切勿将直射的阳光作为光源。第四步:放置人血涂片(放)把人血永久性涂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标本基本正对通光孔的中心,用压片夹压住。将装片放在低倍镜下观察。第五步:镜筒下降(降)从侧面注视物镜,双手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直至镜头降至接近装片处停止,防止压碎装片和损伤镜头。第六步:观察(察)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同时反方向慢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找到血细胞,然后转动转换器,换高倍物镜观察,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分辨各种血细胞。第七步:整理和存放1、实验结束后,转动粗准焦螺旋提升镜筒,取下装片。2、转动转换器使物镜偏向两旁,将镜筒降到最低,竖立反光镜。3、将显微镜放回原处。(三)教师演示实验过程。(四)学生操作实验,实验操作完成后请同学们讨论以下三个问题:1、你是怎样区分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尝试描述一下他们的形态。2、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数目最多的细胞是哪一种?3、为什么看不到血小板?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情况总结白细胞、红细胞的形态和数量。红细胞数量、形态:数量:红细胞的数目最多,成年人每立方毫米血液里红细胞的数量,男子平均为500万个左右,女子平均为420万个左右。形态:人类及一般哺乳类的红细胞均无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四周较厚(约2微米),中央较薄(约1微米)。这样的结构增大了红细胞的表面积。我们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红细胞中央有一个亮点,这是因为红细胞中央的透光度较大,而周沿的相对较小,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红细胞在中间有一个亮点。白细胞形态、数量:数量少,每立方毫米血液中只有5000~10000个,通常每日清晨时数目最少,午后即渐增多,此为正常的生理变动。(2)形态:白细胞有多种,通常呈圆球形,有细胞核,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细胞核被染成蓝色。一般都比红细胞大。解释为什么看不到血小板的原因:血小板比红细胞和白细胞都小的多,在显微镜下看不到。(五)巩固提升1、下列关于白细胞主要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对人体起防御、保护作用B运输养料和氧气C运输氧气和一部分二氧化碳D止血和加速血液凝固2、正常人甲与乙分别生活在平原和高原,他们体内每升血液中的红细胞数目为()A甲=乙B甲<乙C甲>乙D无法确定3、某同学经常出现精神不振。疲劳、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妈妈带他去医院检查后,医生建议他多吃富含蛋白质和铁的食物,该同学可能患有什么疾病?医生的建议有什么道理?4、白细胞比红细胞大,分布在血液中,而身体的某一部分被细菌感染时,白细胞如何到达感染处,吞噬病菌?(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七)实验结束后,学生整理实验器材,有秩序离开实验室。PAGE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